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 > 第176章 印报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方正化急匆匆赶往了番茄伯府,在门口碰见了一个熟人,辽东监军褚宪章。

    两人给门房送上了拜帖,就得出了一个坏消息。

    周永宁不在京城,正在北塘千户所鼓捣新东西。

    这下可急坏了方正化、褚宪章两人,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心急如焚的等着周永宁回来。

    周永宁站在机械作坊里,同样是心急如焚的不停走来走去。

    时不时抬头看一下毕懋康,看着他正在打造的一样东西。

    等到毕懋康放下手里的工具,周永宁急不可耐的问道:“怎么样了,是不是已经打造好了。”

    毕懋康拿起一块布擦了擦脑门上的汗水,不敢把话说死了:“能不能用还得看明天,等到明天出了成品,就知道这台印报机能不能用了。”

    有了新式印刷机,周永宁紧锣密鼓的开始了下一步计划。

    用印刷机改造成印报机。

    由于两者的差距不是太大,改造起来比较容易。

    却也用了快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在今天把一台印刷机改成了印报机。

    周永宁哪里等得到明天,摆了摆手:“去把灯笼全都点着了,今天晚上就要看出成果,等不到明天了。”

    两京十三省闹起了汹汹舆情,京城里更是闹得不可开交。

    毕懋康知道舆情掌握在东林党手里的危害,这次亲眼见到了,还是突破了他的认知。

    不只是周永宁心急,就连他也是急不可耐。

    这段时间以来,每天只睡两三个时辰,整天忙着改造印报机。

    如果不是废寝忘食的加急改造,少说还得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毕懋康揉了揉疲倦的脸容,没有回去休息:“早一天出来成果,早一天制止东林党掌控的舆情。”

    周永宁知道这段时间以来,毕懋康累坏了,他可不能把这个宝贝疙瘩给累垮了:“毕先生早些回去休息,这里有本伯爷一个人盯着就行。”

    毕懋康摇了摇头,坚持站在这里,等着看印报机的成果:“如果不行的话,可以随时做出调整。”

    随着‘咔哒’‘咔哒’的声音响起,印报机在一名庄户的转动下,开始印刷报纸。

    周永宁毕懋康等人逐渐屏住了呼吸,眼睛死死盯着印报机,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机械所里的气氛逐渐凝重了起来。

    “咔——”

    随着印报机的最后一道声音落下,一张带着墨汁臭味儿的报纸,呈现在两人眼前。

    周永宁赶紧拿起这张报纸看了起来,红光满面:“字迹清晰,没有半点错误,还有规划好的图画。”

    说到最后,周永宁激动的手舞足蹈,狂呼了一声:“成了。”

    “好!”

    “终于成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机械所里的工学读书人忍不住欢呼起来,弹冠相庆,甚至有不少人激动的抱在了一起。

    不仅是因为耗费了近一个月的苦工,更是因为他们终于有办法抵挡东林党掌握的舆情了。

    这对于太子党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毕懋康脸上的疲倦一扫而空,容光焕发:“好!不枉费毕某这么多天以来的心血,终于是能够撕开舆情的一个口子了。”

    撕开?

    周永宁神秘莫测的笑了,直接让建仁搬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箱子:“你们以为报纸和朝廷的邸报一样,只是能对官绅产生影响?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只要能够结合了大明的驿站,就能让东林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操纵舆情。“

    在毕懋康和工学读书人心里,印报机的作用和印刷机的作用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印刷的东西不同。

    印刷机是用来印刷经史子集,印报机印刷的是朝廷邸报。

    早在汉朝朝廷就已经有了邸报,用来通知各地官员关于朝廷政令的各种消息。

    邸报印刷的再快也没用,通知再多的官绅,还是东林党人。

    这次的疫情闹的汹汹,全是因为东林党人操纵的舆情影响了老百姓。

    印报机怎么可能反过来操纵舆情。

    周永宁知道在场的所有人不相信,没有在意,只是说道:“毕先生钻研出了印刷机,现在又钻研出了印报机,看来最赚银子的地方还得是机械所。”

    毕懋康对于银子看得很轻,架不住他有妻儿要养,还有宗族要照顾。

    毕懋康看着又是一箱上万两银子,心里也是不免有些火热:“有了这一箱子银子,毕某敢奢望一件从来不敢想的事情了。”

    毕懋康说到这里,莫名的有些激动,压抑了情绪才勉强说了出来:“耕读传家。”

    工学读书人听到这四个字以后,满脸的向往,更多了极大的干劲。

    “是啊,只有簪缨世家才有可能成为耕读传家的名门望族,这可是所有读书人的最大夙愿。“

    “咱们以前不敢想,有了国舅爷建立的工学,也能痴心妄想了。”

    “有毕先生的例子在,说是痴心妄想,其实有可能实现了。”

    毕懋康头一回心甘情愿的收下了银子,随后又是一箱箱银子搬到了工学读书人眼前。

    机械所里彻底热闹了起来。

    随着一声声点名,一名名工学读书人又是激动又是紧张的走了过去,领走了属于自己的一千两银子。

    工学读书人打开小箱子的盖子,瞅见白花花的银子,忍不住掉出了眼泪。

    “谁能想到咱们有今天,去年还食不果腹,被生活压的有了轻生的念头,今年就有了两千两银子的家业。”

    “谁说不是,这一切都是多亏了国舅爷,没有他说不定早就在冬天冻死了。”

    “不只是自己冻死饿死,一家老小估计都没了命。”

    寒门读书人想到如今的灾荒一年接着一年,接连不断,没来由的一阵儿不寒而栗。

    更加坚定了钻研工学的决心,希望有一天能够像毕懋康这样,成为一所的领头人。

    到那时,就算不做官,一代代衣食无忧了。

    周永宁看出了工学读书人们的心思,昂着脸说道:“别着急,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工学读书人以后有机会做官。”

    做官?

    工学读书人只当做国舅爷说些好话安慰他们,不管是童生试还是会试,考的全是八股文。

    他们一心钻研工学,这辈子也考不上科举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