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与嘉靖争皇位 > 第123章 玉带不合公卿体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西山大营前,翟銮心中颇为急切。现在不是可以耽搁的时候,他已经在皇帝面前夸下海口,不惜一死也要完成清理京营的事。如果无功而返,清理京营便立刻成了笑话。

    翟銮对陈九畴道:“禹学啊,为今之计,咱们只有冒险一搏!”

    陈九畴皱眉道:“你是说……”

    “两个团营只一个副使执掌,大营中只剩下一千多老弱残兵。咱们带兵冲进去,斩了那个副使,以儆效尤,便可控制住西山大营。一旦咱们坐进了西山大营的行辕,朱本和赵弘泽就被逼入了绝境。”

    翟銮的计策,叫做“鸠占鹊巢”,其逻辑如下:翟銮是兵部尚书,这段时日以来,他未曾下达任何调兵的指令。修皇陵的那部分兵卒暂且不论,朱本和赵弘泽擅自调兵去往山海关驻防,这就犯了朝廷大忌。

    今日,兵部尚书带兵占据西山大营,领兵在外的朱本和赵弘泽要是连老巢都丢了,立刻就成了无家可归的丧门之犬。一旦形成“鸠占鹊巢”之势,朱本和赵洪泽将被论罪。

    翟銮再接再厉道:“这帮勋臣都昏了脑袋,为了逃避咱们清点员额,居然犯下如此大忌。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今日,如果咱们不抓住时机将其置于死地,日后勋臣们互相包庇,朝廷党争正浓,你来我往,便再也查无可查,咱们就错失良机了!”

    陈九畴犹疑道:“那如果,他们手里有调令呢?”

    翟銮急道:“我是兵部尚书,我不发调令,谁发调令?”

    陈九畴道:“京操的班军,大多来自蓟镇。”

    翟銮略一思量,摇头道:“不对!团营虽多以蓟镇入京操,但西山大营的班军大都来自山东,又怎么会去山海关轮戍?况且他们还能把人都拉走吗?即便如此,也要兵部勘合批准,他们方才能调动军队。”

    于经见两人正在商议是不是要带兵冲进去,立刻插嘴道:“杂家来陪两位大人清点员额,原不该说话的。可现在这情景,清点员额看来是做不了了,杂家也该回宫复命去了。”

    翟銮立刻反驳:“公公不在,谁来监军?我们还怎么行动?”

    陈九畴道:“此事,还是应该先禀告皇上,再做定夺。”

    翟銮道:“一去一来,半天就过去了。要是有什么变故?机不可失啊。”

    陈九畴心道,翟銮看准时机,要将朱本和赵弘泽置于死地,乃是为了文臣的私计,自己却不能为他所利用,便回道:

    “咱们守住营门。朱本和赵弘泽要是领兵回来了,咱们就按照圣旨清点员额。要是他们不回来,等新的圣旨下来,咱们再行事。”

    于经笑道:“还是陈指挥见事明白。杂家这便回宫复命去,保准天黑之前两位必能得到回复。”

    ……

    乾清宫中,朱载酆笑道:“成国公,今日携令郎前来,有何事吗?”

    朱辅道:“回禀陛下,臣是特意来,为犬子向陛下讨官职的。”

    朱载酆挑着眉毛戏谑地看着朱辅和他家的宝贝儿子,道:“成国公公忠体国,朕确实应该为卿看顾子孙啊。想讨什么官职,卿不妨一说?”

    朱辅一本正经道:“臣欲效仿宁国公,请皇上亦恩荫犬子为中书舍人,伴读左右。”

    朱载酆立时明白,成国公大概是打算好了,要在接下来清理京营事件中倒向皇帝。朱载酆笑道:“令郎年纪尚幼,这恐怕不合适吧?”

    朱辅双膝跪下,叩首道:“臣已老迈,朱凤乃臣之嫡子,将来要承嗣爵位。今日,臣将他放在皇上身边,多听多学,日后也好报效国家。”

    朱凤一听此言,惊奇地看着他老爹:不是老大袭爵吗?怎么自己以后要袭爵了吗?

    朱载酆也一下子就察觉出了异常:朱凤不是他家老二吗?怎么会在将来承嗣爵位。略一思索,小皇帝便莞尔一笑。世家大族,公侯之家,百年豪门,要说没有一点族内的阴私之事,谁信啊?

    成国公心向次子朱凤,难道是想要废长立幼?这才想到了皇帝?

    “朱凤可是嫡长?”

    “是。”朱辅沉声道。

    听到此言,小皇帝不再犹疑,爽快道:“传旨:恩荫成国公嫡长子朱凤为锦衣卫南镇抚司百户,中书舍人,赐宫牌,每日可入乾清宫行走。”

    朱辅一听这话,不由大喜。他早就把皇帝身边人的背景都摸清楚了。皇帝的伴读共有三十几人,其中被准允随时到乾清宫来找皇帝聊天的只有寥寥几人,包括陈维藩、焦洵、杨儒、江然、潘仲骖、刘望之、王佳,都是家世还不错的。

    这几个当红的伴书郎也有轻重之分:皇帝真正器重的,并不是当朝炙手可热的江彬、王琼家子弟,反而是没落的勋贵和文臣世家,如陈维藩、焦洵、刘望之等。

    如今朱凤也跳上了皇帝的船。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借助成国公的影响力,朱凤这位货真价实的小公爷,将成为皇帝身边地位最高的人。日后承爵时,凭借与皇帝的特殊关系,朱凤足以力压长子,其他各房也不会有什么意见了。

    “臣谢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朱辅和朱凤一并跪下谢恩,朱凤这回倒是把“万岁”说对了。

    小皇帝走下御座,来到朱辅面前,居然解开自己腰间的玉带,叠好后双手托起,对正伏跪于地的朱凤道:“初次见面,朕也没什么见面礼,这条玉带,便赐予你吧。”

    朱辅心思一沉,突然想到了一个词:衣带诏。

    皇帝的意思,与当年汉献帝的意思差不多,都是要托付忠臣,对权臣发起反击。

    朱凤一下子就懵了,直起身子愣愣地看着皇帝手中的玉带,道:“皇上的身量,臣应该穿戴不得吧?”

    “臣代犬子谢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朱辅赶紧打断自己这龟儿子的话,手双举过头顶,想把这次不尴不尬的见面赶紧了结。

    朱载酆也被噎地说不出话来。好在一句童言并不能撼动两方之间的盟友关系,朱载酆将玉带放在朱辅手上,笑着对朱凤道:“待你加冠时,朕再赐你一条大的。”

    朱辅心中凛然:皇帝的城府,完全不像八岁啊。

    朱载酆的心里也在犯难:这朱辅给自己送来了一个天真烂漫的贾宝玉,该拿他怎么办才好呢?

    ……

    朱辅退下之后,天色已经将晚了。小李子又来向皇帝通报西山大营前陈九畴、翟銮、于经三人清查员额的情况:原来,两伙人又在营前僵住了。那奋武营的副使姓朱名拔节者,死皮赖脸,非说营中无人,士卒要么调防山海关去了,要么修皇陵去了。

    朱载酆疑惑道:“他们何时被准允调防山海关的?难道私自调兵?”

    小李子道:“皇爷,咱们拿不住他们的把柄。朱本和赵弘泽确实是依照规矩,将班军轮戍出去的。”

    “啥?!”皇帝一听这话,大吃一惊。

    原来,于经见清理京营之事节外生枝,心知这种局面自己做不了主,便赶紧回宫禀报了此事。作为司礼监随堂太监,于经并未将此事直接报知皇帝,而是先报告了掌印太监魏德。

    魏德便立刻去翻看离开班军轮戍的资料,发现奋武营和耀武营确实有一部分人是蓟镇的班军。

    如此一来,此事就成了谁也扯不清楚的灰色地带:翟銮肯定会咬死说没那么多班军,你们武勋私自调兵了。可武勋们也会辩解,本来就是有这么多蓟镇的班军,你兵部的数字不准。

    兵部连清点员额都做不到,更无法以此定武勋的罪。

    皇帝恍然大悟,紧接着便陷入了一阵巨大的恐慌之中:山海关不可能莫名其妙,接待两个团营几万大军。他们这么做,不过是为私自调兵的行动打掩护而已。

    现实情况是,两个团营的兵不知何往。那他们现在何处?想做什么?

    “你立刻遣人告知陈九畴和于经,无诏不得擅动!”

    对方是个下棋的高手,既懂得大明兵制,又懂得时与势。朱本和赵弘泽带着两个团营的兵不知所踪,他们随时有可能在任何地点以任何角度从天而降。要是翟銮真的看准时机动了兵,被人关门打狗,那一切就都玩完了。

    这是一出精心策划的计中计,多亏了司礼监的几个太监机敏,即时跳过了一个大陷阱。

    朱载酆摊开纸,拿起御笔,立刻开始写字。稍一思量,朱载酆只在纸上写了八个字:我之不存,岂有公乎?

    “把这个纸条连夜交给杨一清,告诉他,成国公已倒向我,勋臣分化了。”

    “是,奴婢这就亲自去送。”小李子显然也紧张了起来,立刻躬身回答,转身就准备走。

    “慢着!”

    朱载酆拿回那张纸,又添了几句话:尚方宝剑已出鞘,公何故怀剑而坐、引而不发?

    “去吧……”

    朱载酆闭上眼,心中砰砰直跳,良久方才平静下来。

    夜深人静,月华如水,乾清宫偏殿之中,烛光摇曳。小皇帝在脑海中反反复复,复盘了朝廷各方势力的每一个动作:

    蒋冕以组建杨党为饵,引诱杨一清提出清理京营的话题,成功脱身。杨一清首鼠两端,对王琼欲擒故纵。皇帝跳过杨一清而用翟銮,同时对杨一清许以厚利,这是两头发力。接着,杨一清态度转变,向皇帝建言,一面压迫勋臣,一面给兴王松绑。

    杨一清表面上的意思,是要在带走兴王的时候,把勋臣们也一波带走。但他背地里真实的意图,其实是“倒王”,皇帝清理京营,也只是他倒王的工具。

    皇帝默许的杨一清的算盘,但需要杨一清帮他实现清理京营、重掌兵权的目标。在这波交易中,双方各取所需。

    除了求助于杨一清,皇帝也自己动手,继续任用翟銮清理京营。翟銮拘了英国公张家的小公爷,携圣命清查京营。武勋们玩了一出空城计,翟銮便想要鸠占鹊巢,谁知勋贵那边使的是连环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勋贵将了皇帝的军,翟銮那边已经没辙了。

    这也是早就预料到的事情,单凭翟銮之力,不可能做成这么一件大事。现在,皇帝需要杨一清出手,帮他解决困局。

    “皇爷,奴婢参见皇爷。”小李子的声音在殿外响起。

    朱载酆立刻睁开眼睛,急切地说:“进来!”

    “是……”小李子忐忑地步入殿内。

    “杨一清怎么说?”朱载酆趋步上前问道。

    小李子从袖中拿出杨一清回复的信笺。皇帝摊开,只见杨一清用潇洒的行书写道:怀剑而坐,便是心字头上一把刀。

    “岂有此理!”朱载酆怒道。

    小李子赶紧跪下,劝道:“皇爷,现在已经没辙了,咱们还是把禁军都撤回来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撤回……禁军?

    朱载酆自己也在脑海中思量。杨一清拒绝帮忙,满朝上下,小皇帝此刻孤立无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个时候,他该怎么办?

    今晚,如果认输了,那就永远不要再想着能掌控京营。

    小皇帝瘫坐在御座上,以手扶额,有气无力道:“把陈维藩、焦洵和杨儒叫来。”

    小李子抬头一看,只见小皇帝神情疲惫,眼圈也有些乌黑,想来他自从当了皇帝之后,虽然锦衣玉食,但实在没有一天称得上是好日子。

    “皇爷……”小李子的眼睛有些发红。

    “什么?”

    “几个武勋家的都叫来了,要不要把江公子也叫来?”

    小皇帝一时有些发愣,犹豫片刻,朱载酆微微点头道:“把江然也叫来吧。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此事既与江彬无关,叫他来也可多出一份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