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崇祯:朕有一个聊天群 > 第57章 目标、血字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自成他们几人。

    很快就被请进了高迎祥他们所在的大厅。

    高迎祥看到带头的李自成。

    笑着站起身来:“黄来儿(李自成表字),你这段时间跑到哪里去了?又是什么时候到的介休呀?”

    李自成:“回舅父,我去了一趟关外,响应陛下发布的杀胡令,顺便去赚点银子。

    我们是今天刚到的介休,这就过来投奔您老来了……”

    “来了就好,我这里正缺人手呢!这几位兄弟一看就是高手,黄来儿快给我介绍一下……”高迎祥表面上笑哈哈,一副热情的样子。

    其实心里已经开始警惕起来。

    高迎祥跟李自成虽然是亲戚关系,但是平时双方之间的来往并不多。

    高迎祥在介休的这处据点,以前可没有告诉过李自成。

    李自成不但知道他在介休城,还直接进城就找到了他的据点来。

    高迎祥不能不小心一些。

    李自成介绍道:“这位是人称铁骨墨萼的梅念生~~梅大侠,这位是梅大侠的好友丁典,这位是我的朋友张三。”

    李自成把身边的三人,都向高迎祥他们介绍了一番。

    高迎祥:“原来是梅大侠当面,失敬失敬,几位快快请坐,相见就是有缘,来、高某敬几位一杯……”

    高迎祥一边说话,一边给梅念笙他们倒满酒,接着端起杯子就开始敬酒。

    梅念笙的大名,走南闯北的高迎祥自然是听说过的。

    此时的梅念笙虽然还比较年轻,但是其在江湖上的名号却是响当当的。

    高迎祥自然不会怠慢。

    于是大厅里面的气氛开始热烈起来,双方不断的相互敬酒。

    口中说着:“久仰大名之类的恭维话。”

    几杯酒喝下肚,众人边喝边聊。

    慢慢就相互熟悉了起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大家都喝得差不多了。

    张三对李自成示意了一下。

    李自成开口道:“舅舅,我这里有一笔买卖,想要想跟你单独聊一聊。”

    高迎祥心道:果然有事。

    于是高迎祥的手下全都退了出去。

    丁典和梅念笙也出了大厅。

    里边就剩下了高迎祥,李自成和张三。

    高迎祥:“有什么事你尽管说,能帮得上的我一定帮忙!”

    李自成没有开口,而是递给了高迎祥一个腰牌。

    高迎祥一看,竟然是锦衣卫的腰牌。

    高迎祥心里一紧,不知道李自成什么时候成了锦衣卫。

    更不知道锦衣卫为何要来找他。

    李自成:“舅舅,重新给你介绍一下,我旁边这位张三,是锦衣卫的总旗(正七品)。”

    高迎祥:“见过张总旗,之前多有怠慢之处,还望张总旗见谅。”

    张三:“高掌柜的不用客气,我们此次来介休城找你,是有事情需要高掌柜帮忙。”

    听这意思不是来找他麻烦的。

    高迎祥心里一松:“张总旗请说,在下必定全力以赴。”

    张三:“还是由李自成兄弟来说吧!李兄弟现在也是我们锦衣卫的总旗。”

    锦衣卫乃是天子亲军,很多锦衣卫中人都是世袭的。

    外人是很难有机会加入锦衣卫的。

    没想到短短几个月不见。

    李自成不但加入了锦衣卫,还成为了锦衣卫的一名总旗官。

    高迎祥非常的好奇,在之前的几个月时间里,李自成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李自成:“据我们得到的消息,舅舅你与血字营有过生意上的来往。”

    高迎祥赶紧说道:“当时我并不知道他们是血字营的人,才会把战马卖给他们的!

    后来知道了他们的身份之后,我们跟血字营的人,就再也没有过生意上的往来了。”

    李自成:“后面血字营的人,可曾找过舅舅?”

    高迎祥:“他们确实派人来找过我几次,想以我这里购买战马,但是我都没有搭理他们。”

    李自成:“下次他们再派人来找舅舅,你可以装作勉为其难的,再跟他们产生生意上的往来。

    生意可以是战马,也可以是别的物资,不过价格要提高一两倍。”

    高迎祥听到这里。

    立刻就明白了过来,锦衣卫这是要对血字营下手了。

    介休往南是运城,运城再往南则是三门峡。

    而血字营的人马,目前就活跃于三门峡一带。

    被锦衣卫的人找上门来,高迎祥知道此事不容拒绝。

    就干脆地答应道:“没有问题,一切按照你们的吩咐来办,我和手下的兄弟们全力配合。”

    李自成:“好,接下来我们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

    京城。

    回京之后的崇祯。

    看了华夏商行的账目后心情大好。

    华夏商行已经开到了皮岛,接手了辽东的木材生意。

    更重要的是接手了长芦盐场。

    并且长一芦盐场的盐田规模,已经扩大了十多倍。

    正源源不断地产出食盐,华夏商行把食盐销往南方和关外。

    赚取了大笔的银子。

    销往关外的食盐自不用说,价格高得吓人。

    并且还加了不少“佐料”在食盐里边——比如铅粉之类的东西。

    不但要赚关外异族的银子,还要让他们吃着吃着就把身体给吃废掉

    至于销往南方的食盐,在保证有足够供应量的前提下。

    价格始终比其它盐商低了半成,也就是相当于打了九五折。

    其实不论是在朝廷掌控的盐场,还是在南方其他的产盐之地。

    食盐在产地的价格都很低廉。

    盐场的工人根本就不被当人看,极尽压迫剥削之能事。

    如此一来,就极大地降低了食盐的原始成本。

    只是盐商这一行也不好干。

    虽说是垄断性的暴利行业,一般人插不上手。

    但是方方面面都需要打点到位。

    这就相当于多了无数的“中间商”。

    于是食盐的价格就会始终居高不下。

    华夏商行接手了长盐场之后,给工人管吃管住,还按月发工资。

    那绝对是良心盐场。

    虽然这样做,会让食盐的原始成本有所增加。

    但是没有各种关系需要去打点。

    谁敢为难华夏高行,那不是找死吗?

    这样就导致朝廷这边出产的食盐,综合成本方面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

    因此,销路那是非常的好,为崇祯和朝廷赚到了大量的银子。

    有了大笔的银子之后。

    朝廷就可以不断地研制更先进的火炮、火药枪,蒸汽机等等。

    还可以大量地扩偏兵团,修建各种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等等。

    可是这一天,崇祯忽然收到一个急报。

    南方的盐商联合起来,把食盐的价格降低了八成……

    ……

    三章送上,求五星好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