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秦:开局我夺舍蒙毅,平叛封王 > 第104章 开国大典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秦王政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n  今日距离齐国灭亡刚好一个月。\n  今日也是最为隆重的日子,开国大典。\n  早在十天前,蒙毅的庆功宴上,秦王就宣布了大典的时间,更是命人将重要的事情都准备好。\n  蒙毅也没猜错,果真是要事诸多,忙得不可开交,单单他自己就参与了士兵整顿,训练队形,批量制作攻城器械等事务。\n  还在他写了东西留给他的娘亲。\n  先前他将攻城器械这一事告诉秦王,也亲自带他去参观这批巨车,详细的叙述他在齐国攻城的时候,这批器械的作用与威力。\n  秦王极其欣赏,要求要大批生产,将这些器械都运用到各个军队之中。\n  还命其让人把技术写出来,教会更多的人。\n  蒙毅是忙的焦头烂额,抽不开身。\n  如今时间转瞬,十日如一刻。\n  今日便是开国大典,蒙毅坐在马车里飞驰而来。\n  换好战甲后很快便出现在属于他的位置。\n  诸多人都早已在此等候,蒙毅一边打招呼一边往前挤。\n  由于他的官职比在场的所有武将都要高,所以站在了最前方,最显眼的位置。\n  不止是他,白起,李信,王贲,章邯等人都尽皆到场。\n  因为这场大典无比重要的原因,就连王翦也带病出列,兄长蒙恬也从云中郡赶了回来,凡是功高望重的人都在场上。\n  一袭袭耀眼的战凯,光鲜亮丽,威风凛凛。\n  全场分为两个方阵,蒙毅他们所在的方阵是左阵。\n  而右阵则是以李斯,范雎两位丞相为首的文官,人数比武将还有多出十几人。\n  两个方块的前方则长子赢扶苏,以及其他二十二位皇子。\n  后方则是列为几个小方阵的人马,分别是步卒,大戟士,弓箭、弩手,铁骑,共四万人。\n  再后面就是,那些大批大批的攻城器械。三弓努床二十几架,投石车十架,冲车十架,壕沟骑十架。\n  这些只是一部分器械而已,有许多都没弄出来。\n  这场面如同现代的阅兵仪式,甚至还要壮观无比。\n  这长五里,宽三里的广安庭布满密密麻麻的人群,一个个站姿庄严肃穆。\n  城墙上也站满了士卒,看向里面。如果不是这是在进行开国大典,别人还以为这是要准备坑杀里面的人呢!\n  十二月月末的季节已经是已经属于冬季,一颗颗鹅毛大的雪花缓缓飘落。\n  即使这样,士卒也不动分毫,任凭身上堆积落雪。\n  一阵阵北风吹起“呼呼”声响,可见风的力度是如此的大。\n  北风吹在年迈的白起身上,头上的白丝轻轻飞拂,在眼前不停蠕动,如同嫩草一般。\n  气氛越是安静越是让蒙毅感觉到寒冷,在心里不停咒骂:“奶奶的,这天气咋突然那么冷!”\n  他不敢动,他身后站着的可是一位位历经战场厮杀洗礼的将领。刀光剑影都熬过去了,怎么还会怕这冰冷刺骨的寒风?\n  蒙毅不想被人质疑,硬撑着站好,内心盼望着这场大典快快结束。\n  大典在他眼中不过是个仪式,开不开都不重要,反正主角又不是他。\n  在蒙毅还在经历寒风磨练的同时,就有士卒高喊:“秦王到!”\n  万千臣子在那一刻全都俯首高呼:“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n  广安庭腾出来的大道中,一屡黑色身影从一辆由三匹黑马组成的高贵马车上下来。\n  那是秦王,是大秦建国以来的第七任君王,是这个大秦王朝的领头人,变法图强,号令大军攻打六国,企图统一中原的君王,赢政。\n  秦王慢步于大军腾出来的大道之中,直往烽火台。\n  秦王神色庄严,迈着稳当的步伐,右手紧握腰间的佩剑,一步一步的向前。\n  那一身黑色金边的玄鸟大袍拖动着地面,头上戴着乌金头冕,九旒在晃动下发出吱吱的响声。\n  这是蒙毅见到过的秦王最得体的时候,就如他第一次见秦王一般,身上散发着应有的帝王龙威。\n  一步,一步。\n  步伐很慢,但气势却能压的人喘不过气来。\n  那沉稳的步伐踏出轻微的声音,在所有人的瞩目下,秦王仍然能够做到临危不乱。\n  蒙毅可算知道,秦王赢政为何敢称始皇帝了。\n  无论是他的处事、气势、神色、野心,任何一样都足以与之匹配。\n  他可算能亲眼观摩到赢政是如何从君王改称为秦始皇的了。今天讲告诉他一切。\n  缓慢的步伐仍在缓缓向前,此刻他已经来到这烽火台下,仍需登上这上百步级的阶梯。数万人注视着秦王,无一不感到敬畏。\n  一步,又一步。\n  如猛虎上山,一步台阶。\n  很快,秦王便登上在那烽火台的半中间。\n  突然回首,在那二十米高的半阶上目视这下方。\n  将领三十多人,全都是为他征战沙场的猛士。\n  文官四十多人,小官二十多人,是为他负责秦朝上下,里里外外万千事物的功臣。\n  皇子二十三位,全部是他的直系血脉,未来的二世也是从众人之中挑选,尽他未能完成之事。\n  士卒四万人有余,那是他的子民,是大秦的英烈,是十室九户妻儿老小日夜日夜所盼的男儿。\n  排列城形的器械,乃大秦兴盛的象征,也是大秦强国的保证。\n  这举世兴盛的场景,是他大秦六代君王做梦都期盼的场景。\n  他赢政做到了,没有辜负先祖的努力,终将大秦变为最为兴盛的强国,横霸华夏,更是这中原逐鹿中笑道最后的人。\n  秦王那双泛着金光的龙眸环视下方,每个方块都扫了一遍后终于开口。\n  那声音透露着无上的霸气,声洪如钟一般宣扬在这广安庭的每一个角落。\n  “寡人嬴政,十三岁登基,秉承天命,用六世余烈之根基,前后十年,荡平六国四海归秦,如今已将天下疆土尽归秦国,将这天下一统。”\n  万千臣子共听之,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只有他们才知道,我大秦的苦楚。\n  大帝国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秦国亦然。从开国到一统天下,秦国花了将近七百年的时间,几多沉浮,几多曲折,几多坎坷,几多艰辛,谁能懂。\n  从最先的中原小国,小到被群国围困的几百里国土,小到随时会被各国围攻,灭亡。\n  到现在的大国。历经了两百多年,历经了六世的变法图强,才得以有自保的能力。\n  到了秦王这一代,更是对各国发起进攻的号角,立志统一中原。\n  “现立己为帝,称始皇帝,而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必将秦功烈烈,秦德昭昭。”\n  此言一出,没有人不为之震撼,让底下的人都在心中奋起骚动,但又无一敢动,敢去说话。\n  称“始皇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要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君权神授”,不止要做人间的统治者,还要当神。\n  单从解读的角度来说就已经很不一般了。\n  “始”乃第一,最初的源头。“皇”乃上古帝王,君主。“帝”即某个时代的创造者和主宰者。\n  秦王认为自己的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一统天下的功绩让远古贤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都望尘莫及。言下之意莫过于就是自己有创世之举,“帝”之前的“皇”才能配得上他。\n  不仅如此,他的后半句更是宣誓,此皇位将代代相传,更是为自己的后代做保证。\n  凡是大秦君主,后世必将功绩无数,品德优胜。\n  蒙毅也只得在心中暗自敬佩。\n  “寡人是大秦帝国第一位帝王,从寡人开始,百世千世乃至万世,将永远相传,列祖列宗,皇天后土,亿万子民们共证之。”\n  在万千人的瞩目下,如此宣誓,自立始皇帝,又何尝不是证明。\n  也只有赢政,才敢这样说这样做了吧?\n  说罢,秦王转身,继而向前踏去,上往那烽火台的顶端。\n  这下众人才明白秦王的用意,如果说下半部阶梯他是君王,在刚才停顿宣誓的时候,他就已经换了一种身份。\n  现在他以始皇帝的身份,踏上这通天的烽火台。\n  当他转身的那一刻,他便不再是从前的秦王,而是焕然一新的秦始皇。\n  秦始皇小心踏那烽火台上方,身后有一个方尊。\n  那是商代所筑的方尊,专门给祭祀所用,名为“四羊方尊”。\n  其每边边长为52.4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n  “我为天、地、神、人,奏响秦颂,点燃祭火。”\n  秦始皇气势磅礴的高喊一句,接过一旁士卒所递过来的火把。\n  一下抛入那早已装满干柴,浇满火水的四羊方尊之中。\n  “嘭”\n  干柴一点即着,火势迅速蔓延在这那方尊之中。\n  滔天火焰一下串起,秦王与底下万千人目视着那熊熊祭火。\n  这火,祭的是因为战争惨死在华夏各地的冤鬼;\n  祭的是为大秦做统一华夏而牺牲在四海八方的忠魂;\n  祭的是在天有灵,期盼大秦一统,为大秦鞠躬尽瘁的六世先祖。\n  任凭这烈火冲天,烽烟直达云霄之上。\n  这时狂风忽然大作,四面吹来大风,几欲要将这祭火扑灭,就好像无数冤魂的哀嚎,要将其吞掉。\n  但这祭天大火可没这么脆弱,在与暴风的对抗之中坚持了许久,直至狂风停止,大火仍然串出方尊。\n  两名士卒一人捧着酒,一人拿着酒樽,递给秦始皇。\n  秦始皇接过酒樽,小心将其盛满,后对着这四万大军朗声颂道。\n  “十五年来,寡人灭强赵,吞西楚,平叛乱,抗匈奴,天下九州尽归秦,方有今日中原之一统。”\n  “今日大典,与十四年征六国临行前大宴何等相似。”\n  白起等人都以瞩目的方式看着秦始皇。十四年前,秦始皇设宴号召全秦朝将士,文臣为其效力。\n  以“兴大军,诛六国,平定天下!”的名义,伐起对六国进攻的号角。\n  “寡人这杯酒祭秦孝公、祭秦惠文王、祭秦武王、祭秦昭襄王、祭秦孝文王、祭秦庄襄王。祭大秦祖上六代。”\n  “也祭大将蒙骜,上卿蒙武,大将司马错,大将桓?!祭大秦的万千尸骨无存的忠魂!”\n  “也祭赵高!”\n  秦始皇将酒樽中的酒一洒而尽,倒在他身前的地方。\n  他身前是天,是地,更是万物!\n  那场面配着这冬季零零落下的雪花,不知道有多悲惨。\n  虽然有人在心中质疑,秦始皇在最后所说的那句“祭赵高!”有些不妥,但其实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赵高任右相时为大秦所付出的东西,所做的事。\n  底下无人出声,只是脸上写满疑惑。\n  秦始皇再讲酒樽倒满,继续颂道:“这一杯酒,敬大将白起,敬通武侯王贲,敬武成侯王翦,敬大将蒙恬,敬赢疾、杨瑞和、尉撩、章邯、李信、李斯、范雎。敬大秦所有将士文臣!’”\n  “也敬平川王蒙毅!”\n  说罢,秦始皇用左手扶着酒樽向前一递,表示敬意。而后将其一饮而尽!\n  无论是敬还是祭,这群人都是为大秦有贡献,且功高无数的。\n  特别是最后一个念的蒙毅。\n  未出征前担任文臣同秦王运筹帷幄与朝廷之中。\n  出征之后更是平大梁叛乱,扫北燕,灭临海齐国,可谓功劳无数。\n  是秦始皇极为欣赏的一个人,之前也是自己的宠臣之一。\n  秦王颂完这两段话之后,底下的士卒文武百官尽皆喊道:“谢始皇帝!”\n  “谢始皇帝!”\n  那声音堪比响彻天际的惊雷声!\n  秦王很是满意,随后点点头,伸手示意他们适而可止,因为他还有话没说完。\n  (今日就先更这一张!)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