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孽子 > 第201章 朱瞻墉:朝廷那边,我来解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玉死的早。

    所以张辅这个长兄,说是张?的哥哥,其实也承担了老父亲的角色。

    这么一来,他自然是不可能不理会张?的情况。

    当了那么多年的纨绔子弟,现在总算是看到一点人样,有机会立下大的军功了。

    要是因为自己的不配合,导致军功变成过错,他肯定是接受不了的。

    所以杨士奇的那一招,虽然有点卑鄙,效果却是非常的好。

    有了张辅这个征战安南战场多年的老将配合朱瞻墉行动,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就好办很多了。

    大军从代州城南下之后,所向披靡,几乎就是到一个地方,就攻下一个地方的城池。

    然后不着急继续前进,而是等待商队过来处理俘虏。

    这么一来,所到之处,几乎所有不合作的安南人都成为了俘虏。

    剩下的就是狗腿子,不仅帮忙抓捕俘虏,甚至帮忙抄家和杀敌。

    一万新军外加五千张辅带来的军队,很快就收编了一支人数上万的仆从军。

    这些仆从军干起活来,积极性比新军还要高。

    因为朱瞻墉答应从售卖俘虏和战利品的收益当中,拿出一成来赏赐他们。

    别看只是一成,但是几乎每一次作战,这些仆从军都能分到人均几两银子的收益。

    一个月下来,少说也有几十两银子的收益。

    对于普通的安南百姓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可观了。

    最关键是当了仆从军之后,在安南的地位快速上升。

    甚至可以说所有的安南人当中,仆从军的地位是最高的。

    其他人基本上都成为了俘虏。

    这人啊,就是怕比较。

    偏偏幸福感和满意度就是比较出来的。

    这么一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安南南部各州县,基本上就全部都被攻克了。

    这段时间从安南前往广州府的船只,完全可以用络绎不绝来形容。

    一艘原本只能装两百人的船只,往往里面挤了一千多的俘虏。

    这些俘虏的运出,让安南本地的人口数量快速的下降。

    要不是为了留下一些听话的人种植水稻,安南各地几乎就要十室九空了。

    哪怕是如此,安南人口也至少减少了一半。

    “越王殿下,没想到商人居然还能这么利用,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啊。”

    这几个月,张辅一直都跟在朱瞻墉身边,亲自见证了新军的作战。

    从刚开始的震惊,到后面的习以为然,张辅的感触是非常深刻的。

    自己那么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一次看来是真的要解决了。

    “英国公,这商人对我大明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了,大有益处。”

    “很多东西,如果朝廷自己去做,效率低下不说,还很容易惹得天怒人怨。”

    “但是交给了商人之后,我们不仅可以获的其中的大量利益,还可以转移矛盾。”

    “当然了,这也要看一个度,如果商人凌驾于朝廷之上,这肯定是不行的。”

    这段时间张辅还是很配合的,所以朱瞻墉倒也愿意好好的解释一下。

    “越王殿下是如何想到让商人来帮助打扫战场的呢?这种事情过往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甚至当年的沈万三的教训还在那里,一般的商家可不敢掺和。”

    张辅还真是对这个情况很好奇。

    商人的心态是很矛盾的。

    他们想要找到朝中大员做靠山,但是他们又知道参与到朝中的一些大事的时候,风险很大。

    朱瞻墉去到广东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居然能够让那么多的商家跟着他一起来安南。

    这显然是比较难得的事情。

    “这个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要让商人看到利益,让商人得到切实的好处。”

    “只要有了利益,什么事情都好说,甚至都不需要我们专门的去怎么动员,自然就有大量的商人自己主动的找上门。”

    “就比如那些最早跟着我们进入到安南战场的商家,他们的船队回到广州之后,相关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开来。”

    “那些收益也多少会被人打听到,这么一来,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人心动并且行动起来。”

    “再说了,本王到了广东之后,做的是事情对于大部分的商家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他们的眼睛又不瞎,自然能够看到。”

    朱瞻墉这么一解释,张辅倒是不知道怎么再问下去了。

    这个越王殿下的做事风格实在是有点特别啊。

    “师长,南边的这些战事基本上结束了,我们也出来了好几个月了,剩下北边的战事我觉得可以快速的推进,直接按照之前的方法来搞就行。”

    朱勇现在的心情很不错。

    他这个成国公,现在总算是不用担心有人说他是靠着父亲的庇护了。

    “师长,我觉得可以充分的利用一下那些仆从军,让他们的手去沾染安南人的鲜血。”

    “这么一来,更加有利于我就的统治。”

    “南边的那些叛乱分子,大部分都已经被当成俘虏处理了,其他人敢不合作的,也都会被处理。”

    “这么一来,北方那边,我们就可以考虑让安南的仆从军多动动手,到时候给那些人一些好处,把南边的土地分给他们,也不用担心没有人给我们种植土地。”

    杨士奇提出了一个更加有建设性的提议。

    这倒是让朱瞻墉之前的一个想法更加坚定了。

    “分土地这个事情,完全分给安南人,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收拢人心,但是这并不完全符合我们大明的利益。”

    “这一次将士们跟着出征,到时候所有人都可以获得至少两百亩的良田作为赏赐。”

    “这些良田可以统一委托给一些商人和一些仆从军的头领处理,也可以留下一个营的人来整体管理这些田地。”

    “通过以相对低价的价格租赁给安南人,让他们能得到好处,我们的将士们也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东西。”

    朱瞻墉这么一说,大家都眼睛一亮。

    这是好事啊。

    给赏赐,谁不要?

    虽然安南的土地价值肯定是比不上大明本土,但是那也是地啊。

    最关键的是这里的地的产量,不会比大明低。

    这是非常重要的。

    甚至这里的水稻一年还能种植三次。

    “师长,我们这样子做的话,到时候朝廷那边……”

    朱勇做事还是相对稳妥一点,想到了一些问题。

    “朝廷那边,我会去解决。”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