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城管无敌 > 八、旧上海见闻录(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日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收复东北三省!”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随着时间的推移,演说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十几个穿着学生装的男女青年,从挎包里掏出一叠叠印满铅字的纸张,穿梭在人群中到处散发;而那位领头演说的长袍学生,更是笔挺地站在长凳上,握紧了拳头,挥舞着手臂,声嘶力竭地呼喊出一句句的爱国口号;每一句口号,都紧接着在周围人群中引发更大的呼声;满腔的愤怒仿佛再也压抑不住,如火山般在人群中爆发开来。

    “……这难道就是……所谓时代的呼声吗?”

    感受着这压抑、悲凉的陌生氛围,王秋只觉得全身的血都涌了上来,而心却又沉甸甸地往下掉。

    在后世的大学校园里和电视节目上,王秋曾经见识过无数场或精彩、或蹩脚的演说,表现内容和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也不乏妙语连珠、擅长调动气氛的演说家。但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万众一心的强烈共鸣。

    ——这样的满怀激越、这样的热血沸腾、这样的悲怆沉痛……

    要知道,王秋虽然不是上海人,但故乡距离上海也不远,母亲这几年更是一直在上海工作,在假期里经常让王秋到上海来团聚。所以,对于这座中国第一大城市。王秋勉强也能算得上熟门熟路。

    这样一来,跟之前几次穿越时空的陌生感受不同,这一次降临到上海之后。王秋就对四周的环境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受。很多著名的老上海建筑物,都是他不久前曾经在另一个时空亲眼见识过。在耳边响起的,也是他早已熟悉的上海话,仿佛自己并非穿越了时空,而只是来到了一个展示老上海风情的博物馆。大风小说

    直到这一刻,他才突然觉得,自己似乎离这个时代其实很远。他终究是跟这些人不同的……

    ——在王秋生活的那个浮躁时代,激情已经只代表着娱乐,泪水也只是为了悲痛。挥洒的热血换不来一丝怜悯,奉献已经几乎等于嘲讽。很多原本纯粹的东西,都已经掺入了杂质,让人如鲠在喉。

    虽然那个时代也有游行、也有抗议。但闹剧和阴谋的成分太多。反倒是感觉不错那种真诚的激情。

    然而,在这个血与泪交融的民国乱世,人们的情感似乎却要简单得多,朴素得多,也纯粹得多。

    随着演讲气氛的愈发热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这里聚集——青年学生、失业工人、战争难民、小商贩、手艺人……全都忍不住放下手头的事情,加入到这民族救亡的澎湃浪潮中去。每个人都高呼口号,亢奋不已。此起彼伏的抗日救亡口号。被喊得震聋发聩,响彻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上空。

    无数饱经战乱、饱经流离、饱受欺压的中国人。在此刻根本无暇再考虑什么顾虑得失,只是咆哮着、哭泣着,酣畅淋漓地宣泄着长久以来被压抑的怒火和渴望。

    与此同时,有些学生开始给人群分发条幅和小旗子——很显然,这是一场大规模示威游行的前奏。

    ——这是一个充满了无穷压迫和无边苦难的暴虐时代,若是想要从黑暗中追求光明,那么除了投身革命直接走上战场之外,剩下那些不愿再麻木下去的民众,能做的无非就是聚会和游行而已。

    一时之间,王秋不由得被这种气氛给感染了,但同时又觉得自己跟他们这些爱国者很是格格不入。

    正当王秋感到有些彷徨,有些迷惑的时候,身边的小鸟游真白前首相却叹了一口气,闲闲地开口道,“……唉,真怀念呢!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也曾经参加过一次‘反对中华帝国主义’示威游行……”

    王秋闻言一愣,再抬头看看那根“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条幅,一时间颇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感觉——唉,谁能想到中国也有被称为帝国主义的一天呢?以前可一直被骂成是“东亚病夫”的啊!

    到了这个时候,他也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对这种气氛感到怪异了,关键还是心理认同上的天壤之别——王秋他们多少有泱泱大国的自豪与自信,而眼前这些中国人,却还是一副任人宰割的弱者心态。

    说到底,在王秋生存的年代,中华民族早已熬过了亡国灭种的最大危机,进入了朝气蓬勃的复兴时代。虽然依旧有汉奸、有叛徒、有懦夫、有黄皮白心恨不得把祖国踩进泥巴里的“香蕉人”,但无论他们怎么样卖力叫嚷,所谓“中国崩溃论”也早已落空,以至于弄出了“可持续崩溃二十年不动摇”这样的笑话。

    相反,在如今气焰嚣张、逐鹿争霸的世界列强,到了王秋的时代,却多半已经沦为了昨日黄花。

    这个时代被中国人畏之如虎的日本帝国主义,到了王秋的时代已经变成国际派驻到了上海法租界,前后当了将近三十年的中国分部总政委,最后被日寇杀害于抗日战争期间……再往后接下来的几年里。共产国际驱魔纵队的中国分部一直处于荒废悬空状态。等到新中国建立之后,共产国际驱魔纵队在中国的工作,又被分割到了很多不同系统的部门,再也没有一个总政委来独揽大权了——所以,这位胡德兴同志,就是中国异能界第一任,也是唯一的一任总政委!”

    说到这里。杨教授忍不住又叹了口气,“……我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这位老前辈也会活生生地出现在这个时空里……嗯。如果是这样的话,有些事情或许可以请他帮帮忙……”

    —————————————————————————大风小说

    总而言之,之前目睹的黑帮群殴、抗日演讲和中途夭折的示威游行,对于王秋等人来说。不过是一系列富有时代特色的小插曲。而偶然遇见的本部门老前辈。眼下也还没考虑好到底要不要打交道。因此等到公共租界的巡捕们胡乱抓了些人撤走,街面上恢复通行之后,他们又再一次开始了今天的行程。

    ——受到后世影视作品的影响,想要参观这个时代的上海,沿江的外滩和南京路自然是非去不可的。

    于是,在“导游小姐”金奇娜掏出钱包,给他们每人买了几个灌汤包子之后,众人就一边啃着灌汤包子。一边往熙熙攘攘的南京路径直而去,去欣赏那里的大上海风情了。

    ——上海南京路。最初起源于从外滩通往河南路的花园弄,后来逐渐向西延伸修筑至浙江路,再后又延伸至西藏路,是上海开埠之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在近代史上有着“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誉。

    此时,这座旧上海的南京路,名声恐怕比后世还要更大,几乎可以说是当时东方世界最著名、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甚至能够与纽约的第五大街、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伦敦的牛津街相媲美——东起外滩,沿南京路往西,沿街依次开设有英资的上海前四大公司,即福利公司、惠罗公司、泰兴公司和汇司公司,又有侨资的上海后四大公司,即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和大新公司,此外还有协大祥、老介福、亨达利、恒源祥、张小泉、老凤祥等许多名声卓著、历史悠久的老店铺……这一切林林总总加在一起,便构成了这时代南京路上难以想象的繁华景象,说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也不为过。

    在后世的民国影视作品中,这些地方总是演绎着各种情侣间的浪漫。但真正在这里亲眼目睹了最为原汁原味的民国众生相之后,王秋等人却没感到多少兴奋,反倒是感到了一股难以形容的烦闷与压抑。

    ——缠着头巾的印度巡捕,从身边擦过的时候,总有一股难闻的咖喱味扑鼻而来,让人一阵阵的反胃;那些三两成群的西装青年、旗袍少妇的身上,随风飘来的油腻腻的发胶味、刺鼻的香粉味,也总让人忍不住要打喷嚏;更难以忍受的是,那种故作姿态、夹杂着上海话的洋泾浜英语,挂着“密斯”、“密斯特”前缀却又不中不洋的别扭称呼,更是严重污染着耳朵,让人有种说不出来的恶心。

    除此以外,还有大腹便便的富翁、瘦骨嶙峋的烟鬼、满脸菜色的苦力、一脸谄笑的跟班、半袒着胸腹的瘪三、油头粉面的白相人、衣衫暴露的妓女、趾高气扬的巡捕、忍气吞声的摊贩、放浪形骸的醉鬼、形如枯槁的学究、自命不凡的白人、漠然麻木的乞丐、声嘶力竭的报童……

    虽然众人原本对这种追溯时空的历史风情很是期待。然而,当这个时代旧中国一切的丑陋、屈辱和虚弱,被浓缩在这几公里的繁华街道之间,一下子涌到眼皮底下之际,那种对心灵产生的巨大冲击,还是让王秋等四位未来的中国人全被深深地震撼了……感觉眼前的街景既显得特别不真实,又真实得好沉重。

    “……大上海,似乎在任何时代都兼具着天堂和地狱两种特征,让你忍不住爱它,更忍不住恨它。”

    站在马路旁边,注视着来往穿梭的人群,马彤学姐忍不住叹了口气,如此总结说道。

    “……在任何时候,上海都不是天堂。现在的它,只是一颗外国殖民势力从祖国母亲身上吸血的毒牙,依靠着从整个中华大地上搜刮到的财富,营造出一种建立在几千万百姓血泪之上的畸形繁华!”

    望着眼前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杨文理政委却毫不客气地断言说,“……凭借帝国主义列强霸权凌驾于世的国中之国,依靠吮吸中国人自相残杀流出的血而肥,这样耻辱的繁华不要也罢!”

    再接下来,他们就开始了此行的正式任务——调查市场、考察物价,为日后的跨时空贸易预先做准备。(未完待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