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工业帝国 > 第115章 火爆的耐火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冯员外听到这句话,又是郑重拱手,临走以前连续拱了好几次手。

    马由桂这句话里的分量,实在是过于重大了,欠下了他一个天大的人情。

    耐火着未来必定火遍江南和整个大明,冯员外能够牵头这件事,给了他一个建立商社的机缘了。

    冯员外在江南虽然还算家境不错,能够来京城才买纱锭的江南商人,大多数家底都是十分的殷实。

    但他要是和那些真正的大商人比起来,在他们面前只算能算是个小商人,还是那种不值一提的小商人。

    如果那些江南大商人如果是六部尚书的话,他顶多是一个从九品的小官儿。

    有了这个耐火砖,冯员外又成了牵头的人,就是给了他一个成为顶尖大商人的机会。

    冯员外想到马由桂和东林党之间的不对付,就没去任何有瓜葛的商人,找的基本上都是苏商里的好友。

    这些好友来到这里以后,冯员外简明扼要的说了一遍这种耐火砖的神奇,那些好友们自然是不相信。

    冯员外也没觉得他们会相信,因为就算是他亲眼看到了,到现在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不敢相信没事,反正事实摆在那里,只要让他们亲眼看到就可以了。

    不管这些好友们相不相信,冯员外带着他们去了铁匠铺,亲眼见识那种耐火砖的神奇。

    等到他们在那间铁匠铺见了耐火砖,并且跟着冯员外看了一炷香时间,彻底相信冯员外说的话了。

    这些商人也像冯员外一样,站在铁匠铺里一步也离开,看了一天一夜。

    马由桂也说了,只要不卖给晋商和有东林党背景的商人,冯员外的好友们都可以买。

    就这样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京城内又传出了一件奇闻。

    过去来自江南的苏商们,这些富庶的商人们来到京城除了买卖纱锭以外,最喜欢的干的一件事。

    便是去胭脂胡同,可谁都想,今年也不知道是哪里的风水出了问题。

    胭脂胡同本来能够迎来一次赚银子的好时机,左等右等就是没有等来大批的江南苏商涌入胭脂胡同。

    随着时间慢慢的过去,胭脂胡同更是没有逐渐的热闹起来,反倒是越发的冷清了。

    胭脂胡同里的那些青楼东家们,就赶紧派人去打听了。

    本来以为是京城里又开了一家青楼,请了一位绝色美人去坐镇,这才让苏商们全部过去捧场了。

    可当这些京城权贵打听过后,得知了一个让所有人膛目结舌的消息。

    居然是一起去了一个破烂铁匠铺,去了铁匠铺不说,干的事情更是让人无法相信。

    苏商们站在铁匠铺的熔炉前,就盯着一块砖头在那看。

    盯着砖头看?

    难不成这个铁匠铺的主人马由桂,有点石成金的本事,能够让那块砖头在火焰的烧灼下变成金子。

    青楼东家派人去打探的消息,知道那块在火上烧灼的砖头并没有成为金子。

    不过也是金子。

    因为那种砖头叫做耐火砖,在能够把铁剑烧红的熔铁炉上,保持原样一点也不变。

    那一块砖头都在上面放了小半个月了,熔炉里熔铁炉里的火焰还没有任何的消减,并且在不断的添加炭火的情况下。

    熔铁炉越烧越旺,就是没能把那块砖头烧裂。

    就因为这一点,京城的权贵们都明白了一件事。

    那块普通的砖头,就是一块金砖。

    大明最畅销海外的三样贩洋货物,瓷器、丝绸、茶叶。

    三样贩洋货物虽然不分前后,但以前叫做丝绸、瓷器、茶叶,现在改成了瓷器、丝绸、茶叶。

    就是因为瓷器超越了丝绸,成为最畅销海外的贩洋货物,每年有大量的商船把瓷器运往海外。

    要想满足这么多瓷器的烧制,江南的沿海一带,各种瓷窑如雨后的竹笋疯了一样冒了出来。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江南的瓷窑比茶馆酒楼还是要多,成片成片的建立在沿海地带。

    建造这么多的次瓷窑,就需要大量的砖头,大明的砖头又不是很耐烧。

    每隔一段时间都好就要重建,重新填充砖头,非常浪费时间。

    有了这种事火烧的耐火砖,就不要频繁的更换砖头了,不只是在成本上节约了。

    更是省去了搭建瓷窑的时间,有这时间完全可以烧制出更多的瓷器,卖出更多的银子。

    这种看起来普通的砖头,毫无疑问将会成为江南瓷商手里最炙手可热的大宗货物。

    三角淀。

    这条宽广的永定河,最终会流入这个黄河以北最大的水淀。

    马由桂在这个距离宗祠二百里的三角淀,建立了一座水泥码头。

    码头过去相当的冷清。现在却变得极其繁忙,停靠了大量的江南商船。

    无一例外全都是在这里等着运走耐火砖,把这些神奇的砖云到江南。

    内陆河所用的船大都是平底的平砂船,这样不仅能够行进在较浅的河道,还能装载更多的货物。

    平砂船装满大宗货物以后,速度只有三十里每柱香,也已经比骡马驮运要快多了。

    从马家宗祠倒三角店一共是二百里,只需要六柱香小半天的功夫,就可以抵达这片遥远的三角淀了。

    马由桂就站在码头岸边的看着随着船夫的吆喝,一船船的往江南运耐火砖。

    马由桂和旁边的黄宗羲,全都是忍不住露出了笑容,这是在给工业派运来了一船船的银子。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马由桂又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斗,发明了一种耐火烧的耐火砖。

    东林党和晋商虽然见怪不怪了,毕竟有前几次的例子在那里,马由桂连天灾都能治理,能够发明这种耐火烧的耐火砖,也就不怎么奇怪了。

    虽说不应该感到惊奇,但东林党和晋商现在的心理,却比任何时候都要难受的多。

    因为以前马由桂无论是做出什么事情,都不能给他带来银子。

    这一次何止是给他带来银子了,简直就是一船船的银子往家里运,这让东林党和晋商眼红的眼珠的都快瞪出来了。

    一旦眼红了,东林党和晋商下一步的做法,就是挖空心思的想要烧制出来这种耐火砖。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