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 > 第272章 两千口钢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内阁宰辅周延儒当做藏品放在家里的上好钢刀,肯定是一把削铁如泥的利器。

    兵仗局打造出来的普通钢刀都不如周延儒的藏品,何况是周永宁费尽心机用废弃铁矿打造出来的劣质钢刀了。

    比起东林党官员说出的各种主意,不用王永吉拿出一厘银子了。

    王永吉郑重的拱了拱手:“这回全都仰仗周阁老了,只要本官能够安然无恙的度过这一次的刁难,肯定把一成的银利双手奉上。”

    周延儒又是乐呵呵笑了,没有说话,看出了王永吉这句话里的小心思。

    明摆着是在说只要周永宁拿不出两千口钢刀,就用不上周延儒的主意了,也就不会拿出一成的银利。

    周延儒已经给出了主意,说了出来,就不会再收回去了。

    不论周永宁能不能拿出两千口钢刀,要定了这一成的银利。

    王永吉也笑了,有了退路,这一次无论出现任何突发情况,对于他来说都是万无一失了。

    等着周永宁拿出来两千口钢刀的过程中,王永吉不再像过去一样战战兢兢了。

    平时没事就与几名同僚聚在一起喝酒,谈风弄月,纸醉金迷。

    如果不是崇祯也在开平中屯卫,说不定已经派人去京城的教坊司里带来了娼妓,即便是在这种时刻,也不忘狎妓。

    悠闲的过完了这段日子,等来了周永宁拿出两千口钢刀的那天。

    崇祯一脸疲惫的来到了校场,相比较纸醉金迷的东林党官员,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勤政节俭。

    在宫里的时候为了照顾皇后娘娘,玉食馆每天做的膳食还是数菜一汤。

    自从来到了开平中屯卫以后,崇祯每天独自一人吃饭,越发的节俭了。

    每天的膳食只有一菜一汤,分量刚刚足够他一个人吃完,不会浪费一滴汤汁。

    崇祯没有那么多的奢靡要求,简陋到连京城里的富户都不如了,还是看着一菜一汤时不时的发出笑声。

    崇祯不是为了做个样子,真心实意的笑了起来,每次看到一菜一汤,仿佛看到了节省出来的银子,发自内心的感到了满足。

    王承恩站在一旁,眼泪都快下来了,历朝历代从未见过像皇爷这般节俭的皇帝了。

    苦苦支撑着大明王朝,偏偏还有东林党整天敲骨吸髓,趴在大明王朝上不停的吸血。

    王承恩从来没有像这段时间痛恨东林党官员王永吉,深切的盼望着周永宁能够拿出来两千口钢刀,把王永吉点了天灯。

    这样的贪官污吏留在朝廷里没什么作用,除了给朝廷添乱,使得朝局更加混乱,没有其他作用了。

    东林党官员的样子比起崇祯就要满面春风的多了,一个个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显然是过得很是快活。

    王永吉邀请同僚前往他所居住的宅子里,一桌宴席耗费的银子,足够崇祯小个半个月的开销了。

    王永吉看见东宫三少大模大样的走进了校场,笑容款款的说道:“最后的期限已经到了,番茄伯不会拿不出两千口钢刀吧,记住是两千口,但凡是少了一口钢刀都做不得数。”

    没有足够的钢刀,周游你只会有一个下场,在所有东林党官员幸灾乐祸的眼神里关起来。

    周永宁瞪了他一眼,昂着脑袋说道:“你的哪一只狗眼看见本伯爷拿不出两千口钢刀了,赶紧闭上你的臭嘴,当然了,你这张臭嘴也说不了多少话了,明天就把你送上断头台。”

    周永宁所说的这番跋扈蛮横话,在东林党官员看来只是最后的挣扎罢了,眼看就要栽在王永吉的手里,只能在嘴上找来一些安慰。

    东林党官员全都是笑看着周永宁,等着看他抱着崇祯的大腿,哭喊着姐夫给他做主的一幕了。

    只是,东林党官员还没来得及出口讥讽周永宁,让他在嘴上也找不到安慰。

    一辆辆骡马车来到了校场上,运来了一口口钢刀,在曹文诏呼喝声中,摆放在了校场上。

    今天是个好天气,阳光明媚。

    校场上再次出现了一大片璀璨的波光粼粼。

    光彩夺目,闪耀非常,以至于东林党官员都睁不开眼睛了,错愕的望着校场上一片又一片的钢刀。

    崇祯同样是被波光粼粼照射的睁不开眼,硬撑着流泪的刺痛,睁开眼睛仔细审视着眼前的一口口钢刀,笑的合不拢嘴。

    先不说这些钢刀的韧性如何,单单就卖相而言,十分的唬人。

    同时证明了一件事,周永宁真能把废矿的铁矿石炼制成钢刀,鼓捣出来了一种新的炼钢法。

    “快快呈上来一把钢刀。”崇祯迫不及待的喊了一声,让王承恩安排一名宦官拿来钢刀,交给他仔细查看。

    跟在皇爷身边伺候的小宦官,有王承恩的干儿子,也有方正化褚宪章两人的干儿子。

    平时为了帮助干爹获得皇爷更高的看重,一个个机敏到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程度。

    崇祯这话刚说出口,立即就有一名小宦官跑了出去,赶紧扑向了最近的一把钢刀,用最快的速度呈了过去。

    这名小宦官的行为,不免有些不服管教了,毕竟作为大伴的王承恩还没有说话,他就跑了出去。

    崇祯罕见的没有责怪他,反而是满意的点了点头,给了小官宦一个受宠若惊的赞许。

    一是因为废弃铁矿打造出来钢刀的惊喜,另一个原因他是方正化的干儿子。

    如果是其他大太监的干儿子,早就拖下去仗责二十大板了。

    方正化可是崇祯身边最为知兵的两名太监之一,作为他的干儿子,无需在意这种小节了。

    旁边的几名小宦官羡慕的看了他一眼,羡慕他有一个好干爹,只要是换成了他们的干爹,也是宫里的一名大太监。

    哪里会有这名小宦官的优待,早就被拖下去仗责了。

    虽然他们的干爹过去都比方正化的地位高,他们曾经还因为这件事嘲笑过这名小宦官,拜错了干爹。

    现在只剩下羡慕了,羡慕他有一个让皇爷当着官员的面忍耐冒失行为的干爹方正化。

    其他小宦官还不得不心服口服,没有人一人觉得皇爷偏心,毕竟方正化那都是一刀一刀砍出来的宠信。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