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宋土 > 第714章 再见旧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杞不光允许孙贺拿走甲胄,甚至还很贴心的予以帮助,新旧君臣能够信任到这种地步,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这一千五百副甲胄,你此次回去,先带走二百副重甲,其余的,朕将派人,分批次送往长岛群,在三个月内送完。”

    赵杞乃是赵桓培养出来的接班人,孙贺自然毫不怀疑。

    紧接着又提出第二件东西。

    “接下来是火药。”

    “还没有进行过颗粒化处理的普通火药,就留在京都吧,而颗粒化火药,共计要带走三千斤。”

    在赵桓的改革之下,火器已经成为了前线必不可少的主力武器之一。

    也正因此,对于火药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赵桓突然要拿走三千斤火药,而且还是经过颗粒化处理过的高威力火药,这令赵杞不免有些犯难。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向兵部和工部官员。

    “这三千斤颗粒火药,是否会影响到前线战事?”

    “你们不必过多揣摩,只需要实事求是的回答即可,若是量够多,便让孙贺带走三千斤,若是需求紧张,那么还可以重新商榷。”

    兵部尚书当即回答:“如果是三千斤火药的原料,倒还好说。”

    “三千斤颗粒化火药,确实有些难办,毕竟现在火药需要优先供应前线战场。”

    “臣以为,一千斤火药,没有问题。”

    一旁的工部尚书也点头附和:“臣也这么觉得。”

    赵杞看向孙贺,歉意道:“你也听见了,三千斤颗粒火药,可能会影响前线战事,不知削减至一千斤可否?”

    孙贺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搓着下巴,琢磨如果赵桓在的话,赵桓会如何抉择。

    片刻过后,孙贺这才小心翼翼道:“太上皇说的是三千斤,直接削减至一千斤,恐怕难以交差。”

    “但若是不顾前线战事,又极为不妥。”

    “属下以为,除了一千斤颗粒火药之外,再加上两千斤火药原料,应该可行。”

    这回赵杞没有再多说什么,当即拍板决定,答应了孙贺的请求。

    除了甲胄和火药之外,剩下的东西,长岛群都可以自产自足,倒也不必再退休之际,继续搜刮朝廷,惹得新君难办。

    一切谈妥,就在孙贺准备退下时,赵杞却叫住了他。

    “孙贺,你先等一下。”

    在孙贺疑惑不解的注视下,赵杞命人拿来纸笔,聚精会神,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堆,许久之后,才将厚厚一沓纸张,塞进信封里,让太监递给孙贺。

    “这封信……准确来说,这是朕写给太上皇的家书,以寄托对太上皇的感激与感念之情。”

    “你务必要将家书,交到太上皇手中。”

    接过沉甸甸的家书,孙贺不由鼻子一酸。

    如果是搁在以前,赵家人为了争权夺利,可我是明争暗斗,党同伐异,哪有什么亲情可言?

    而现在,经过赵桓的治理,即便是皇族之间,家人情义也逐渐浓厚了起来。

    孙贺当即重重一点头:“请陛下放心,属下务必将信……家书,送到太上皇手中。”

    就在这时,周浦也走了出来,冲着赵杞一拱手。

    “陛下,臣可否也向太上皇捎一封信?”

    赵杞自然点头允许。

    周浦接过纸笔,身为清流铮臣,他是没有秘密可言的,哪怕是写信,也是直接当场把信笺内容念了出来。

    一边念,一边写。

    “感谢太上皇在位其间,不杀之恩。”

    听到周浦的一句话,包括赵杞在内,所有人皆是一愣。

    要知道,周浦可是赵桓的心腹大臣,放眼整个朝廷,赵桓最信任的人就是周浦了。

    周浦为何要这么写?难道他怀疑赵桓要杀他?

    奇怪!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周浦则继续书写自己的信笺。

    “臣知道自己有多讨厌,无论是阻止您会后宫与家人团聚,还是逼着您在御书房秉烛达旦,都令你厌恶至极。”

    “不必太上皇言明,臣也能从您的眼神中,察觉到厌恶与杀意。”

    “臣本以为,您离开京都之后,便是臣的死期了,毕竟您不在汴京,命他人动手的时候,也就没有了心理负担。”

    “而事实证明,是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太上皇的心胸,远超臣之想象。”

    “即便是您已经退位,臣也没有等来三尺白绫和毒酒。”

    “请太上皇放心,臣有生之年,将继续呕心沥血,辅佐新君,匡扶大宋。”

    “罪臣周浦,拜别旧主。”

    周浦将信笺递给孙贺,周围的大臣,看向周浦的眼神,皆是透着怪异。

    事实证明,没有任何一个皇帝,会喜欢周浦这样的极端忠臣,就连赵桓都被他烦的不行。

    可是赵桓终究是扛过来了,没有像其他国君一般,对忠臣下手。

    而且周浦这封信,不仅是向赵桓抒发真情,以及道歉,更是为了提醒新君,赵桓都不杀我,你若是杀我,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好皇帝。

    孙贺将两封信收好,本以为到这就完了。

    结果李纲和赵石岩也跑了过来。

    “臣也想给太上皇写一封信。”

    “还有臣。”

    在李纲和赵石岩的带动下,其余大臣一看这架势,也待不住了,纷纷上前。

    “还有我!”

    “陛下在位不到一年,便挽救了大宋,功绩无双,如今禅让退位,却连面都没有露,再怎么说,臣也要向太上皇道别。”

    “说的没错,大家每人写一封信,向太上皇道别,否则也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再见到太上皇了。”

    “是啊,太上皇派孙贺来京,其实已经等于分家了,分完家产,恐怕就要老死不相往来了。”

    “什么叫老死不相外来?这叫天各一方,你会不会说话?!”

    “哈哈哈,我嘴笨,总之给太上皇写一封信,以感激太上皇的不杀之恩,以及对大宋的无双功绩,总是没错的。”

    不杀之恩……

    听到这个词,在场的大臣无不放声大笑。

    在赵杞登基之际,满朝文武并未众星捧月,反倒全都忙着向赵桓道别。

    赵杞非但没有半点嫉妒,反倒满心感动,暗叹自己有这样一个大哥,乃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