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儿啊,爹真的是皇帝 > 第219章 三代之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淳风?”

    长孙无忌闻言,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个的面色轻浮、行为乖张的年轻人的影子。

    李淳风此时尚且的名声不显,相比之下,其父李播的名声,要比这个儿子的名声大多了。

    李播乃是的岐州人,前隋大业年间,李播曾担任县衙小吏,以位卑不得志而辞官归故。

    李家家传《老子》,于周易数术一道颇有研究。李播辞官之后,自号黄冠子,专心为《老子》作注,又作撰方志十卷、《天文大象赋》一册,皆以其精妙而为世人称赞,名盛一时。

    李播崇道,李淳风因为其父的原因,从小耳濡目染,九岁便远赴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

    武德二年,年仅十七岁的李淳风来到长安,拜访鲁国公刘文静。刘文静乃是李世民至交好友,便将李淳风推。荐至秦王府,担任记室参军一职,主管秦王府的文书起草。

    此后,一直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淳风都始终蛰伏,没有什么名声。

    真正让李淳风名声大噪的,是在贞观元年。

    贞观元年,李世民登基没几天,一向不怎么吭声的李淳风,突然上书驳斥武德年间开始推行的《戊寅元历》,上书十八条谬误,震动朝廷。

    原因很简单。

    《戊寅元历》乃是道士傅仁均所著,在武德元年被清河县公崔善为,推。荐给李渊。

    《戊寅元历》本身具有重要意义,其打破以往平朔的概念,采用定朔法,在历法计算上是一大突破,相比平朔之法更加合理,所以为人称道。其在中国历法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但《戊寅元历》的推行,并不顺利。

    在其刚刚推行的时候,就引起过大争论,中书令封德彝、吏部郎中祖孝孙、太史丞王孝通,皆持反对意见,坚持历代所用的平朔法。

    但都被傅仁均一一驳斥,让这次历法改革推行下来。

    连带着推。荐人崔善为,也受到李渊嘉奖。

    此后数年,《戊寅元历》使用顺利,也没人再行诘难。

    但李淳风这次上书,突然旧事重提,而且一上来就放大招,直接甩出十八条谬误,自然引起轩然大。波。

    而最关键的是,这十八条谬误,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理有据。

    李世民下令双反殿前辩驳,道士傅仁均被李淳风辩得哑口无言,最终被迫承认了李淳风所提出《戊寅元历》中的谬误,被勒令修改历法。

    此事对朝堂格局影响甚大,道士傅仁均被夺职、尚书左丞崔善为被贬为大理寺卿,而李淳风则一举成名,授官将仕郎,入太史局,参与修订历法。

    由此可见,李淳风其人,在天文历法一事上的天赋。

    或许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听不懂李晟讲的内容,更无法判断所谓日心说、地球说的真伪。

    但如果让李淳风这个专业人士来听听,说不定就能发现其中的端倪。

    所以,李世民才想到,把李淳风这个的专业人士叫过来。

    长孙无忌自然不可能反对皇帝,于是点头道:“是否需要让李淳风带其他太史局的人员过来?”

    李世民摇摇头:“此事暂且真假未知,不宜大肆宣扬,就他一个人来就够了。”

    “微臣明白。”

    长孙无忌闻言,眼珠一转,拱手道:“陛下,此事事关重大,微臣唯恐下面的人说不清楚,还是微臣亲自去趟太史局吧。”

    李世民闻言,微微抬头看了一眼长孙无忌,这才点头:“也好,快去快回。”

    长孙无忌这才转身离开库房。

    一出库房,长孙无忌的双眸,便是闪过一抹浓浓的惊诧之色,心中震撼不已。

    自己堂堂齐国公,去请一个小小将仕郎。

    陛下竟然真的同意了!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陛下竟然对那什么日心说的荒谬之言,产生了兴趣!

    没来由地,长孙无忌心中,产生了一丝狐疑。

    “难道陛下听懂了?”

    长孙无忌心中暗暗猜测,莫不是陛下平时也读了些甘石星经一类的杂书?

    但是,自己兄妹从小跟在李世民身边,从没听说皇帝陛下,对这东西产生过兴趣啊。

    心中思虑着,长孙无忌脚步匆匆,带人前往太史局。

    屋内,李世民的眼睛,看着桌上的太阳系演示图,眼神闪过一丝异样的光彩。

    身为皇帝,他自然对星辰究竟怎么运行,是没有兴趣的。

    李世民真正有兴趣的,是日心说、地球说背后所代表的,解释天命的权利!

    周、秦、汉,之所以影响力如此巨大。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掌握了解释天命的权利!

    周公当政,有“敬天保民”之说、秦有“五德终始”之说、汉有“天人感应”之说。

    这是周秦汉之所以强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直至现在,此三类说法,依旧影响深远。

    某种程度上,其影响力,甚至超越了三个王朝本身。

    李世民野心极大。

    因为玄武门之变这个无法清洗的黑点,他上位后之所以如此勤政,就是想让自己,成为所谓“圣贤明君”,洗刷这个黑点。

    至少也要达到瑕不掩瑜的层次。

    武功,李世民自诩不差,历代君王之中能比自己还能打的,屈指可数。接下来只要按部就班,武功自然不差。

    文治,手下一班文臣都是当世人杰,治理天下,再加上李晟之前提出兴科举、印书籍之法,文治自然不会太差。

    但仅仅做到这两样。

    顶多也就青史留名,顶天达到秦皇汉武的层次罢了。

    但即便是秦皇汉武,历代的评价也都黑点一堆。

    如此一来,难保自己玄武门之变,不会成为世人眼中的攻讦之处。

    除非,自己能更进一步!

    超越秦皇汉武!

    达到圣人、完人的层次!

    而历代之中,也的确有这么一个君主,其名声和地位都达到巅峰,令后人无可指摘,成为世人楷模。

    就连看谁都不顺眼的孔孟,都不得不钦佩有加。

    三代之首,周公当政!

    (上章谬误,隋唐的天文历法机构是太史局,而后名称不断变动,至明清才改为钦天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