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 > 第185章 一位小说大家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提到印刷机两个几个字,东林党官员脸上的幸灾乐祸没有了,脸色再次难看了起来。

    东林党官员想起来一件事,大明官营厂作所用的印刷机全是北塘屯田所的机械所打造。

    据说价格不菲,不过是一堆烂铁破木头罢了,还让他卖出了一个天价。

    周延儒瞧见复社里的东林党官员们情绪低落,只能赶紧转移了话题:“这回摁死了周永宁,他那些赚钱的奇技淫巧就是东林党的了,等到他被关起来,有的是办法巧取豪夺。”

    东林党官员讶然,周延儒显然是气的不轻,甚至直言不讳的说出了巧取豪夺。

    按照东林党过去的习惯,抢别人的东西,也得把这件事美化的天花乱坠。

    已经到了关键时刻,顾不上美化了,先摁死了周永宁再说。

    东林党官员立即离开了复社,按照商量好的安排,开始准备更多银子购买报纸。

    掌管报纸的大太监当晚就去找了周永宁,买走的印报机比他预想的还要多,借着东林党的这股东风狠狠的赚上了一笔。

    东林党官员来势汹汹的买走报纸,虽说给宫里赚了很多银子,却也让崇祯产生了担忧。

    只过去了三天,崇祯就有些坐不住了,安排人喊来了周永宁:“以你的看法,东林党这回能够支撑多久,千万不能超过一个月的时间。”

    周永宁明白崇祯的意思,只要超过了一个月的时间,东林党所操纵的舆情就会彻底爆发,不得不罢免了孙传庭和卢象升的总督。

    崇祯已经从孙传庭和卢象升两人身上尝到了节流的甜头,一个节省了每年数百万两银子的辽饷,又在逐步减少漕粮的运输。

    卢象升的天雄军每年只要五十万两银子,虽说因为罗汝才和张献忠的崛起,不得不增加到了一百万两银子。

    却也比吴三桂的动辄五百万两银子少的多,每年节省了大笔的饷银,减轻了宫里的负担。

    周永宁想了想说道:“大太监又买走了一大批印报机,京城和两京十三省都在不停的加印,估摸着最多支撑了二十天。”

    崇祯知道他说的这个二十天是什么意思,不是说官绅们手里没有银子了,二十天搜刮的银子足够让官绅心疼了。

    只要官绅感到心疼,只会有一个结果,放弃买走所有的报纸。

    到那个时候,东林党官员操纵舆情所带来的影响,再次遭到报纸的冲击,抵消舆情的爆发。

    崇祯放心了:“中午不如留下来一起用膳,朕让宫里的御厨做几道你爱吃的宫中御膳。”

    皇后娘娘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已经没有闲工夫给周永宁做膳食了。

    放在以前,周永宁巴不得在宫里吃饭,现在可不一样了。

    在宫里顶多是三菜一汤,再多了就是四菜一汤罢了。

    他在番茄伯府想吃什么吃什么,比起宫里要有更多的花样。

    周永宁大义凛然的说道:“现在哪还有心思吃饭,当紧是去主持报纸的大业。”

    崇祯瞧见他一脸的正气,忍不住感慨道:“关键时候还得指望自家人,小舅子赶紧去吧,等到这事结束以后找个借口赏给你想要的东西。”

    周永宁心里多了几分期待,难不成是多给他找来几名秦淮八艳。

    在见识了柳如是和陈圆圆以后,周永宁对于秦淮八艳垂涎三尺,准备一个人独占。

    反正他是京城里的一个二世祖,这辈子最大的事情就是享乐,不用像个清官一样顾及名声。

    享乐了,反而能让崇祯和皇后娘娘高兴。

    周永宁坐着景泰蓝官轿回到了番茄伯府,享受着柳如是陈圆圆的服侍,听着徐佛禀报今天又赚了多少银子。

    等他听完今天的银子数目,满意的拍了拍徐佛屁股。

    徐佛偷看了一眼柳如是和陈圆圆,红了脸,嗔怪了一句:“还有人在,老爷现在都不避人了。”

    周永宁促狭一笑,正准备得寸进尺,一名丫鬟过来禀报了一个消息。

    “老爷,建仁已经把陈忱请来了。”

    周永宁听到陈忱来了,顾不上调戏徐佛,立即赶往了前院接见这个陈忱。

    他和许仲琳的名望一样,是一位杂记小说大家,写出了水浒后传。

    只不过现在还没出名,自身名气不能和许仲琳相比,不过穷苦程度,要比许仲琳寒酸多了。

    许仲琳还有宅子住,还有一个儿子。

    陈忱由于穷苦,一直寄居在野寺里。

    周永宁在前院见到了陈忱,上下打量了他几眼,满意的点了点头。

    穿着一身满是补丁的短打,与乡间的农夫没有什么两样,谁也不会想到他能成为杂记小说大家。

    不过,越穷越让周永宁满意,穷点好,就没有了所谓的文人脾气。

    果不其然,陈忱主动拱手道:“不知国舅爷找在下来有什么事,以国舅爷在老百姓里的名声应该不是为了欺行霸市,想必是有其他的原因。”

    周永宁对于他的聪慧更加满意了:“可曾听说过许仲琳的事迹。”

    陈忱眼前一亮,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情绪明显有些激动。

    为了保持风度,陈忱努力压下了心里的激动,郑重其事的说道:“在下早就听说过许先生的封神演义,改变了他家的命运,只凭一本杂记小说就光宗耀祖了。”

    不用周永宁主动说,陈忱有了崭露才华的想法:“在下一直在构思一篇关于水浒传的杂记小说,想给水浒传写上续篇,不知……”

    陈忱说到这里突然顿住了,他给水浒传写续篇的行为,落在其他文人眼里不免有拾人牙慧的嫌疑,让文人们感到不耻。

    他又没有什么名声,更会被文人们骂上一句狗续貂尾。

    陈忱苦笑一声,不敢往下说了,担心遭到周永宁的厌恶。

    毕竟,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以为他想借着水浒传的名气发财,是个为了钱什么都不顾的小人。

    周永宁却是一把握住了陈忱的手臂:“好!这个想法太好了,本伯爷支持你。只要你能写出来,立即让大明官营厂作的报纸刊印你的小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