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 > 第169章 东林党以为奸计得逞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周延儒面色古怪,张溥不说这话还好,怎么一听总感觉又有些不对劲了。

    想到两京十三省的乡老们已经前往了午门,心里总算是安定了下来。

    周延儒没有心思在复社里等着了,亲自前往了午门口附近,察看数千乡老请求崇祯主持公道的情况。

    紫禁城的午门口,突然来了大批的各县乡老,只是众多乡老的一部分,带着各县乡老的民意,嚷嚷着要见崇祯。

    “你们这些当官的赶紧去通知陛下,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不管你们朝廷有什么政令,总不能因为笼络一部分人,就断了我们的活路。”

    “老百姓要是活不下去了,只会有一个选择。”

    “住口!”突然有人呵斥了一声,在众多乡老里威望最高的人之一许仲琳,板着脸说道:“咱们是来找皇帝主持公道,万万不可做出不忠不义的行为。”

    不知道是谁恼羞成怒说了一句,话里话外有造反的意思。

    什么话都能说,唯独这句话不能说,有着胁迫陛下的意思。

    乡老们讪讪的不敢说话了,毕竟许仲琳凭借《封神演义》在乡老里的威望极高。

    换成任何一个人让他们住嘴,内阁宰辅来了都没用,只会给他一锄头。

    唯独自己人说话,还是威望极高的许仲琳,让乡老们有了收敛。

    一名乡老苦着脸说道:“咱们的日子已经够苦了,就拿老许来说,儿子都三十多岁了还没有成亲,再任由朝廷折腾下去就没有活路了。”

    许仲琳听到这话叹了一口气,内疚道:“是我这个当爹的无能,挣不来银子,凭借教书一年也就能挣个四五两银子,勉强够一家人的温饱,拿不出来银子给儿子娶妻。”

    乡里的男丁一般在十四岁就要成亲了,手里没银子,借来银子也要给儿子娶上一房媳妇。

    许仲琳的儿子身子骨比较弱,从小就干不了重活,这对于官绅来说算不得什么。

    在乡里不能干活是一件极为头疼的事了,没有二三十两银子当聘礼,谁也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家。

    能够借来十两银子已经很难了,何况是二三十两银子。

    许仲琳的儿子从十四五岁,一直拖到三十多岁还没能娶上媳妇儿。

    又有一名乡老叹了一口气:“现如今娶不上媳妇儿都是小事了,应该想着怎么活下去,如果不是宗族的接济,只能凭借私塾先生这份饭碗的咱们,早就饿死了。”

    乡里本来就没有多少营生,要么就是种田,但乡里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官绅兼并了,他们哪还有田地可种。

    当个私塾先生是他们唯一的活路,如果还有其他的活路可选,也不至于跑到这里来请求崇祯主持公道了。

    许仲琳张一张嘴,想说不如去抄书,却又叹了一口气:“咱们作为宗族里的乡老,哪能去和小辈儿抢活路,小辈们抄录的书籍再是廉价,村子里能买的人也有限。”

    乡老们忍不住又是一阵的长吁短叹,都怪自己的命苦,没有其他选择了。

    抄书营生养活两京十三省的大部分寒门读书人已经不错了,他们这些长辈再去抢,又要饿死一批寒门读书人。

    乡老们想不到任何解决的法子,只能恳求朝廷收回成命让乡里维持以前的稳定。

    日子虽说苦了一些,好在还能活下去。

    紫禁城里的崇祯,早在乡老们进京的时候,已经得知了消息。

    崇祯心急如焚,在东宫里不停的踱步,时不时看一下东宫门口:“周永宁什么时候来,早就派人去了,怎么到现在也没见他的人影。”

    王承恩看了一眼日冕,中气十足说道:“东宫的宦官已经去了半个时辰,按理说国舅爷应该已经快到了。”

    周永宁的番茄伯府位于信王府对面,距离紫禁城不能说近,就隔着一堵墙。

    别说一炷香时间了,半炷香时间足够来到东宫了。

    迟迟没能见到他的人影,难不成因为没有办法解决提前躲出去了。

    崇祯想到数千乡老在宫们口跪谏,从没有一件事让他如此的棘手:“不等了,朕先去一趟暖阁,召见朝里的大臣们商议这件事。”

    召见东林党官员?

    王承恩作为东厂督公,早就得知这件事是东林党想出的一条绝户计,如果没有他们暗中资助乡老们,哪有银子来京城。

    王承恩已经把东厂探听的消息,交给了崇祯。

    既然已经知道了是谁在幕后鼓动这一切,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了。

    遂了东林党官员的心意。

    崇祯在暖阁里刚刚坐下,就有大批东林党官员进入了暖阁,像是提前商量好的一样。

    崇祯心里恨死了把持朝政的东林党官员,却只能无奈的说道:“宫门口的情况,想必各位臣工知道了,可有良策解决这件事儿。”

    东林党官员笑而不语的站在暖阁里,等到崇祯开始问话了,再次刺激起了崇祯。

    “陛下,这件事刻不容缓要尽快解决才行,免得激起民变。”

    “两京十三省四处流窜的流寇,已经让朝廷疲于奔命了,国库挤不出来银子建立第二支剿寇大军了。”

    “不错,万一这些乡老们被逼上了绝路,到时候两京十三省的各县就要完了。”

    崇祯知道东林党的这些话是在逼他作出决定,却还是忍不住一阵的心悸。

    正如东林党官员所说的那样,在乡里德高望重的乡老们被逼得造反,大明王朝只会亡国了。

    崇祯阴沉的脸,心里十分的焦虑,是时候要做出个决定了。

    可是……

    他和小舅的周永宁的感情深厚,这一次又是为了给朝廷赚银子,不想把他关在孙承宗的私塾里。

    崇祯用商量的语气说道:“这件事因为周永宁而起,不如把他关在番茄伯府邸里。”

    番茄伯府?

    想得美,谁不知道他府邸里有三名艳名冠绝江南的美人。

    哪里是把周永宁圈禁起来吃苦,分明是让他过着逍遥日子。

    东林党官员对视了一眼,赶紧让御史们出来反驳了。

    “陛下,惩戒目的是让乡老们知道朝廷维护他们的决心,关在番茄伯府里只会让老百姓认为是权宜之计,朝廷还会变卦。”

    “说的不错,只有让他待在孙公身边,乡老们才会相信朝廷一心为他们着想。”

    “在番茄伯府里待着,全是周永宁的自己人,他出不了伯爷府却可以安排下人们传达命令。”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