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 > 第46章 到底是谁干的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崇祯可算是逮着周永宁了,脸色不善的质问道:“你可曾骗来贫苦百姓当庄丁,为了烧砖,不惜累死了老百姓。”

    “真要是闹出了人命,莫说你是朕的小舅子,纵是内阁首辅也免不了走一趟刑场,落得一个砍脑袋的下场。”

    周永宁一脸无辜的站在原地,迷茫了,不明白姐夫这是从哪听来的消息。

    说他害死了人?

    这事不用查,都知道是东林党干的,在姐夫面前进献了谗言。

    周永宁恼的牙根痒痒,刚要开口大骂东林党官员。

    站在一旁本以为能躲过去的孙承宗,臊的面红耳赤,迫于颜面又不好承认,只能把锅甩在崇祯身上:“陛下不能轻易听信了谗言。”

    “国舅把西山庄子治理的井井有条,怎么会干出欺骗老百姓的下作勾当,陛下往后还是少听一些,亲自多看一些,这才是明君之道。”

    崇祯:“......”

    大骂周永宁是个坑害老百姓的混账,那人是你孙公吧。

    怎么黑锅全扣在朕的脑袋上了。

    你倒是大摇大摆的离开了。

    崇祯望着孙承宗快步离开的背影,无言了。

    只能略带尴尬的带着一帮人马,急匆匆起驾回宫了。

    来的匆匆,去的更匆匆。

    寒风里,只剩下东宫三少楞在原地,脑子懵圈了,不知道这是唱的哪出戏。

    来一趟庄子就是为了闲聊两句?

    这两位可不像东宫三少整天吃饱了没事干,一个比一个日理万机,怎么闲得蛋疼来这说了两句没头没脑的话。

    毛承斗倒是激动了:“老帝师什么时候说过官宦子弟的好话,今天帮着咱们东宫三少说好话了,太有面子了。”

    “一定要写封书信传回东江镇,让东江镇的父老乡亲们知道本大官人在京城混的多有面儿。”

    沐天波翻个白眼,瞧不上毛承斗格局小了,笑的嘴都快咧到耳朵根子了:“老帝师认可了东宫三少,以后京城里的纨绔子弟见了咱们,还不得吓得两腿发软。”

    周永宁无语到头疼了,想要远离这两个憨货,一个比一个傻乎乎。

    什么时候还在这里想着面子和于少保威风。

    现在当紧的是要找出说谗言的那个人。

    周永宁心里暗暗做出了决定,不管是谁,敢中伤本公子,哼,祖坟都给他刨了。

    心里下了决定,周永宁带着傻乐的两人风风火火赶往了京城,偷摸着四处趴墙根了。

    随着时间逼近一个月的期限,崇文门附近的坊市胡同,不停的有贫寒百姓累死,尸体当着众多邻居的眼前抬进家里。

    贫寒百姓人人自危的同时,黑砖窑害死老百姓这件事闹得是沸沸扬扬,民怨逐渐笼罩了整个京城。

    崇祯和孙承宗两人这段时间整日忙着亲自赈灾,钱粮交给东林党官员着实不放心,亲眼看着灾民喝了粥,又带着足够支撑到春耕的粮食返乡。

    两人才算松了一口气。

    等到两人忙完赈灾的事情,已经到了一个月的期限,到了周永宁交付五百万块青砖的日子,也得知了贫寒百姓已经累死了十几人。

    崇祯直接把手里的太子念珠拍在御案上,满脸怒容:“彻查!一定要彻查到底!不管是谁,朕都要把他点了天灯。”

    早就有流言蜚语说是周永宁干出来的恶行,好大喜功,为了用一个月时间交付一年烧制的青砖,活活累死了窑工。

    暖阁里的东林党官员静默不语,全都在等着看周永宁和皇帝的笑话,心里已经默认了只有无法无天的周永宁才会干出这等恶行。

    只有王承恩知道这里面的内情,其他大太监忙着捞银子,他在知道了这件事以后,第一时间就派遣了干儿子四处查探了这件事。

    可惜,他不是东厂督公,不能越权禀报京城里的各种消息。

    忍到今天,忍无可忍了。

    王承恩低声说了一句:“陛下,干出这事的人除了国舅爷以外,还有可能是王大宇。”

    “住口!”

    还没等东林党官员抨击王承恩想要宦官干政,孙承宗大喝了一声,勃然大怒:“你一个宦官居然想要勾结外戚,再敢胡说,老夫砸烂你的脑袋。”

    “再者说了.......”

    孙承宗转头看向了王大宇,脸色稍霁,满意的褒奖道:“王秀才是何等样人,只想着献出五百万块青砖的良善乡绅。”

    “为了朝廷不惜耗费了所有身家,可谓是一心为国啊。”

    “不许你污蔑王秀才。”

    王大宇胆战心惊的听着朝议,听到孙承宗褒奖的话,脑门上沁出了冷汗,不停的拿着袖子擦冷汗。

    累死老百姓这事还真是他干的,不是传闻里的烧砖,大冬天哪里能烧砖,是为了在西山河对面的土地里四处找精煤。

    结果忘了这里是京城了,还用他在山西布政司的那一套,以为累死了人顶多就是用银子打点,没想到闹得满城风雨。

    王大宇不敢直视孙承宗的眼睛,干笑了两声,算是回应了。

    他知道这位老帝师的威名,真要是让老帝师知道是他虐待死了老百姓,砂锅大的拳头能够砸烂他的脑袋。

    思来想去,只有一个法子能把这件事弥补过去了。

    皇帝需要他,边关更需要他。

    王大宇暗自松了一口气,只要周永宁交不出五百万块青砖,一切都能掩盖过去:“国舅爷在一个月前承诺的五百万块青砖,已经到期限了。”

    “还请陛下移驾崇文门,亲自给学生一个说法。”

    崇祯拨动太子念珠的手掌,顿了一顿,有些踟蹰不定了。

    西山庄子他去过,没有一座圆窑,哪能烧出五百万块青砖。

    冬天又是枯水期,漕河不通,周永宁拿着银子去江南买青砖都没地方花银子。

    崇文门不会有装着青砖的平沙船了。

    御史们看出了崇祯的踟蹰不前,兴奋了,哪能允许皇帝袒护小舅子。

    “陛下,莫要让王大善人寒了心。”

    “陛下,这件事不仅关乎着王大善人的名声,还关乎着宁锦防线。”

    “陛下要早做决断,还天下乡绅们一个公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