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秦汉演义 > 第15章 燕雀安知鸿鹄志 民心如火焚暴秦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泽乡戍卒杀官造反,消息当日便已经传到蕲县,县令急召县丞县尉商议,一边传书四川郡守,一边准备派兵围剿,然还不等出兵,消息接踵而至,一日之间,反贼人数突破三千,县令遂不敢动,又一日之后,义军声势更大,据称已经数万,蕲县四野之民纷纷前往投奔,乡吏几无弹压之力。

    听到城外不断传回的消息,县令心急如焚,一边命令县尉加紧筹备军械召集民夫防守县城,一边不断派遣信使通报四川郡守,催促快派援军镇压义军。

    然还等不得消息传回,突然有军吏疾驰县衙报讯,反贼三万大军已经到了城外。

    “死也,死也!”县令瞬间脸色灰败,顿足惨嚎。

    此时,蕲县城头,县尉高筠正带领数百兵卒守卫,另有从城内临时招募数千民夫易协助防守四门。

    高筠本有公大夫爵在身,任县尉,食禄三百五十石,又是战场厮杀活下来的勇武之士,因此面对眼前三万反贼,只需一眼便能看清跟脚。

    所谓三万,最多不过三千,另有数十辆牛车马车和上百匹驽马而已,虽然抬有几架木梯,然连一副像样的皮甲弓箭都无,与曾经扫灭六国的大秦虎狼之兵完全不可道里计。

    蕲县虽小,然有两百甲胄齐全之卒,常年训练,不说以一当十,若是指挥得当,他自信可以一次冲垮这支临时胡乱拼凑的大军。

    看义军越来越近,继而一分为四去攻打四座城门,高筠脸上更是露出轻蔑笑意。

    虽然声势不错,然毫无兵法谋略,连最基本的围三阙一都不知道,他只要力保城门不失,拖上两三天,一旦援兵到达,这伙反贼必败,到时候又是大功一件,赏爵封地不在话下。

    顷刻,城下义军开始攻城,密密麻麻呐喊呼号,手持棍棒锄头涌向城门。

    高筠剑指城下,号曰:“诸位,我等食君之禄,奉君之事,反贼不过土鸡瓦狗耳,听本将号令,凡近城墙十丈者,射杀!”

    然不等他话音落地,忽闻西门方向一声巨响,俄而杀喊声骤起,还未等高筠明白过来,只见城西一片惊乱,继而欢呼声四起,不久,便有军吏骑马疾驰惊惶来报:

    “县尉,大事不好,西门已破,贼军入城也!”

    高筠怒不可遏,踹军吏于地,斥曰:“城防完备,贼人进攻尚不足一刻,如何就破了?”

    军吏惨呼曰:“城内有反贼内应,反贼刚至,城门便被打开。”

    就在此时,只听城南方向同样一阵杀喊之声,继而呼声四起,还不等有人来报信,就听城上民壮有人高呼:“大秦无道,二世暴政,我等本楚人也,陈胜王乃遵项将军令起义,何不开门迎陈胜王入城,追随项将军复楚也!”

    城上城下随即大乱,无数民壮纷纷高呼陈胜王和项将军复楚等口号,不少民壮开始抢夺兵卒手中武器,另有人试图打开城门,甚至不少士卒亦大吼反也,加入乱民冲下城头。

    高筠大怒,挥剑接连砍翻几人试图镇压,然四周此时反声一片,城上城下早已乱作一团,还未等高筠冲到城门处,只见数十人已经将厚重的门杠取下,城门随之大开。

    “城门开也!”城外正在攻城的义军惊喜高呼。

    而城内亦有大量民夫兵卒弃兵刃于地,伏地高呼曰:“迎陈胜王进城!”

    瞬间城下一片欢呼,大量义军随即一拥而入,高筠情知大势已去,遂挥剑自刎。

    本来固若金汤一座县城,然从义军进攻到破城,前后不到半个时辰,而且接连三座城门皆是从内打开。

    县尉一死,其余士卒皆都惊恐四散,整个城防有若泥沙一般瞬间崩塌。

    起义大军分四路杀进县城,沿途皆是欢呼雀跃的百姓,青壮纷纷高呼陈胜王的名字加入义军,老弱妇孺则提壶担浆相迎,更有甚者热泪盈眶,伏地恸哭楚国当兴。

    县令听闻城破,惊慌不知所措,正与家人收拾细软还未来得及出逃,便被义军和愤怒的百姓层层包围在县衙之中,然后被人指认而出。

    不久之后,县令县丞连同蕲县一众大小官吏,皆被义军押送至城头斩首,然后将首级悬挂于四门之上,满城百姓无不兴高采烈。

    陈胜吴广聚于县衙,召义军首领与城内豪杰乡老置酒肉欢庆。

    任谁也没想到,攻打蕲县竟然如此简单,义军几乎未损分毫,眼下,众人便已经坐在了县衙之中,顿时让陈胜吴广都感觉如同做梦一般。

    当然,顺利攻下蕲县,不仅让义军得到了足够多的粮食,也得到大量兵甲军械,获得战马数十匹,马车百辆,另有钱财数万,最大收获,就是数万百姓。

    因此接下来短短两日,义军数量扩充至两万,将校数十,声势比之在大泽乡之时更甚十倍。

    而这场大胜,也让陈胜吴广看到了不一样的前程,有了更大的野望,同时也对秦二世的横征暴敛与严刑苛法积累下来的怨气有了更深的了解。

    实际上,民间百姓早已忍无可忍,他们只是缺少一个领头者而已。

    而两人无意中的造反,也如同一蓬火星落入草垛,点燃了一场无法扑灭的火焰。

    为了增强义军声势,带动更多人造反呼应,陈胜吴广派出大量义军至蕲县四周广为传播,数日之间,陈胜王的名号便响彻四方。

    在项燕未死,为太子扶苏报仇的情绪煽动下,不光蕲县当地民众纷纷欢呼,踊跃而来投奔,甚至还有不少周遭城邑官吏也都情绪失守,纷纷弃城而逃。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楚地民间,曾有人做楚南公之言,暗中传播甚广,楚地百姓皆深信不疑。

    今突然有号陈胜者得鬼神相助,有王者之象,起兵反秦于蕲县,数日之间便汇聚数万兵马,如此声势,怎能不让楚地百姓心动欢呼,而那些曾经的楚国遗贵,更是老泪横流流涕欢庆。

    更有当初被法家压迫驱赶逃离京师,并且发誓要与大秦和李斯不共戴天的百家诸生,更是心情舒畅,相聚畅论时政,准备投奔辅佐陈胜王共谋天下,以推翻暴秦统治。

    于是在义军占领蕲县之后,各地民众踊跃而来,其中不乏有勇有谋之辈,另有大量学识渊博之士,有了这些人加入,本还忐忑紧张的陈胜吴广终于心下大定,聚众欢宴相庆,席间商量接下来该何去何从,吴广曰:

    “我等既然造反,何不直击关中,伐无道,诛暴秦,正当其时也!”

    众人皆举杯欢呼,伐无道,诛暴秦之声响彻云霄,民众将士闻之,亦士气高涨,厉兵秣马高呼杀入关中为长公子扶苏报仇。

    见军心如此,陈胜亦大喜。

    他自小有鸿鹄之志,然毕竟贫苦出身,并无太多学识,只是凭借一副侠肝义胆和被逼无奈才有了眼下的煌煌之势,但要想真正成大事,还需有大谋,眼下义军声势浩大,反秦乃民心所向,让他看到了推翻暴秦的希望。

    数日之后,陈胜吴广亲自带领大军一路往西攻打,半月间连下?、?、苦、柘、谯等数坐城邑。

    而义军也如同滚雪球一般飞速壮大,不断有各路英雄豪杰起义呼应,并沿途来投,于是先后收?县宋留,?县邵骚,汝阴邓宗,颍川周??,上蔡房君赐等。

    随着各路义军不断加入,及至陈县之时,义军规模以趋十万,战车七百辆,马军过千,战将上百,浩大声势震动天下。

    陈县为陈郡治所,自古为都邑,故不同于其他县城,城墙高达三丈,环城十余里,有民三万户。城内不光积蓄有数十万石粮食,更有数千士卒,堪称兵多将广易守难攻。

    然闻陈胜义军势大,半月间便席卷整个泗水郡,陈郡一众官员皆魂不附体,郡守和县令连夜逃走,主官仅剩郡丞蔡仲。

    蔡仲本为陈县人氏,而且还是当地名门望族,昔春秋时期,陈蔡两国比邻而居,民间和贵族之间互相通婚频繁,故关系十分亲近,蔡姓在陈郡一直以来都是大族,当地百姓也对其十分敬重。

    眼下郡守县令皆逃,蔡仲召大小官吏、富户商贾、三老并诸豪杰,曰:“今贼军攻打陈县,我等具是陈郡之民,守城当责无旁贷,吾欲闭城与贼军决一死战,还请诸位相助!”

    余人皆恐,有人曰:“贼军势大,足有数十万人,陈县只有三千尉卒,何以相抗,不若开门纳降,还可活命。”

    蔡仲大怒,令斩言降者,然后登高大呼曰:“贼兵虽然势大,然是乌合之众,我陈县城高粮足,有何惧哉,我等只需坚守数日,四周郡县必来援救,凡上城杀敌者皆赏钱粮,若能斩贼军首级者,皆记功请赏功爵,大丈夫取功名,当在今日也。”

    众人一听纷纷意动,一众郡尉将校皆愿听蔡仲指挥,余者自然也不敢抗拒,于是蔡仲令三千尉卒紧守城池,同时令召青壮训练协防,又令多备檑木滚石,并安排数万民夫民妇出城环掘沟渠。

    数日之后,等陈胜吴广大军压境之时,陈县已经被蔡仲经营的固若金汤,四座城门紧闭,环城外百丈内数道深达三尺的沟渠,城上也是旌旗招展,密密麻麻数万军卒民壮持弓箭戈矛,看起来防守异常森严。

    义军虽然势大,然良莠不齐,加之前面接连胜利,义军已经开始有些轻敌骄傲,自以为陈县也会一战而下,因此陈胜吴广领兵将城乡团团围住之后,便开始四面攻城,一时间杀喊声整天,响彻百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