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 > 第325章 查抄百万两银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谢启光急忙说了一句:“只要公公放过本官,当然了本官也不会让公公为难,现在立即找来一个替死鬼从宅子的三层亭阁跳下来,摔成一个面目全非。本官立即送公公一场大富贵,少说也许有三十万两银子,比起公公在宫里捞上十年的银子还多。”

    一般的太监别说是听到三十万两银子了,听到三万两银子,立即帮他一回。

    就像谢启光所说的那样,只要摔得面目全非,没有人能够认得出来了。

    落在手里的实打实好处,可是三十万两银子。

    谢启光说那一句捞上十年都是谦虚了,捞上一辈子,也不见得能有三十万两银子。

    不仅可以建造一座寿身寺了,还能让过继的侄儿几辈子衣食无忧,忠心不二的给太监延续香火。

    王承恩看都没看他一眼,转身就朝外走去,似乎是同意了他的说法。

    谢启光伸出圆领袍袖子,擦了一下脑门上的冷汗,长舒了一口气。

    还没等他这口气舒完,几名干儿子一拥而上,如狼似虎的把他扑倒在地。

    干儿子们拿着麻绳把他捆的严严实实,在这过程中,时不时的拳打脚踢,嘴里骂骂咧咧个不停。

    “你把干爹当成什么人了,别说是三十万两银子,三百万两银子也收买不了干爹。”

    “干爹是出了名的清廉,比起朝廷官员都要清廉的多,一直是最忠心于皇爷的奴婢了。”

    “整个宫里找不出来第二个比干爹更衷心耿耿的人了,你居然用三十万两银子来羞辱干爹的忠心,杂家打死你个狗日的。”

    随着宦官们的拳打脚踢,谢启光痛苦的哀嚎了起来,连连求饶,希望宦官们不要再折磨他了。

    就算是要上刑场,不能饱受了折磨以后再上刑场。

    宦官们下手很有分寸,全都是朝着他的身上招呼,脸上看不出一点的异样。

    谢启光再是凄惨,到了暖阁里,看不出被人殴打了。

    他也不敢告状,定了罪以后,肯定是被东厂看押起来。

    胆敢告状,在行刑以前,有他受罪的地方。

    王承恩办事很是雷厉风行,没让暖阁里的崇祯等上多久,很快就把谢启光押解了过去。

    崇祯坐在龙椅上,伸长了脖子,看着暖阁的门口几乎是望眼欲穿了。

    左等右等,就在他心里开始焦急的时候,看到了谢启光的人影。

    王承恩押着谢启光走进了暖阁里,交差了:“启禀皇爷......”

    还没等他说完话,把交差的话说完。

    崇祯等不及了,说道:“立即抄家灭族!”

    这句话说的很快,快到让东林党官员都没能反应过来,一个个愕然的张大的嘴巴,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这也太快了。

    说好了是审讯,结果还没审,直接给谢启光定罪了。

    崇祯不想听见谢启光烦人的哀嚎声,摆了摆手,立即让宦官把他带到诏狱里关着。

    随后,崇祯离开了暖阁,前往了东宫的方向。

    同时递给了周宁宁一个眼神,示意他尽快跟上。

    周永宁又给那两名兄弟一个眼神,让他们俩在紫禁城门口等着,稍后一起去谢启光的宅子里。

    果不其然,崇祯前往东宫的路上,只走了一半,立即停下的脚步。

    拐弯走向了宫里的另一个门,顺着门离开了紫禁城,带着周永宁急匆匆地赶往了谢启光的宅子。

    这一次查抄的银两将近百万两银子,算上谢启光家里的各种茶庄、绸缎庄、田产,应该有一百万两银子了。

    崇祯等不及了,想要亲眼看着一箱又一箱的银子运到宫里,与田产地契一起交给皇后娘娘。

    崇祯走的很快,换上一件便服,带着大汉将军前往了谢启光的庄子。

    周永宁猜到了姐夫会前往查抄银子的地方,没想到不是从午门走,换成了宫里的其他大门。

    他只能赶紧叫住了一名小宦官,让他去午门口通知毛承斗、沐天波两人,不用等了,直接前往谢启光的宅子。

    崇祯急匆匆来到谢启光的宅子里,见到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东厂番子,看守的密不透风,一只鸟都飞不出去。

    “咕咕。”

    崇祯抵达宅子门口的时候,刚好有一只鸽子从宅子里飞了出来,还没等鸽子飞到门口,只听‘砰’‘砰’‘砰’的响声,就被一连串的燧发枪打中了。

    由于担心一只燧发枪打不中鸽子,十几名东厂番子一起朝着天空放枪,组成了密集的弹幕。

    鸽子除非变成青烟,否则避不过去,很快掉在地上变成了一只死鸽子。

    崇祯看着宅子里冒出的一缕缕硝烟,满意的点了点头:“做得不错,看来真把东厂交给王伴伴,是个明智的决定。来人,赏赐这些训练有素的东厂番子,一人一石.....嗯......十斤精煤。宫里的宦官不缺粮食吃,赏赐的粮食也没用,还不如赏赐精煤有用。‘砰’

    周永宁站在旁边一阵的无语,粮食除了是吃食以外,比起银子还像货币,能够买来任何东西。

    不赏赐东厂番子粮食,哪里是因为不缺粮食吃,只是因为心疼银子罢了。

    好在如今的东厂番子全是由王承恩操练出来,训练有时候不说,一个个忠心耿耿。

    不会在意皇爷赏赐的东西,到底是粮食还是精煤,只要赏赐的东西,便会感恩戴德。

    王承恩笼络人心的很有手段,只要是他手底下的宦官,全都想办法过继了子侄辈继承香火。

    另外,这些子侄辈全在大明官营厂作里安排了营生,不会有任何的后顾之忧,凭借着宫里的关系,赚来的大笔的银子。

    宦官门的子侄辈衣食无忧了,他们自己倒也无所谓了,一心只想着回报皇爷。

    宦官们心里很清楚,只是安排一两名宦官的子侄辈在大明官营厂做事,王承恩不需要禀报给皇爷。

    如今所有的东厂番子全都没了后顾之忧,看似是王承恩出面做了这件事,实际上后面有着皇爷的同意。

    别说是不赏赐粮食了,现在就算是建奴或者流寇攻入了京城,王承恩和他手底下的干儿子们都敢拿着刀与建奴、流寇拼命。

    绝对不会像东林党官员那样,做个顺民,躲在宅子里不出来,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之后。

    再给控制了京城的建奴或者流寇,当个贰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