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儿啊,爹真的是皇帝 > 第232章 设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这儿又不是官府,行此惩戒之事,已然是越矩了。要是再弄个牢房,估计长安县令就要带着捕快,把我抓监狱里去了。”

    李晟摊开手,无奈道。

    按唐律,私人严禁私设刑罚,违者严惩。

    虽然地方宗族基本都对这玩意选择无视,反正天高皇帝远的,官府也没办法纠察。

    但是长安可不比地方,这里是帝国的心脏。

    敢在长安城边上私设刑堂,那便是公然在撩朝廷的虎须了,判一个藐视公堂都是轻的。

    李晟可不想惹麻烦,所以才想出了把人捆在树上的主意。

    刚开始的时候,不少被捆在树上的家伙,都会乘夜逃跑。

    但他们的亲属都在工场里做工,很少有人会选择抛家弃子,亡命天涯。

    所以这些家伙只能在工场附近藏身。

    缺衣少食的情况下,过个两三天,自己也就跑回来了。

    反而省的李晟自己去搜捕。

    一来二去,这个本是李晟临时拍脑门想出来的主意,竟然就这么荒唐的保留下来了。

    听到李晟的解释,李世民三人皆是忍俊不禁,的4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竟然是这么回事儿。”

    长孙无忌抚须,连连长笑:“不过这办法虽然简陋,却也颇合我大唐刑律宽严相济之理,倒是误打误撞了。”

    “这法子虽然有点损,但看起来效果还不错。”

    李世民同样微微点头,补充道:“不过说到底,这法子也只是个临时为之的手段,不能长久。这样吧,爹回头去跟县衙借两个捕快来,若有犯了规矩的,直接带回长安县衙大牢,关上几日便是。”

    “县衙?那倒是求之不得。”

    李晟歪歪头:“不过这县衙是官府的,人家县令大人会同意吗?”

    他虽然也认识万年县令。

    对方看起来也很给自己面子,但是把县衙大牢“借”出去,人家堂堂京城县令,岂能同意?

    “这有何不可?”

    李世民无所谓的摆摆手:“你不知道,京城里的衙门有好几个,在加上新皇登基、朝廷大赦天下,县衙大牢都是空着的。”

    李淳风在一旁听着,嘴角微微抽搐,不由的偷偷看了皇帝一眼。

    好家伙,这算什么事儿?

    县衙的大牢也能让私人使用吗?

    朝廷的法度还要不要了?

    皇帝对这个义子,未免有些太宠溺了吧。

    李淳风官职低微,自知没什么发言权,只能是看破不说破。

    但站在一旁的长孙无忌可就坐不住了。

    “陛……二郎,此事万万不可啊。”

    长孙无忌一听,好家伙,皇帝竟然想把县衙大牢都给让出来给李晟用。

    这成何体统?

    长孙无忌赶紧劝阻道:“这县衙乃是官府所在,朝廷体统所在,岂能随意借给他人使用……即便县令同意,只怕朝官不许啊!”

    一边说着,一边朝着李世民使眼色。

    “这倒是。”

    李世民本来只是随口一说。

    压根没想那么多。

    但是听到长孙无忌的劝诫,也顿时反应过来,此事不妥。

    “是我疏忽了。”

    李世民当即承认错误,然后又问道:“但现在把人绑树上,也却是不大妥当,此事总该有个办法才是……”

    “与其借牢房,不如就地选个牢房?”

    李淳风提意见道:“我看着这附近有不少荒地,不如就地盖个房子当牢房便是。”

    “那不行,没有官府的允许擅自关押,是犯法的。”

    李晟当即摇头:“要是这么干的话,这牢房盖起来,恐怕我第一个住进去。”

    “那没办法了。”

    李淳风挠挠头,想不出什么办法:“那不如就继续绑树上?反正现在也没出什么大问题。”

    “不行。”

    李世民微微摇头:“眼下犯错者,不过是些升斗小民,并无奸恶之心。若是有奸人心怀不满、胸藏奸恶,隔断绳索简直是轻而易举,岂非将工场中的百姓,置于凶险之中?”

    说着,李世民看向李晟。

    “嘿呦,还真是。”

    李晟听到老爹这么说,也是连连点头:“我之前还真没想过,这的确是个隐患,这要是来个有报复心理的,后果不堪设想。”

    “二爷说得有道理。”

    李淳风也是连连点头,转头看向后面的工场:“这里两三千人,基本没什么防护。再加上都是流民,没有乡老治理,若真是出了乱子,还正是个大。麻烦。”

    李晟闻言,也是不由的缩了缩脖子。

    这些流民如果真的出来乱子,惊动了长安城里的皇帝……

    恐怕自己这脖子,要试试贞观皇帝的刀,究竟利不利了。

    长孙无忌眼珠一转,顿时想到一个办法,提醒道:“二郎,此地两三千人,便是在三辅之中,也算是个大镇了……”

    “你的意思是……设镇?”

    李世民闻言,顿时秒懂,但是还有疑虑:“但若是设镇,又该属何军府?又该如何均田?”

    唐代实行军府制度,关中处处设军府,与州县相互对应。

    既分土地,又分军役、徭役。

    相互结合,既能使小民安于土地、又能使兵源充足、徭役充沛。

    但相应地,如果有外地人口定居。

    为了掌控这部分人口,就需要重新划分军府、土地。

    但长安城周边,军府早就划分结束了、土地也早就分无可分。

    根本没有设置军府的条件。

    “不必分军府。”

    长孙无忌摇摇头:“二郎莫要忘了,这些人都是从各地逃荒来的,各自在乡中早有名册、也早有均田,只是临时逃难来罢了。等年景好些,自会回归。”

    “因此,此镇并非常设,只是临时设置而已。”

    “只是有一点,若是设镇,必须加强户籍管理,每来去之人,必须详细登记人口户薄,和地方各州府户簿相互对应,一一核查。”

    “无忌所言有理。”

    李世民闻言,点头表示同意,又问道:“但若是如此一来,只恐地方户籍混乱。”

    地方户籍,乃是朝廷派发徭役、征收兵丁的基础。

    乃是国家的的立根之本。

    若是这点坏了,会危及江山社稷。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