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日月江山永为明 > 第379章:借刀杀人(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到底是大事儿,因此并没有就直接决定好。

    背井离乡,而且极有可能此生都不再可能回来,这种事情总归是得给人家时间去考虑的,虽然朱高煦和朱高燧很早就知道,但知道是一回事,事到临头又是一回事。

    而且也没有人有立场去逼他们现在就做决定。

    对于朱棣来说,朱高煦和朱高燧同样都是他的儿子,而且也是嫡子,他也是心疼的,不然的话也不可能让他们拖了这么多年还不去就藩。

    对于朱高炽来说,那也是自己的亲兄弟,而且不是封建时代那种同父异母的,是真正的一个父母生的,再加上他本就是属于后发制人的那种人,自然不可能咄咄逼人。

    这一点从历史上他对宣德皇帝的教育上就能看出来一二,在面对自家的两个弟弟的问题时,他总是教育朱瞻基宁可让他们先造反,也不能自己先动手。

    虽然因为朱瞻??的原因朱高炽的思想已经改变很多了,但有些地方也还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的,而且这涉及到亲情的问题,就不那么容易下决定了。

    至于朱瞻??就更无所谓了。

    他之前虽然很是着急的让郑和等人出海寻找种子,但并不是为了早早地把自己的两个叔叔给赶走,而是真真正正的去寻找种子。

    寻找粮种,那是为了稳固人心,大明这两年征战不休,虽然实力雄厚,但也抵不住编写永乐大典、修建应天以及战争的三重消耗,更别说还时不时地有天灾了。

    三种高产的粮种能够很好的稳固民心,让百姓们安定下来,最起码让他们的生活有个盼头。

    但朱瞻??最重视的却不是这个,或者说现阶段他最重视的并不是粮食本身。

    对于粮食,他注重的是高产粮种所带来的影响力,因为哪怕是郑和他们带回来再多的粮种,也不可能立即满足整个大明的所需。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也是为什么朱瞻??提议先由朝廷接手的原因。

    相比粮食,他更注重的是郑和他们带回来的其他种子,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橡胶树的种子。

    有了橡胶树,那蒸汽机就有着落了。

    所以,对于自家的两个叔叔到底去不去海外就藩,朱瞻??是无所谓的,他不想背上逼迫亲族远走海外的名声。

    当然了,若是人家自愿去那就最好不过了,因为朱瞻??对粮食战争的构想并非只是说说而已,是真的打算就那么执行的。

    “??儿,苦了你了。”

    吃完饭,老爷子特意把朱瞻??父子俩留了下来。

    作为储君,他们得到的资源无疑是最为顶级的,但与此同时也要担负更多的东西。

    “爷爷哪里的话。”朱瞻??坐在老爷子的身边,看着满天星辰,并没有任何的不满。

    “说得好听点儿,那是为了天下百姓,是为了我们大明的江山,但若是说得实际点儿,??儿也只不过是想要后顾无忧罢了。”

    “虽然说当藩王远比当储君轻松,但若是在一个问题不断的王朝做藩王,那或许还不如做储君呢,最起码做储君还能够解决问题,不至于明明有法子但却只能干着急。”

    “你能有这样的想法,爷爷很欣慰。”朱棣轻轻地拍了拍朱瞻??的肩膀,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想法。

    听过今天大孙子的言论之后,朱棣是有些后怕的,因为他发现自己险些错过了一个这么出色的继承人。

    从大孙子的话来看,他是想过当一个闲散藩王的,但是感觉他的两个叔叔难堪大任,所以才决定站了出来。

    朱棣虽然心疼他的两个儿子,但却也是明是非的,他很清楚在做太平皇帝这一点上,自己的那两个儿子是比不上大儿子的,不然的话朱高炽这个皇太子也不可能看起来风雨飘摇实则岿然不动。

    他很清楚,大明的江山在大儿子的手中会走得更远,最起码眼下是这样的。

    可若是朱瞻??选择躺平,那他在看到大孙子“并不出色”之后极有可能改变初衷,到时候大明朝不说是走上歪路了,但也肯定不如现在。

    “对了爷爷,有件事还是得跟您说一下。”朱瞻??并不知道老爷子在想什么,只是按照自己的计划说起了另一件事。

    “嗯?什么事儿?”思绪被打断,朱棣愣了一下。

    “不知道您注意到了没有,相较于去年出发的时候,这次马宝带回来的人要少了很多很多。”

    “哦?”朱棣眉毛一挑。

    “这里面有说法吗?爷爷在外城迎接你们的时候就注意到了,不过只是觉得此行路途遥远,再加上是从未去过的地方,所以并没有在意。”

    “再说了,你在去年提起这个计划的时候不就说过么,那些地方危机四伏,疫病、毒虫猛兽遍布,所以爷爷只当是正常的损耗。”

    “不过现在你这么一说,应该是有别的说法?让我想想……”

    “能被你特意提起来的……是遭了别人的算计了?”

    早在远洋计划实行之前,朱瞻??就曾经三令五申地强调过这次远洋的风险,对于像什么食人鱼、黑凯门鳄以及森蚺等危险更是从来都没有避讳过。

    远洋本就危险,在加上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航线,以及这么多的毒虫猛兽,因此朱棣在看到回来的人数不多时也没有想多。

    要知道,郑和前三次下西洋走得都不是很远,就这样每次还都会折损一定的人数,这次走得路已经相当于是之前的两倍左右了,而且还是新航线,折损过大也可以理解。

    但这也只是朱棣的想法。

    “嗯,是这个样子。”朱瞻??点了点头,开始给老爷子解释了起来。

    “其实去的路上虽然小有波折,但整体上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哪怕是在任务完成开始返航的时候,人员的折损也不到三成而已。”

    “问题出在后半段路上。”

    朱瞻??从来都不是什么会忍气吞声的人,恰恰相反,他是个睚眦必报的人,每每吃亏他肯定会想办法给报复回去,虽然可能会因为不可抗力的因素而推迟,但绝对不会落下。

    就好像这次帖木儿帝国人前称臣,人后却想要断绝大明的后路一样,朱瞻??是不可能因为大明暂时抽不出身以及路途遥远就放弃的。

    “之前孙儿跟沙哈鲁的王子定好了援助他们的计划,这次马宝他们在返程路上去忽鲁谟斯补给的时候顺便就给完成了。”

    “但没曾想……”

    其实后续已经没必要听了,朱棣是个皇帝,而且还是个有野心的皇帝,他是能够猜到帖木儿帝国打的是什么主意的。

    “好!很好!”朱棣的表情阴沉了下来,可以说是咬牙切齿地从牙缝里挤出来了这句话。

    “想要断我大明的后路,独享这亩产超过千斤的粮种?”

    “帖木儿帝国,很有胆子啊!”

    朱棣很是恼火,已经有多少年没人敢触他的霉头了?朱棣记不清了,但是他知道,哪怕是瓦剌和鞑靼也不敢这么做。

    马哈木只是背地里搞搞小动作,从来都不敢在正面上跟大明闹翻,鞑靼的本雅失里虽然直接掀桌子了,但大明受损的也只是十万将士。

    帖木儿帝国呢?他们此举已经不是想要将远洋船队留下那么简单了,这是想要断掉大明腾飞的翅膀!

    恶毒之心,昭然若揭!

    “??儿你怎么想?”朱棣很愤怒,但也没有失去了理智。

    他若是这么简单就没了理智,那他也不配做大明的皇帝了,更不会是历史上的那个永乐大帝。

    “虽然很不情愿,但孙儿不得不说,我们暂时没心思搭理他们。”朱瞻??实话实说。

    “不过我们大明虽然不能直接出手,但别的法子还是有的。”

    “哦?说来听听!”朱棣一下子就来了兴致。

    其实他也没什么好办法,他是皇帝,整个大明帝国的内况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从永乐七年到现在先后三次跟草原发动战争,中间还穿插着对安南的战争,再加上黄河决堤、浙江水患等缘故,大明的口袋的确是已经没什么东西了。

    哪怕是之前提高了商税,也有羊毛等新兴贸易增加了税收,但别忘了大明也降低了农税,整体税收较之往年虽有提高,但也很有限。

    最起码支持不了这么频繁的战争和天灾光顾。

    所以朱棣也没什么好办法,他所能想出来的最好办法也不过是等待新粮产生它们应该有的作用,等大明的身子骨壮实起来之后再动手。

    “说简单不是很简单,但也算不上是太难。”

    朱瞻??知道老爷子的想法,也大体了解大明的内况,所以他对自己的法子还是有信心的。

    “咱们不能动手,但却能让别人替咱们出手。”

    “比如呢?哈里勒?”朱棣说出了一个名字。

    哈里勒,就是当初在帖木儿帝国第一任大汗帖木儿死后起兵造反的那一位,也就是劫了大明宝船队的那个沙哈鲁的敌人。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哈里勒就是最简单也最明显的答案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