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 > 第144章 又是一位学术泰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周永宁赶紧招呼人进去:“工社里已经备好酒菜了,各位进去一起喝杯水酒,往后就是一家人了。”

    工社经过多次扩建,已经可以容纳数千人了。

    上千名寒门读书人进入工社里,略显空荡的工社瞬间热闹了起来。

    孙元化茅元仪等人振奋的脸色通红,有了上千名寒门读书人的加入,工社各所能够迎来大肆扩张了。

    酒到酣处,建仁又一次哭爹喊娘的跑了进来,不过这次是满脸的激动:“公子啊,在南直隶担任通政使的那位来了。”

    南直隶的通政使?

    毕懋康!

    又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泰斗。

    周永宁赶紧起身,急匆匆走到门口迎接,看见了朝思暮想的毕懋康。

    门口站着的那人,身穿一身朴素盘领服,发髻和身上没有佩戴任何束发锦带、玉佩、苏绣荷包等配饰。

    只有一口长刀,还是唐代样式的横刀。

    周永宁满脸欣赏,不愧是精通机械火器的毕懋康,颇有汉唐儒生的出将入相遗风。

    周永宁主动拱手道:“本伯爷盼望毕先生很久了,恨不能倒履相迎。”

    “哈哈。”

    毕懋康爽朗大笑了一声,打趣道:“国舅爷不是曹操,毕某更不是许攸,这句成语用的过于差强人意了。”

    周永宁做出一个邀请的动作,自嘲道:“也是,曹操的名声都比本伯爷好啊,本伯爷在仕林的名声说句过街老鼠都是谦虚。”

    坑死了钱谦益不说。

    又让周延儒足足一千五百亩祖产。

    东林党恨不得一口咬死周永宁。

    毕懋康认真的审视了几眼周永宁,感慨道:“怪事了,混账名声在国舅爷这里反倒是成了一桩好事,让陛下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同时,还能突破东林党的官场规矩。”

    “只要是在官场规矩里与东林党缠斗,国舅爷纵是有再多的奇思妙想,也会被东林党吃的连骨头都不剩。”

    两人一起走进工社。

    所有主动起身迎接了毕懋康,就连孙元化也是主动起身了。

    毕懋康啧啧称奇:“孙元化、茅元仪、宋应星都是国舅爷的党羽,看来国舅爷所图甚大,瞧这架势要和东林党斗到底了。”

    工社正厅里人声鼎沸,不方便两人私下里交谈。

    周永宁安排建仁在偏厅备上了一桌酒菜,叫上孙元化茅元仪等人作陪,一起在偏厅里喝酒。

    周永宁迫不及待的问道:“毕先生早就高中了进士,官职也不低,偏偏在这个时候前来工社,难道是想加入工社。”

    提到加入工社。

    毕懋康来了精神了:“不瞒你说,毕某在南直隶听说了张凤仪的事迹就想来京城与国舅爷见上一面了,只能苦于还不到述职的时间,不能擅自离开南直隶。”

    “今天又见识了国舅爷点石成金的本事,毕某暗自下定了决心,辞官跟着国舅爷干了。”

    周永宁等人大喜,美梦成真了。

    还没等他喜完,毕懋康的下句话就来了。

    毕懋康握住了横刀刀鞘,激动的手舞足蹈起来:“只要国舅爷交给毕某操练火器营的新法子,再给一批燧发滑膛枪,让毕某去辽东前线砍下一千颗八旗兵的脑袋。”

    “毕某这一百多斤肉就卖给国舅爷了。”

    周永宁:“.......”

    你一个科技人才不想着好好钻研新科技。

    一心想着舞刀弄枪。

    算是怎么回事。

    战场的箭矢和炮弹可不长眼,万一死在了战场上,哭都没地方哭去。

    对于大明来说是个难以估量的损失。

    周永宁犯难了,担心拒绝了他以后,不加入工社了。

    一时间进退维谷的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孙元化懂啊,尤其懂毕懋康这类忠臣的心思:“燧发滑膛枪和民兵训练手册给了毕先生也没用,你觉得陛下会让你去大凌河城?”

    毕懋康不乐意了:“孙传庭能去,毕某怎么就不能去,又不比他缺胳膊少腿,只要毕某主动上书请命.......”

    话说一半,毕懋康突然噎住了。

    自从陛下登基以后,已经连续上了不知多少奏章了,基本上每个月都会上书请命。

    陛下见了他的上书都头疼了。

    毕懋康闷闷不乐了:“陛下未免过于偏心了,孙传庭想去辽东就去,毕某上了一封又一封的奏章,就是不让毕某去辽东前线。”

    周永宁:???

    到底偏心谁啊。

    安排孙传庭去辽东战场,反倒成了偏心。

    周永宁无奈了,这事又不好劝他不去,哪有阻拦拳拳爱国之心的道理,比起整天躲在京城里纸醉金迷的东林党官员,赐他十座忠义牌坊都够了。

    周永宁想到了一计,哄骗道:“操练火器营少说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毕先生不如先加入工社成为机械所的总纂官,正好在琢磨一种新的印刷术。”

    “等到新印刷术出来了,姐夫心情高兴了说不定就允许你去辽东杀敌了。”

    毕懋康精神大振:“不愧是比太监还懂阿谀奉承的国舅爷,毕某怎么没想到这个好法子,明天就去吏部辞官。”

    周永宁黑了脸,什么叫做比太监还懂阿谀奉承。

    他分明是个知心的小舅子。

    孙元化等人瞧着喜不自胜的毕懋康,哭笑不得了。

    以陛下一门心思挣银子,更爱节流的脾气。

    毕懋康琢磨出了新印刷术,不仅能赚来大笔银子,更能为二十一衙门推行新政。

    陛下还能舍得这样的宝贝去边关送死?

    怕不是直接锁死在京城。

    国舅爷的嘴啊。

    真是骗人的鬼。

    周永宁乐了,只要答应下来就好,到时候大明天子不放人,与他周永宁有什么关系。

    周永宁美滋滋的举起来酒杯:“为了毕先生顺利去辽东打仗,本伯爷敬你一杯。”

    这是杯庆贺酒,是个人都会喝。

    毕懋康冷哼了一声:“喝什么喝,现在最要紧的是去机械所琢磨出新的印刷术。”

    说完,毕懋康急匆匆离开了工社,自己前往了西山的机械所。

    孙元化帮忙解释了一句:“国舅爷莫怪,毕懋康就是这么一个雷厉风行的人,没有不敬的意思。”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