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城管无敌 > 十八、纳尔逊骑士团(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与此同时,刚刚坐着大巴车逃出海德公园,在严重塞车的伦敦街道上缓缓“蠕动”的“中国异能组织旅游团”众人,也在一边看着刚才纳尔逊骑士团抛撒的种族主义传单,一边议论着今天看到的情况。

    事实上,对于为什么在英国能够看到这样多的黑人,王秋原本一直感到非常困惑美国有很多黑人倒是容易理解,那主要是南北战争以前,美国南方搞烟草、棉花种植园而批量购买的非洲黑奴后代。可是英国本土又没有种植园,非洲的黑人也不是适合进工厂的劳动力,这么多英国黑人又是从哪儿来的?

    美国是移民国家,需要不断吸纳外来人口,但英国可不是啊!在过去的几百年时光里,不要说吸纳劳动力了,英国人自己都经常被人口压力逼得在不列颠无法待下去,不得不漂洋过海移民美国呢

    直到现在看了纳尔逊骑士团的传单,又跟几个曾经来英国出过任务的同事们闲聊了一会儿,王秋才发现,目前诱发了英国社会危机的上千万外国移民,最初似乎是大英帝国崩溃之际留下的遗产。

    虽然早在十八世纪末,印度人、黑人、东南亚人和中国人就先后来到伦敦,在这座当时的“世界之都”学习、工作、生活和奋斗,但相对于整个英国的人口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并且很多人最后仍旧各自回家,而不是在伦敦扎根定居。除了给伦敦增添了几分国际化色彩之外。并没有引发出太多的社会问题。

    真正导致整个英国社会人口比例失调的问题,起源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也就是大英帝国的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土崩瓦解的时候随着米字旗在一块块殖民地降下。原本驻扎在海外殖民地的军队、文官和侨民纷纷撤回不列颠本土,而成千上万名曾经服务于大英帝国殖民政府,长期协助英国殖民军镇压和统治本族同胞的当地土著拿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汉奸”由于担心在殖民地独立之后,遭到民族主义新政府的清算,也纷纷收拾行李、拖家带口地逃离故国,跟随英国主子搬迁到了不列颠。

    而另一方面,虽然在美国和苏联这两大巨人的碾压之下。小身板的英国毛驴(丘吉尔的自嘲)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世界帝国,但最初依然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卷土重来。再加上惨烈的二战给不列颠带来了惊人数字的死亡,造成了劳动力的缺乏……所以。对待这些不离不弃的忠心奴才,以及有朝一日反攻倒算之时必不可少的带路党,英国政府的态度相当宽厚,让他们很容易就能申请到入籍。

    于是。印度、马来亚、香港、西非、南非等各处前大英帝国殖民地的土著居民。就随着撤退的英国殖民官吏和军队,源源不断地涌入英伦三岛,从而出现了所谓的“逆向殖民”现象。

    类似的事情,在美国也发生过在旷日持久的越战结束,南越政权最终覆灭的时候,美国不得不捏着鼻子大量接受南越逃亡者,防止他们遭到越共的清算,最终导致了将近两百万越南人移民美国。

    总之。对于那些稍微有些节操的西方国家来说,位于远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不仅是财富、利益和权势的象征,很多时候同样也是麻烦、拖累和义务的来源。

    言归正传,虽然在五六十年代,迁入不列颠的外国移民总数还不算特别多,但由于他们一般聚居在伦敦、曼切斯特、伯明翰等几座大城市里,故而特别显眼。此外,虽说大英帝国完蛋了,但“英联邦”这个帝国幽灵却依然存在,而英联邦国家之间的“特殊关系”,又让这些原殖民地国家跟不列颠本土之间的人口流动,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所以,在第一批大规模移民成功打下了根基之后,很快又继续往不列颠输入自己的亲朋故旧……最后硬是往针孔里塞进一只大象,让不列颠土地上的外国移民数量急速膨胀起来。

    偏偏在这一时期,英国的人口结构开始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出现匮乏,而当时英国政府采取的最有效对策之一,就是利用国际移民来补充人力资源的短缺。这一措施确实在一定时间内缓解了社会劳动力的缺乏,避免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衰退,但由此导致的后患也很严重。

    首先,英国原本的民族属性相对单一,封建贵族传统遗留物甚多,从来没有成为“全世界民族大熔炉”的历史jingyàn,对于各族移民的接受和消化能力,要比自己的前殖民地美国差得多。

    虽然是一脉同生的英语国家,以及先后统治地球的世界霸主,但美国和英国社会氛围的截然不同的。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大国和移民国家,本身就有善变、兼容的一面,历史积淀较少,社会上升空间较多至少在早期是如此,并且一直有着从世界各地吸纳移民的传统,并不怎么讲究血统之类的给民众泻火: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民族矛盾总比阶级矛盾要强。

    至此。日益频繁的动荡和混乱,不可避免地笼罩了整个伦敦,乃至于整个不列颠……

    “……为什么在伦敦会有这么多的印度人和穆斯林定居?而英国右派又会对我们这样毫不遮掩地敌视?这个问题只要翻翻历史书就能明白了在十九世纪的时候,你们中国人又是被怎么弄到美国去修铁路的?而在铁路工程结束之后,中国劳工在美国又是怎样的形象?遭到了怎样的残酷对待?”

    缓缓蠕动的大巴车上,来自巴基斯坦的拉赫曼.阿巴斯一边喝着矿泉水,一边跟王秋、王瑶和“中国异能组织旅游团”的众人闲聊着当下英国的时事。“……你们刚刚下飞机的希思罗机场,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劳工修建的。他们在不列颠从事最卑贱、最辛苦的工作,居住在最脏乱、最破烂的街区。每天送孩子去最便宜的国立街区学校上学,生病需要预约三个礼拜才能见到医生,拿到手的工钱一个月比一个月缩水……最后却被英国佬当成是来占便宜的寄生虫!还有导致一切灾难和厄运的罪魁祸首!!这还有天理吗?!!”

    说到这里,他的语调中忍不住带上了几丝愤怒。以及几分调侃。“……说什么我的同胞们抢了他们的工作?明明是英国人既懒惰又挑剔,这也不肯做,那也不肯做虽然殖民地都丢光了,装甲部队和大舰队也都完蛋了,但这些高傲的英国绅士依然以欧洲第一大国自居,以大英帝国的辉煌为本,那份骨子里的高贵一点没有因为经济危机而有所动摇。比如说,虽然眼下工作难找。但我有一个最近移民到这里的表弟,还是很容易就在伦敦找到了一个推销宽带网络的活。这份工作要挨家挨户不停地登门拜访。还要受人家的白眼冷遇,薪水也微薄,所以从来没有英国白人肯干,因为他们瞧不上,觉得有失身份,只能雇外国移民。

    前两天,有个英国大学生失业在家快一年,实在没办法了,来我表弟工作的公司里应聘,马上就被英国老板录用。谁知这家伙才试用期第一天就不肯干了,理由就是这份工作每天要在户外不停地跑,不是英国人应该干的活听好了,不是英国人应该干的活!那么他们还想干什么?继续享受世界的供奉?!”大风小说

    “……那个……拉赫曼同志,既然英国人对待你们这样不友善,甚至连安全保障都没有,为什么你的同胞还要继续往英国移民呢?”王秋眨了眨眼睛问道,然后得到了一句犀利的反问:

    “……十九世纪的美国人对待中国劳工也很糟糕,为什么中国人还是要继续往美国移民呢?”

    “……因为当时晚清中国的生存环境更差,几乎活不下去……难道您的祖国也这么惨?”王秋咋舌道。

    “……整个南亚次大陆都是这样惨,来自中国的小同志。我的故乡巴基斯坦固然是动乱不断,三天两头闹爆炸,每个人连自身安全都缺乏保障记得有一支前来我老家白沙瓦城修信号站的中国建筑队曾经抱怨说,他们的工地外面碉堡林立,枪声不断,简直不像是在搞工程,而是在《星际争霸》游戏里守分矿!

    至于印度……你知道吗?在印度的农村,最恐怖的事情就是农民自杀潮,每一年,印度都会有一些地方因为洪灾、旱灾、病虫害等等导致庄稼颗粒无收,引发饥荒。这些饥荒有大有小,如果是小饥荒,农民就要借高利贷,甚至不得不卖老婆卖女儿;而大饥荒呢,农民实在吃不上饭,就会集体自杀。”

    拉赫曼有些不屑地说,“……通常全国每年都会有几万受灾农民自杀,真是些缺乏抗争意识的懦夫!”

    “……饿死这么多人,印度政府难道就不管吗?”有人惊讶地插嘴问道。

    “……拨发的赈济粮食还是有的,但地方上的祭司、贵族和地主势力极大,绝大部分的救灾物资都到不了贱民手里,能从指缝里漏出十分之一就算不错了。”

    拉赫曼耸了耸肩,“……更何况,印度官员在内心里恐怕还巴不得这些贱民多死一点呢!持续增长的人口已经把基层官员快要逼疯了,由此引发的治安、环境、卫生问题根本解决不了。在他们看来,如果不能想办法消灭掉一些‘多余的人’,很多地方就会变成地狱……你说说,在这样绝望的环境里,对于穷人们来说,恐怕没有几条比移民海外更好的出路了吧!而鉴于英联邦国家之间的特殊关系,我们巴基斯坦人和印度人移民英国,相对来说要比移民到其它国家更加容易一些……”

    然后,就在他们的闲聊和唏嘘之间,大巴车终于开到了伦敦的唐人街。

    而在这座城市的另一个角落,作为极端排外组织的纳尔逊骑士团,也从海德公园“凯旋归来”……(未完待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