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儿啊,爹真的是皇帝 > 第95章 大唐顶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君子之国?文明之国?”

    听完班沅的一番解释,所有在场之人,猛然醒悟。

    从域到国。

    原来一字之差,竟然蕴意如此深刻!

    所有看向李晟的人,都是面含赞叹惊奇之意。

    虽然之前李晟,创造出了青铜雕版法,让雕版行业都天翻地覆,已经让所有人不敢轻视。

    但技术明明白白的展现在眼前,终究失了一份敬畏。

    而今天这一个字,其中蕴意的深刻、修改的巧妙,经过班沅一番详细的解释后,却让所有人感到敬畏。

    “李公子真厉害啊!”

    “不愧是国子监的学生,读书人就是好啊!”

    “李公子才十五岁吧,真乃神童啊!”

    “今儿算长见识了,等晚上回家就跟俺婆娘掰扯掰扯……”

    众人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看向李晟的眼神,赞叹而又敬畏。

    那是一种名为“不明觉厉”的特殊光彩。

    李晟不由的更加尴尬了。

    脚趾都能搓出个三进大宅出来。

    这误会搞大了,必须得解释解释!

    毕竟自己只是个连《易经》都听不懂的菜鸡。

    真不是国学大师。

    “咳咳,其实……”

    李晟看着班老头那激动的眼神,说终究还是不忍心隐瞒对方:“其实,这个国字,不是我想出来的!”

    班老头微微一怔。

    看到对方的反应,李晟迅速解释道:

    “您想啊,我还不到十六岁呢,哪儿能想出这么神来之笔的的一手!”

    “这个国字,其实是我在酒馆的时候,曾经碰到两个路过僧道,他们在桌上随手写的。”

    “我也不知道对错,就觉得这个字挺好看的,就记在了心里,顺手写出来了。”

    李晟一脸诚恳的解释道。

    要多真诚就有多真诚。

    就差把“真诚”两个字,写在脸上了。

    但是古往今来,一切谣言的解释权,向来归百姓所有!

    所以,面对李晟真诚的解释。

    长安书铺的吃瓜群众,果断选择不相信。

    “不是你写的?”

    “和尚道士?臭和尚认字就不错了,哪里有这么大学问?”

    “小李掌柜,你就别谦虚了!”

    “你就是神童!”

    众人纷纷摇头。

    根本不信李晟的话。

    在神神怪怪的和尚道士,和新鲜诞生的神童面前,所有人都选择了神童。

    就连班老头都不例外。

    甚至更加的信誓旦旦。

    班老头摇摇头,指着李晟的那篇手稿,说道:“李公子,你就莫要谦虚了,证据都摆在这里了!”

    证据?

    什么证据?

    你从哪儿来的证据?

    李晟直接懵逼三连。

    然后,他便看到了班老头的证据。

    班老头指着李晟的手稿:

    “除了回字、国字以外,这里的每个简化字,都是意义非凡啊!”

    “这个‘?亍?郑?飨岳丛从凇端滴慕庾帧贰K滴慕庾志陀屑窃兀?兀?馔??隆?5?飨院笳吒?菀鬃?桃恍?!

    “这个‘众’字,来源于《周语》:人三为众。”

    “这个……”

    班老头从事篆刻雕版之业多年,明显对字体非常又研究,又举出了不少例子。

    每说一个,都让身边的众多雕版师父们,纷纷点头。

    一连说了十来个这样的字形来源,滔滔不绝。

    李晟也跟在站在一旁,大长见识。

    “看来,新中国前辈们搞简化字,并不是随便胡来的。”

    李晟心中暗道。

    前世,因为有电脑的原因,繁体字和简体字都一样用,倒也没什么感觉。

    来了唐朝后,才发觉这简体字,实在是方便太多。

    但也只是觉得,少写几个比划而已。

    现在听了班老头的解释,才顿觉,简体字中蕴含的中华文明,并不比繁体字少。

    阿二站在一旁,听得头都大了。

    什么《说文解字》《周语》等内容,他根本都听不懂。

    趁着班老头说的口渴,阿二连忙插嘴问道:“师父,难道这些比划简单的字,都是这么有来头吗?”

    本来,阿二都准备好被师父再训斥一顿了。

    但没想到,这次班老头不仅没有训斥他,反而还赞许的点点头。

    “这句话,你小子算是问道点上了!”

    班老头放下茶杯,笑道:

    “若仅仅是取简、有来头、有说法。虽然也很厉害,但只要花功夫去做,也都是能模仿来的。”

    “但是李公子这副书稿,可不仅仅是这些!”

    阿二见师父竟然罕见的没有训斥自己,顿时心中雀跃,连忙问道:“师父师父,这手稿还有甚奇异?”

    班老头看了一眼李晟。

    李晟无语道:“班师傅,这字真不是我发明的。”

    反正不管说什么。

    李晟都已经打定主意,坚决声称这些简体字,不是自己发明的。

    这玩意里面的学问太深。

    李晟一个学渣,想往身上拦也拦不动。

    否则别人慕名而来,找李晟探讨一下字体学问。

    那自己就玩儿砸了。

    索性不如从一开始,就大大方方的承认,自己这是拾人牙慧、跟别人学的。

    班老头闻言,顿时呵呵一笑:“明白,都是和尚道士教的。”

    李晟顿时点点头。

    没错就是这样!

    他都给那和尚道士编好名字了:一个法号癞头、一个道号跛脚,多合理!

    班老头继续道:“你们看着这个‘之’字,可知其来头吗?”

    众人纷纷摇头。

    阿二道:“莫非又是哪本书册?”

    班老头呵呵一笑:“非也!这个‘之’字,乃是取自前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一帖!”

    “王羲之?”

    “书圣?”

    “兰亭序?”

    众人闻言,纷纷露出大吃一惊的神色。

    李晟这次,倒是能及时跟上思路了。

    虽然后世《兰亭序》也很有名,但《兰亭序》真正又名气,还是在隋唐这个时代!

    毕竟,此时距离王右军写下《兰亭序》才不过三四百年,这位书圣的大名,已然在上层贵族中广为流传。

    就像后世追求阳明先生一样,这个时代想要附庸风雅,王羲之就是入门知识点。

    那么多贵人追求王羲之,以至于下层百姓虽然不知道王羲之是干啥的,却多多少少听过其大名。

    换句话说,这个时代,王羲之就是当之无愧的大唐顶流!

    论知名度,皇帝的名号,都比不上王羲之。

    李晟不无恶意的猜想。

    李二之所以下葬的时候用《兰亭序》陪葬,很可能就是出于某种复杂的、难以言明的报复心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