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与嘉靖争皇位 > 第142章 讨不臣御驾亲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陈九畴练兵半年,早已准备好随时带兵出征平叛。但皇帝的心思却让人捉摸不透。陈九畴已经是两个团营的指挥使了,再让他去平叛,说不得又要制造一个势大难制的江彬。

    但用其他人,皇帝又不放心。这件事思来想去,筹谋半载,皇帝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要御驾亲征。

    御驾亲征有几个好处。其一,御驾亲征符合历史经验。当年的靖难之役,太宗皇帝御驾亲征,而建文假手其他人平叛,结果太宗胜利、建文失败。二龙相争,自古都是不死不休的局,必须押上一切。其二,从得失来看,边军的军权就是一颗桃子,自己不去摘,难道留给旁人吗?

    八月二十五日,皇帝给兵部、户部下旨,要求立刻准备筹措粮草,打一场大仗。皇帝尚未公布领兵之人,朝臣们纷纷猜测,领兵之人不是陈九畴,就是郭勋。

    当天晚上,当皇帝正在加班连轴转,听取下面的军事汇报时,总管乾清宫事的宦官宋兴来报,说江彬留在朝中的儿子江然求见。

    朱载酆前一阵子忙昏了头,居然忘了江然手上尚有自己御赐进出乾清宫的腰牌。不过,眼下这个局面,两人还是不要再见的好。

    “你去告诉他,江彬的事与他不相干。朕不是暴君,不想牵连无辜,让他回去吧。”小皇帝头也不抬,只打发道。

    宋兴笑道:“皇爷,中书舍人江然跪在殿外,只说,想请命去大同走一趟。”

    “他要去大同做什么?”朱载酆抬起头疑惑道。

    “自然是去劝逆犯江彬回心转意。”宋兴低头道。

    朱载酆的心中只觉不可思议,这个江然当皇帝是傻子吗?不由摇头嗤笑道:“他是江彬留在朝中的质子,难道连这点自知之明都没有吗?江彬谋反,他觉得自己还能逃回大同?朕不杀他已是法外开恩了!”

    宋兴道:“皇爷说的是,奴婢这就去劝小江公子家去。皇爷不行株连,实乃古来少见的仁君啊,奴婢为皇爷贺。”

    “还不快滚!”朱载酆不耐烦道。眼前的事务堆积如山,大军出征,各项准备工作千头万绪,他都得一样一样熟悉,不禁扶额继续阅读军报。

    不久,宋兴又来报了,一脸为难道:“皇爷,那小江公子闹起来了,说要皇爷准允他随军出征呢。奴婢拗不过,只得来请示皇爷。”

    朱载酆不由一阵怒意上涌,立刻对宋兴吩咐道:“收了他入宫的腰牌,让他回家听候处置。叫几个锦衣卫跟着,别让人跟那嘉靖皇帝一样,趁夜钻狗洞偷偷跑去了大同。”

    “是。”宋兴一脸尴尬地领命而去。

    ……

    自从四月里,杨一清总督山西,内阁就只剩下石?一个辅臣。石?可谓“独相”,一时风光无量。

    不过,他这位独相却比不上之前的蒋冕、王琼、杨一清有权势,因为如今的朝堂,出现了多股制衡力量。

    第一股制衡力量乃是宦官。当今所用的宦官中,有四人地位最为崇高,号称四大权宦,分别是司礼监掌印魏德魏公公、提督东厂佛保佛公公、提督九门于经于公公、提督御马监萧敬萧公公。

    这四大权宦经过皇帝之前的多番敲打,都不愿意与朝臣有过多来往,由此,内阁失去了沟通宫内的一条线,相当于断了一臂。

    同时,石?此人一向以清流领袖自诩,并不与提督京营的武定侯郭勋来往。之前结交文臣的英国公一系如今被压制,成国公投靠了皇帝,看守京师西大门的奋武营和耀武营指挥权都落入皇帝之手,兵部尚书翟銮也有给皇帝卖命的趋势,所以,石?的内阁没有调兵遣将的军权。

    除了准备平叛,朝廷最近还真称不上有什么大事。石?当了这么多年官,处理这些普通政务如鱼得水。

    八月二十五这日,石?早早从内阁中回家,推掉了一应应酬,闭门谢客,准备与夫人好好探讨一番学问。这时,下人却将王守仁的名帖送了过来,石?见是王守仁的名帖,不由大吃一惊,赶紧让人去请。

    要说如今的清流领袖石?最忌惮谁,首推杨党大佬罗钦顺,其次便是守制在家的王守仁。石阁老自己是理学大家,罗钦顺是气学大家,王守仁是心学大家。要论学术成就,石阁老当然比不过另外的两位。

    下人将客人带来,石阁老却见来人并非王守仁,不禁松了一口气。

    前来拜会石阁老的是一老二小三个不速之客。老的那个自称季本,一副儒士打扮。石?听说过此人名号,知道他是绍兴人,字明德,号彭山,乃阳明学传人。两个小的只是跟班,其中之一年十五六岁,一人自称沈炼,字纯甫;另一人年只十二三,自称徐藤,字若兰。

    石?一听徐藤这个名字,就猜测此人出自绍兴徐氏,由于自家与绍兴徐氏之间有商业往来,石?不由对这个少年多了几分关注。

    听三人各自介绍完毕后,石?笑道:“彭山先生来寒舍有何事啊?”

    季本道:“在下拜访阁老,不过是想从阁老手中,救下两条性命。”

    石?问道:“性命?不知彭山先生说的是何人?”

    “这两人一个叫王栋,一个叫王佳,原来都是王琼之嫡孙。”季本道。

    石?微微吃惊,却也并不惊奇。王守仁曾受过王琼的提拔,如今恩主落难,他忠人之事,保王琼一脉承嗣不绝,也在情理之中。

    石?笑道:“彭山先生所谓的‘原来’是什么意思?”

    季本道:“阳明先生至今无后,王琼便将自己的两个孙子出继给了阳明先生当儿子。”王守仁老来得一子,当时尚无子嗣。

    “王琼的两个孙子都过继出去了?”石?大惊道:“这……《大明会典》规定,过继立嗣,也得是同宗同族,同宗没有合适的才轮得到同姓!王守仁不是还有兄弟吗?此事断不合规。更何况,民间过继立嗣,也没有要出继两儿的。王守仁此举,乃是意在为王琼的子孙脱罪!”

    季本笑道:“《大明会典》中虽然有规定,但民间出继讲的从来是你情我愿,民不举,官不纠。这两个孩子出继之事,远在王琼获罪之前就早已定下了,两家宗谱都已经修改,有据可查。他们已经不是王琼的孙子了,而是王守仁的儿子,还望石阁老通融。”

    石?眯着眼睛看着季本,反问道:“老夫如果不通融呢?”

    季本拱手道:“我闻以孝治天下者,不绝人嗣。石阁老要是不通融,季某也回天乏术,只能面西烧纸钱,送那两个孩子一路好走。”

    ……

    九月初一,小皇帝升朝,当着满朝文武宣旨,自己要御驾亲征。意外的是,朝臣们对此没有太多反对意见,毕竟之前好几日筹备军械粮草,弄得热火朝天,却唯独不见朝廷宣布领兵之人,内阁也是三缄其口,闭口不谈,不少有见识的朝臣已经猜到了御驾亲征的可能。

    面对御座上这位上能九天揽月、下能五洋捉鳖的超级无敌小折腾,满朝文武已经没什么气性了,只在心中默默道:折腾去吧,打败了仗,无非换个皇帝。

    绍治小皇帝身着戎装,坐在御座上,太监宋兴侍候一旁宣读圣旨。

    此次出征,以陈九畴为帅,周尚文被拜为前锋大将。兵部尚书翟銮总理后勤之事,负责源源不断给大军转运粮草。

    勋贵中随军出征的有宁阳侯陈继祖、彰武伯杨质、东宁伯焦洵、泰宁侯陈儒。文臣中跟随出征的有汪金、姚文渊、戴钦、陈?等人,具是非常有战斗力的清流代表,负责可能需要的文斗工作。

    皇帝的伴读中,除了一个已经落马的王佳被关在自家院子里,其他的一个不落,全都被拉到了军中。小皇帝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把江彬的幼子江然带在身边,当成一张随时打给江彬的牌。

    皇帝不在,夏太后监国,四大权宦俱留守京师,让内阁“独相”石?自去与太监们斗法去。

    三日后,大军开拔,从德胜门出,一路向西,五日后抵达宣府。

    时隔两年半以来,当初的狗蛋终于再一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宣府。古人常云,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绍治皇帝这次回到宣府,也可谓是衣锦还乡了。宣府城中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欢迎这位从边塞的村寨中走出来的民间皇帝。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