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与嘉靖争皇位 > 第125章 暗风吹角拔营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关于深夜集结这件事,禁军将士都十分困惑。多亏陈九畴半年来训练得力,这帮人片刻便已在校场上集结好。皇城北端的内校场上,小皇帝此刻坐在点将台上,被宫人们团团围起来,宫人的外侧站着几位年纪轻轻的天子近臣,点将台下,便是明火执仗的禁军官兵。

    陈维藩是禁军都指挥佥事。站在高台之上,陈维藩手握利剑,大声叫嚷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晚,就是我等跟随皇上建功立业之时!奋勇杀敌者,加官进爵!畏缩不前者,斩!”

    一阵肃杀之气立刻在校场上弥漫开来。

    陈维藩向皇帝复命道:“皇上!禁军已集合完毕。”

    朱载酆道:“即刻随朕出发,去往西山大营。”

    “是!”

    陈维藩到这个时候才觉察出来,皇帝御驾亲征,这事情可能有一点不一般。不过箭在弦上,容不得他不发。陈维藩抽出宝剑指向西边,大声发号施令:“全军出发!”

    小皇帝的身量根本穿不得军装,只身着龙袍,坐在乘?之上,四面围着乾清宫的宫人,由数百名中军相护,不像是去打仗,更像是郊游。陈维藩独自领前军数百人在前方开路。另外三位天子近臣焦洵、杨儒、江然作为后军压阵。一行近千五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行走在京师宽阔的御道上,吵吵嚷嚷,声势浩大。

    整个京师也随之热闹了起来。无数小厮、仆役们从东家窜到西家,拜过尚书访过部堂,将情报及时送往京师的每一个角落。不一会儿,全京城都知道了皇帝御驾亲征的事。

    坐在御驾之上,小皇帝朱载酆的心中也在打鼓:尚方宝剑已经赐给了杨一清,如果杨一清到这时还不动,大明朝可能真就要改朝换代了。

    他目前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在走钢丝。稍不留神,便是万劫不复。

    兴王府的书房中,朱厚?杏胙?贾?住⒂⒐??怕叵喽远??U怕厣肀撸?坏狼袄葱送醺?莼岬奈溲?蟹岢呛罾?F和恭顺侯吴世兴,李?F一脸高傲,吴世兴却卑躬屈膝。

    兴王的身旁,谋士刘既和典仗陆松分列左右。

    武进伯朱本、武靖伯赵弘泽两人,正颤颤巍巍伏跪在地上,一言也不敢发。

    朱厚?械溃骸暗蔽裰?保?俏?觳??驼圆??饫Р攀恰!

    张仑嗤笑一声,摇摇头道:“自作孽,不可活也。你们二人居然会听了杨一清的鬼话,而不先来问我?”

    朱本直起身来不忿道:“张公爷能有什么好办法?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去求杨一清,我们哥俩还能怎么办?”

    朱本和赵弘泽的头脑都非常清楚。清理京营在即,翟銮拿自己开刀,满朝上下都盯着他们。这些年,他们虽也捞了不少,但归根结底,奋武营和耀武营不是他们的地盘,而是张家的领地。他们要替张家守好这片领地,还要给朝廷各部相应的孝敬,而受他们孝敬最多的,便是杨党中人。

    刘既这时一挥蒲扇,俯首向朱厚?薪ㄑ缘溃骸爸鞴?』?豢墒В?Р辉倮矗〖热恍』实圩约撼雎恚?臁⒄远?徊???遣凰嬷????兔挥谢盥妨恕!

    “你是说?”朱厚?械难壑幸卜浩鹆诵坠狻

    “宰了伪帝!”刘既一蒲扇向下拍去,掀起一阵扇风,吹乱了满屋子人的心思。

    朱厚?锌聪蛘怕兀??⒐??纪方羲??⑽⒁×艘⊥贰

    朱厚?杏痔羝鹈济??聪蚬蛟诘厣系闹毂竞驼院朐蟆V毂尽⒄院朐蠖?硕允右谎郏?追字逼鹕砝矗???朊?溃

    “我等愿为王爷纳投名状,绝不牵扯王爷便是!”

    张仑这时哀叹一声,沉声吩咐道:“你们要是成功了,就是新朝的大功臣,泽被后世,福荫子孙。要是失败了,可自行了结,绝不能把旁人牵连进来!我等自会顾全你们的家小。”

    朱本和赵弘泽这时颇为悲壮,决绝道:“一家老小,就托付给公爷了!”

    朱厚?辛⒖痰沽肆奖?疲?樵谧雷由希?镜溃骸胺缦粝糍庖姿????肼??吮??昶拮樱?已?? 

    朱本和赵弘泽便饮毕,抱拳而出,?]于深沉的夜色中。

    待朱、赵二人离去后,刘既上前,又对朱厚?薪ㄑ缘溃骸爸鞴??勖钦馐币欢ㄒ??W⊙钜磺澹?耸路娇沙晒Π !

    不得不说,经过一年的锤炼,刘既的心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此时此刻,杨一清也坐在书房内。五月二十五日夜,注定是一个无眠之夜。送走了胡士宁,杨一清不得休息,又要处理新的突发情况:皇帝御驾亲征了。

    杨一清坐在桌案上,面前还放着皇帝上半夜送来的字条:我之不存,岂有公乎?

    杨一清仰天长叹,已然无力阻止皇帝的行动,因为九门提督陈金已经把御驾放出了德胜门。

    管家来报:“老爷!兴王府派人来递来名帖,说是要见老爷。”

    “让他进来吧。”

    刘既穿着一身儒服,带着一头方巾,步入杨一清的书房。

    “学生刘既,拜见杨阁老!”

    杨一清略一打谅,便笑道:“兴王身边,有一个年轻的谋士,曾自比管仲乐毅,可是你啊?”

    刘既笑道:“不才正是在下。”

    杨一清哼哼一笑,点头道:“既如此,说说看吧。”

    刘既便开始施展三寸不烂之舌:“请问杨阁老,何谓贤君?”贤君之论,便是刘既的开场。

    杨一清不说话,静静听着刘既的发言。

    刘既微微一笑,继续道:“自当今即位以来,托孤大臣蒋冕、王琼、江彬、张永,四人已去其二。这四位,都是当初倾力辅佐他上位的人!可当今甫一登位,屁股还没坐热,便调转矛头直攻张永,这便是张永之乱的根源所在。”

    杨一清微微皱眉。

    刘既继续道:“张永一去,内廷便已无人能约束皇帝。当今稍加施力,便轻易取得了内廷的权柄,先帝临终前安排的内外格局便倒一柱。”

    刘既说得不错。

    先帝留下来的那道遗诏,既是对新皇的保护,也是一张约束皇权的大网。以内外托孤大臣之名,将皇权限制在规则框架之下,以维持朝政的平衡运转,直到皇帝长大成人,托孤大臣不得不退位还权为止。

    可惜,当今刚一登位,便大张旗鼓挞伐张永,诱发张永之乱,从此内廷再无人能制衡皇帝。

    刘既又道:“张永虽倒,但外廷还有蒋冕支撑。王琼狼子野心暂且不论,蒋冕调和阴阳,化解纷争,却为当今所猜忌,不得不告老还乡,退位让贤!这便有了如今的杨党。”

    刘既所说的一切,都是些人人能看得见的东西:皇帝小心眼,猜忌功臣,使得朝局不稳,百姓受苦。

    “这样的皇帝,称得上是贤君吗?”刘既再拜道:“杨阁老!天下人企盼贤君久矣!”

    杨一清捻须不言,顷刻间,屋内落针可闻。

    良久,杨一清缓缓吐字道:“那你跟老夫说说,到底谁是贤君?”

    刘既赶紧道:“当今皇帝性格粗鄙,兴王殿下举止端庄。当今皇帝猜忌功臣,兴王殿下厚贤养士。当今皇帝醉心权柄,兴王殿下垂拱而治。当今皇帝跋扈少谋,兴王殿下虚怀纳谏。试问当今皇帝,如何能与兴王争天下?”

    杨一清又道:“老夫可为兴王殿下做什么?”

    刘既大喜,赶紧道:“阁老什么都不用做。值此危急存亡之秋,阁老不动如山,便是我大明的定海神针!”

    杨一清笑道:“你去回复兴王殿下,就说,老夫知道了。”

    刘既不由喜笑颜开,深深一揖,道:“凌烟阁上群臣画像,必有阁老一席。哦不,杨阁老当居群臣之首!”说罢,刘既缓缓退出杨一清的书房,消失在沉重的夜色中。

    刘既走后,杨一清缓缓起身,来到剑架旁,拿起皇帝所赐的尚方宝剑,又从架阁上拿出皇帝的密旨,长叹道:“是时候该动了。”

    管家来报:“老爷!兵部侍郎刘源清,礼部左侍郎吴一鹏,还有大冢宰罗部堂求见。”

    “叫他们进来。”

    ……

    走了半夜,西山大营就在眼前。皇帝坐在御驾上,很快接见了驻守大营门前的陈九畴和翟銮,两军汇合,乌泱泱聚集在大营门口。

    行动在即,朱载酆的内心突然难得的平静了下来。他在脑海中最后一次复盘了这段时间以来,朝堂上每个人的行动逻辑:

    朝堂之上虽然一片和风细雨,但你来我往之间,小皇帝已经被几个老家伙们逼到了墙角。今晚,朱载酆要是不动手,清理京营的行动就失去了意义。这是他自己的逻辑——

    对于皇帝来说,清理京营这件事,小目标之后还有一个大目标:皇帝要清理京营,不仅仅是为了打击腐败,重振军队,更是要以打击腐败为抓手重振皇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听话的加以笼络,不听话的一脚踢开。

    这是所有人心照不宣的事,但小皇帝没有力量独自完成。陈九畴、翟銮奉命清理京营,却是遇到了一个会下棋的高手,眼见着就要被人给阴了。

    这个会下棋的高手,毫无疑问当然是王琼。

    王琼向驻守西山大营的武进伯朱本、武靖伯赵弘泽发号施令,让他们布置一个口袋,企图一举端平小皇帝的嫡系。

    在这个关键时刻,朱载酆需要杨一清相助。

    他向杨一清许诺了很多,但杨一清也有自己的利益。杨一清屹立朝堂五十载,出将入相,树大根深,这一辈子什么没见过?他的谋划首先考量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利益,其次是整个国家的利益,最后才是皇帝的利益。

    杨一清的盘算,大概是让皇帝就此收手,大家相安无事,继续一起努力,把大明朝剩下的日子混完。

    要想让杨一清帮自己,小皇帝手里也没什么筹码,只好把自己这条命当成筹码,押上赌桌。

    皇帝别无他法,只能绑架国家,与所有人同归于尽。

    不成功,便成仁。

    小皇帝的计划很简单:还是按照翟銮的思路,鸠占鹊巢。

    翟銮要是占了西山大营,大概是要送死。所以,皇帝决定亲自去占西山大营。

    朱本和赵洪泽自知无路可走,大概会孤注一掷,投靠兴王,引兵来强攻营寨,企图杀了小皇帝给兴王做投名状。小皇帝只要能守住营寨,坚持到杨一清带着大军前来勤王时,这场赌局就算赢了。

    杨一清为什么一定会来救驾呢?

    杨党存在的基础是“倒王”,这个派系是作为王琼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今晚,杨一清如果不来救驾,导致皇帝被杀,兴王登基,不论新皇想不想用杨一清,王琼都会彻底掌权,杨党则将遭遇清洗,杨一清的下场可想而知。

    这便是皇帝给杨一清写的那张纸条:我之不存,岂有公乎?

    其次,朱载酆活着还有另一层重要价值,那就是稳住远在肃州领兵的江彬。说到底,江彬是凭借扶持当今上位的。如果江彬一离开京师,文臣们就把他拥立的皇帝干掉了,江彬为了自救,也只能割据自立。

    九边一乱,大明江山支离破碎,就算杨一清权倾朝野,他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这样,杨一清的利益,杨党的利益、整个国家的利益、还有皇帝的利益,大家就全都统一了。

    杨一清引兵前来救驾,朱本、赵弘泽一败,皇帝携此大胜之威,便能掌控奋武营和耀武营,清理将官,收买士卒,重划屯田。这就是杨一清之前所谓“三十万两银子”的用处。

    皇帝一但掌权,必然对兴王和王琼下手,杨一清凭借救驾之功,名垂青史,将来便可谥“文正”。

    朱载酆捏了捏拳头,再也想不出自己的逻辑还有什么漏洞。

    箭在弦上,蓄势已成,两千多禁军都在看着他。

    小皇帝看向前方安静的西山大营,又望了望四周黑色的山峦,远处恢弘的京师,在碧海青天下,勾画出一道道温柔的曲线。

    朱载酆抽出宝剑,大声命令道:“行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