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 > 第343章 要饭天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东林党官员说了一通话,用各种大义的名头来捧着崇祯,希望可以请来与东林党官员一条心的京城名士,可惜没有起到半点作用。

    崇祯始终坐在苏绣软榻上,望着下方的各地名厨,没有给出半点的回应。

    宋权站在小福王和周延儒旁边,心里得意极了,时不时与旁边的官员寒暄。

    每当有一名朝中重臣走上教坊司的二楼,宋权便高声打招呼,走过去与这名朝廷重臣寒暄两句。

    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他同时得到了小福王和周延儒的看重,自视甚高了。

    宋权与朝廷重臣寒暄过后,瞧见崇祯没有任何的回应,脑子一转,说出了一个不能拒绝的理由:“京城里的名士能够与陛下一起品尝各地名厨做出来的美味佳肴,可谓是天大的荣幸,不如这样,想要坐在陛下旁边品尝美味佳肴的名士,一人拿出一千两银子,孝敬给陛下显示自身的诚意了。”

    “好!”

    宋权的这句话刚刚说完,崇祯的眼睛就亮了,急忙敲定了这件事:“爱卿说的不错,朕应该与官员同乐,赶紧去请来一些京城里的名士,也不需要多少,百八十位就可以了。”

    东林党官员:“……”

    还百八十位,能够请来十位名士就不错了,哪里有百八十位名士。

    真有那么多的话,名士俨然烂大街了,名士这两个字也就不值钱了。

    不过,东林党官员看向宋权的眼神里,还是多了几分欣赏,但眼里的欣赏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崇祯再次补了一句:“为了给名士们让出宽敞地方,二品以下的官员,除了都察院的御史以外,全都从二楼下去。”

    一句二品以下的官员,顿时打死了在场大部分的官员,六部尚书不过是二品。

    崇祯的这句话,就是在说教坊司二楼只留下六部尚书和都察院的御史,其他人都可以下去了。

    东林党官员不能把怨气发泄在崇祯身上,只能是对宋权怒目相视,暗骂他的多嘴,以至于九成的官员都要从教坊司二楼下去了。

    宋权同样是一脸的郁闷,恨不得给自己的嘴巴来上一巴掌,就不该多嘴。

    得罪了东林党大部分官员不说,他自己也得从教坊司二楼下去,不能在视野开阔的二楼欣赏京城里难得的盛会了。

    宋权堆笑着望向了苏绣软榻上的崇祯,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希望能够求个恩典,留在教坊司二楼。

    这么一来,更有面子了。

    按理来说,给他一个恩典也不为过,毕竟说出名士孝敬一千两银子的话,有着不小的功劳。

    崇祯目不斜视,看着大街上的各地名厨,一句话也没有说。

    功劳再是重要,哪有一千两银子香喷喷。

    多下去一名官员,就能多上来一名名士,也就多赚了一千两银子。

    宋权等了半天没等来恩典,欲哭无泪了,只能从教坊司二楼下去了,蔫了吧唧的跟着大部分东林党官员前往了教坊司的一楼。

    再也没了刚才的自鸣得意,站在东林党官员里,一声不吭,连个屁都不敢放一个。

    就算是不说话,还是成为了在场东林党官员里的焦点,只不过与刚才不同的是,全都在怒视着他。

    只怪他的多嘴,不能在教坊司二楼欣赏天下第一名厨遴选的盛会。

    比起宋权,更加无辜的是京城里的名士。

    一千两银子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足够京城里的五口老百姓吃用不尽一辈子了。

    名士们拿出来一千两银子,已经不是肉疼了,简直就是要了他们的老命。

    京城名士再是想要参与陪在陛下身边的盛会,得知需要拿出一千两银子以后,一个个打了退堂鼓,不想过去了。

    但是这次跟在崇祯身边的大太监,不是东厂督公王承恩,他还在东宫里守着太子。

    这次跟过来的两个大太监,两名最知兵的大太监。

    方正化、褚宪章两人不只是有着最知兵的名头,还极为擅长巴结钻营,知道应该怎么去逢迎天子。

    方正化、褚宪章两人直接带着各自的干儿子,早就等候着教坊司一楼的名士们,逼迫着他们掏出一千两银子。

    就算是没有银子,也要写上一张欠条,在干儿子们的推搡嚷嚷下,被迫走上了教坊司的二楼。

    京城名士顺着楼廊走上去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恨,眼睛死死的盯着蜷缩成一团的宋权,恨不得把他千刀万剐了。

    就因为他的一句话,损失了上千两银子。

    崇祯等了半天,没有等来一位名士,脸上明显出现了不满的情绪。

    不过,随着方正化、褚宪章两人带着干儿子走下了楼廊,空落落的教坊司二楼,再次有了人气。

    京城里的名士带着一脸不情愿,步履维艰的走上了教坊司二楼,欣赏着价值一千两银子的风景。

    他们肉疼的心里发颤,两腿发抖,如果不是扶着廊栏,已经站不住了。

    那可是整整一千两银子。

    崇祯却是满意了,等到十来位京城名士走上了教坊司二楼,又有一些京城名士陆陆续续的走了上来。

    崇祯看着衣衫不整的名士,先是一愣,很快更加满意了。

    这些名士的长相很熟悉,像是时常出入暖阁的朝廷重臣。

    不是像,本来就是。

    由于方正化褚宪章两人有着攀比的心思,为了最知兵太监的名头,已经攀比到争先恐后的地步。

    太监最擅长的一件事,便是巧立名目了。

    方正化、褚宪章俩人为了可以哄皇爷开心,安排更多的名士走上教坊司的二楼。

    开始打东林党官员的主意了,带着各自的干儿子,找到了一些落单的东林党官员,逼迫着他们脱下了衣冠禽兽官服,换上了名士常穿的圆领袍。

    本来应该站在一楼的朝廷重臣,纷纷变成了京城里的名士,留下一张张欠条,走上了教坊司的二楼。

    等到教坊司的二楼再次站满了人,崇祯心满意足地说了一句:“京城里的文治挺好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