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儿啊,爹真的是皇帝 > 第34章 名相马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啪啪啪!

    孔颖达赞叹的看向李晟。

    他下意识的伸出双手,激烈鼓掌。

    孔颖达之所以以“岁寒”为题,就是想告诫李晟:孔圣周游列国、历尽艰辛,却从不放弃孜孜以求的目标,终成一代圣人。

    你这孩子虽然没读过书,但千万不要妄自菲薄。

    但没想到,这孩子却回敬自己一首如此饱含气魄的诗词。

    不仅不惧磨难,更不屑磨难!

    一切艰难,不过是清风拂面而已。

    大气魄、大风骨、大志向!

    简直是天下儒士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如此志气,当为天下读书人,共尊之!”

    孔颖达激动的从凳子上站起来。

    仅此一首诗,李晟的名字,就足以千古流芳!

    为天下士人所传唱。

    李晟看着孔颖达激动的神色,不由的尴尬一笑。

    他虽然知道,这首郑板桥的《竹石》很厉害,但没想到连国子监祭酒听了,都会如此激动。

    早知道,选个名气再小点的就好了。

    “哈哈哈,能获此诗,老夫今日没白来一趟!”

    孔颖达大笑着、叹息着看向李晟:“一代后浪推前浪啊,有你这样的后辈,大唐无忧矣!”

    夫子,您这话说的严重了吧。

    李晟闻言,尴尬的挠挠头。

    一部小心,获得了这么高的评价,实在是让他有点如坐针毡。

    脚指头就差抠出两室一厅了。

    “李兄,此诗宛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让在下受益匪浅。”

    “二十多年来心中疑惑,一扫而空!”

    “还请受我一拜!”

    马周深吸一口气,恭恭敬敬的朝着立身,大礼相拜。

    李晟莫名其妙。

    一首诗,就能让你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有这么夸张?

    “兄台不知,我自幼家境贫寒,又父母双亡,一路求学苦读……”

    马周感叹一声,将自己的生世说了一遍。

    “如今我虽在国子监读书,身上却早已分文不剩,连下顿饭在哪儿吃都不知道,心中一片迷茫,不知将来何去何从,。”

    “之前甚至一度有放弃进学,回家乡当了小吏,了此残生。”

    “但李兄这首诗词,却是一语道破我心中的桎梏。我辈读书人,志当存高远,岂能有蝇营狗苟之心?”

    “之前听闻朝廷开启科举,我还心中有所疑虑。”

    “现在我决定了,今年秋天便去参加京城大考,以求心中志向!”

    马周语气坚定,掷地有声。

    李世民闻言,不由的多看了马周两眼。

    他自起兵以来,十分爱才。

    这个青年,看起来与自己年纪相差无几,却没想身世如此坚信。

    能在这么艰难困苦中,依旧坚定求学,想来多少是有点本事的。

    “若是因为没有钱财而不能参加科举,那可就太可惜了。”

    李世民暗暗记在心里。

    等回头,让吏部的人过来,考察考察此人。

    若是真有能力,便是直接征辟为官,又有何不可。

    李世民却是不知道,即便自己不主动考察,对方也迟早会成为他的得力干将。

    原本的历史上,马周在国子监待了三年,终无所得,只能寄居在一个中郎将好友常何府中。

    李世民向百官问政,常何只是武官,不懂朝堂政事,每次都得回家请教马周,然后第二天再回复李世民。

    每每受到皇帝的赞赏。

    长此以往,李世民很好奇,怎么一个大老粗的政论会如此得力,便询问缘由,常何便将好友马周引荐给皇帝。

    李世民便征辟马周为门下侍郎。

    马周最终一路升官,直至吏部尚书,成为贞观后期的名臣。

    其地位与成就,甚至超越了孔颖达。

    如今,马周正在国子监,处于黎明前的黑暗。

    李晟这首诗,一语道破天机,让马周大彻大悟,提前数年明白了自己的志向,坚定了心中信念。

    也正因此,马周才如此赶紧李晟。

    “孩子,你这首诗词,准备起个什么名字?”

    孔颖达问道。

    若是暂时还没名字,那不妨自己起一个?

    “便叫《竹石》吧。”

    李晟微微一笑。

    “好,大道至简,这名字与此诗词,倒是难得十分搭配。”

    孔颖达微微失望,眼珠一转,吩咐马周说道:“取笔墨纸砚来。”

    马周连忙取过文房四宝。

    孔颖达磨墨挥毫,大笔一挥,将《竹石》写成。

    字很漂亮,气势磅礴。

    虽然没拿到署名权,但至少能拿到书写权。

    孔颖达写好后,又让李晟在末尾签名。

    李晟自己不会写毛笔字,歪歪扭扭写了自己的名字,跟几个蚂蚁凑一起一样,奇形怪状。

    “贤侄啊,你这字,可得好好练练。”

    孔颖达嘴角微微一扯。

    自己好好一副书法作品,就这么被玷污了一角。

    但没办法,谁让人家是原作呢。

    “去,将此诗送给陆夫子,装裱起来,挂在学堂上。”

    孔颖达吩咐马周。

    马周忙不迭的点点头,与有荣焉一般,挺胸抬头的捧着这首诗作,去学堂找陆德明。

    “伯伯,用得着这么正式吗?”

    李晟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孔颖达捋着胡须,微微一笑:“贤侄啊,伯伯教你个道理:这该谦虚的地方可以谦虚,但该大张旗鼓的时候也不能退缩。”

    李晟无奈的点点头。

    他倒是不是说那诗词不该挂,就是自己那签名,确实有点丑。

    认不出来还好。

    这要认出来,那可就尴尬了。

    眼见马周走了,李世民便开口道:

    “娃儿啊,你孔伯伯最近遇到个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这么聪明,不如给你孔伯伯想个法子?

    李晟面色古怪,哭笑不得的看向老爹:“爹,你是不是又喝酒了。人家孔伯伯可是堂堂国子监祭酒,我一个平头小百姓,能出什么主意?”

    “哎,贤侄莫要这么妄自菲薄。”

    孔颖达闻言,摆手笑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你能写出竹石此等佳作,说不定真能想到什么办法呢。”

    李晟突然明悟

    什么想办法,说到底还是在考教自己吧。

    就跟后世学生上学,家长找老师、校长聊天一样。

    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在师长面前,留下个好印象。

    说不定私下还送了不少好东西。

    否则老爹一个大头兵,怎么可能结交堂堂的国子监祭酒!

    想到这里,李晟心中升起一阵感动。

    老爹为了自己这个儿子,可真没少费心思啊。

    又是进国子监、又是让祭酒考教。

    果然,不管是前世今生,家长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