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儿啊,爹真的是皇帝 > 第42章 新唐书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皇室书店?”

    孔颖达闻言,顿时愣在原地。

    让皇室开书店?

    只是脑子里稍微一想,孔颖达就能猜到。

    此诏令一下,整个长安、甚至整个大唐各地的书铺掌柜,都会蜂拥而至来争夺这个机会!

    别说为国子监整理百工之术了,就是让他们去上前线拼杀突厥,这帮人也绝对不会犹豫!

    毕竟,书店规模再大、再赚钱,那也是商人而已。

    在古代,士农工商之间的等级界限极其森严,商人的社会地位极其低贱。

    即便再有钱,也不能穿华服、用华撵。

    普通商人没有后台,社会地位低贱。

    但是凡事都没个绝对。

    比如:官商!

    自古以来,就有官营商业的存在。

    春秋齐桓公争霸中原,靠的就是齐地的官营商税。

    秦穆公称霸西戎,直接垄断了中原与西域的皮货交易。

    汉武帝时的大农丞孔仅,既是全国最知名的盐铁商,同时又是武帝的左膀右臂、后勤主官。

    等到后世明末清初的八大皇商,更是显赫一时。

    但是想成为官商,难度极高。

    一般只有盐铁、茶马、贡品之类的垄断性行业,才会出现官商。

    而这种行业,一向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后来者想要获得这种特权,十分艰难。

    除非改朝换代,否则基本不可能。

    但现在,李晟给出了一个全新的机会!

    皇家书店!

    唐初这个时代,书籍知识尚且还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具有极强的垄断性。

    皇帝一纸诏令,绝对能直接凭空造出一个全新的皇商。

    一旦成为皇商,就能摆脱低贱的商人地位,社会地位将直接转变!

    千载难逢的机会!

    虽然实际利润不高,但是隐形福利简直逆天!

    毕竟,书店行业特殊,多多少少沾点文化气息。

    这跟那些追求暴利、为人不齿的商人,有根本性区别。

    简直是商人里的清流。

    “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孔颖达惊异的看向李晟。

    这办法太妙了。

    只要消息传出去,那些地方土豪,绝对会蜂拥而至国子监,跪着求着去主动包揽图书整理的事务。

    国子监只需要派几个人,定期对“百工之学”的整理结果进行验收就行。

    省时省力!

    绝对是一个良策啊。

    “灵光一闪而已,不足挂齿。。”

    李晟轻笑一声。

    这么好的办法,当然不是李晟凭空想象出来的。

    而是李晟根据后世的经验,魔改出来的办法。

    孔颖达顿时哑然失笑。

    这孩子,还真是谦虚。

    “如此,皇室书店整理百工之学,国子监整理五经之学,各自分工,定能将天下书籍尽数整理。”

    孔颖达轻捋胡须,笑眯眯着点头。

    “就怕书太多,难以储藏啊。”

    李世民呵呵一笑,心中也是满心欢喜。

    仅此一项,就足以让朕在文治方面,彻底超越汉武帝!

    “藏什么藏!”

    李晟回头,甩了老爹一个白眼:“爹,你这眼光砸就怎么这短浅呢?”

    “啊?”

    “爹哪儿说错了?”

    “这书印出来,难道不得好好的收藏起来吗?”

    李世民一脸懵逼。

    废这么大功夫整理出来,难道不应该妥善保存吗?

    孔颖达也是十分疑惑:“孩子,这书难道不应该好好收藏起来吗?”

    李晟微微摇头,笑着解释道:

    “先生,书当然得好好保护,但却绝对不能收藏啊!”

    “这百工之学,和五经不一样,并非圣人一家之言,而是千百年来老百姓们共同总结的经验和道理。”

    “这些知识,只有更加广泛的传播,才能发挥效用。”

    “不仅不能收藏,而且还必须得大规模印刷。”

    “要让全国各地的百姓们,都能读到这些书籍。”

    “嗯,最好是由皇室书店牵头,将这些书籍大规模印刷,然后分发各地建立地方分店,允许百姓们免费进店阅读!”

    “到时候,农夫改善种田的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

    “工匠改善制造技艺,能把东西造的又便宜又好用。”

    “乡间大夫也能知道,怎么能防病、治病、用药。”

    “如此,百业兴旺、民富国强。”

    “嘿嘿,至于书店的名字嘛,就叫‘新唐书店’,简单直接!”

    后世建国后,全国的文盲率极高。

    就运输大队长那水平,指不定全国文盲率比唐代还高。

    为了降低文盲率、提高国民的识字水平,政府出钱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大大小小的新华书店。

    科技水平想要进步,必须要大规模的摆脱文盲率。

    新华书店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李晟小时候,就经常去本地的新华书店蹭书。

    犹记得每到节假日,书店都是人满为患。

    不管是官员、还是农民、工人,都愿意去书店里读书。

    这种模式,即便放眼全世界,也是独创之举。

    这种独创的公共读书系统,对于国民脱盲识字,效果更加直接。

    最关键的是,符合国人倡导读书识字的观念。

    即便移植到大唐,也不会有丝毫的水土不服。

    李晟又解释了一番,皇家书店建立后的特殊注意事项:

    比如平民百姓即便买不起书,也能自由看书。

    比如允许自由抄书。

    比如提倡大户捐赠书籍。

    ……

    诸如此类。

    “有了大唐皇室作保,新唐书店的知名度绝对能迅速传开。”

    “到时候,不仅长安、洛阳、太原、成都、扬州这些大城市,连地方上的小城市,也能铺设书店。”

    李晟笑着说道。

    孔颖达闻言,也是连连点头:

    “先祖创立私学,曾言有教无类。你这套法子,颇合圣人之意。”

    儒家从孔子开始,便非常重视教育。

    除了积极建立公学之外,还经常个人出钱建立私学、族学。

    但除此之外,就很难有办法再扩大受教育人群了。

    但是新唐书店,则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这种公共图书馆的设置,可以和学校相互配合,更大范围的覆盖受教育人群。

    “新唐书店?”

    “真乃千古良策!”

    站在一边的马周,口中喃喃,眸中惊喜万分。

    马周出身贫民,家贫但却喜欢读书,自幼苦恼于无书可读,一度寄居在同乡大户人家蹭书。

    如果那个时候,有书店这种东西,自己哪里用的着苦苦去同乡的大户求书,以至于被经常扫地出门,沦为乡中笑柄。

    马周看向李晟。

    眼中闪烁着钦佩和感激之色。

    这是绝对造福天下贫寒士子的千古良策!

    “老夫一定上报陛下,重重奖赏于你!”

    孔颖达握着李晟的肩膀,笑道。

    李晟闻言,却顿时急忙摇头:

    “别,千万别!”

    “您可千万别在皇帝面前,提学生的名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