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到明末 > 第55章 行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千余人的队伍,连绵数百米长。

    骑兵连在前开路,3营1连,2连紧跟其后。近卫营居中,3连,4连护着医疗队和民兵殿后。

    从空中俯瞰一条长长的黑线,中间一片赤红的区域,那是身穿鸳鸯战袍的近卫营所在。

    士兵们四人为一排,在自己长官的带领下,整齐如一的前进。

    太平军的步兵营士兵,身上的装备和摆放,都是林子坤亲自规定的。

    一条武装带,左边装着碗筷,水壶等生活用品。右边挂着一个子弹包,内有50发子弹。另有3颗手雷,一把刺刀。

    每人身后都背着一个黑色背包,里面装着行军毯子,备用的军服鞋子和随身的干粮,以及自己的私人物品等。

    另外,每个排里面后加了一个后勤班,有10个士兵和两辆架子车。用来装载士兵的防弹衣和备用弹药。

    如今的防弹衣也是经过改良的版本了,前后胸的防护铁板加厚,胳膊上的龙虾甲不变,背带和身体两侧都添加了数块小铁板用于防护,还加上了一个护喉和一个向下的护裆。

    可以说,现在的太平军士兵,上半身那是组装到了牙齿!至于下半身嘛,慢慢来,不着急!

    云阳镇距离南阳府城将近70公里地,想要一天而至,除非不要命的狂奔。信件里说3日内到府城,因此林子坤也不着急,下令士兵稳步前进,每前进10里,休息一会儿。

    5日集合,应该是5天的时间里南阳府其他远一些的卫所士兵,都能到达才会这么规定。

    太平军士兵平常每日都是训练,再加上炖炖管饱,身体素质比一般的官军强上太多了,正常行军,一天走个40公里不成问题。真要事情紧急,来个急行军,一天走个50到60公里也可以,不过人也就快废了,战斗能力估计也没了。

    太平军这种速度已经接近后世的解放军的速度了,比起当下的大部分明朝官军,可以让他们跪着喊爹。

    历史上明朝后期大部分的军队一个白天的时间,也就能走个三十里地左右,这还是粮饷还算可以的军队,有些拉跨的,一天估计才能前进十几里。

    古代士兵,一天的行军也就是30公里左右。《武经总要·卷五》中,就对行军的速度有过记载,原文是这样说的:“凡军行在道,十里齐整休息,三十里会乾粮,六十里食宿。”

    不过明朝后期军事拉垮,朝廷腐败,士兵也就不可能达到这种要求了。

    从辰时出发,至戌时,太平军已行进了将近40公里,到达一个叫石桥的镇子。

    林子坤看天色已晚,士兵们也是人困马乏,下令就地安营扎寨。

    石桥是个小镇,远没有云阳镇大。如今又是兵荒马乱的,百姓看到有人前来,早早地关闭门窗,一些大胆的还能远远的看上一看。

    林子坤为了避免麻烦,下令在镇外一处河边驻扎。

    众人分工明确,搭帐篷的,巡逻的,做饭的。

    不一会儿,炊事班的士兵就提着铜锣在那铛铛铛的敲,示意开饭。

    对于钱粮这方面,林子坤向来大方,一碗冒尖的白米饭,几块流油的大肥肉,一勺青菜,吃得饱饱的。

    整个营地上方都飘满了香味,让累了一天中午只吃了一点干粮的士兵心情大好,纷纷有序的排着队列打饭。

    至于他自己,和李燕林河戴安等高级将领,在帐篷里吃小灶。

    他是不在乎什么与士兵一样同甘共苦的,又不是没有粮食,何必呢!同甘共苦?等以后真到了那时候再说吧!

    “小安子,来根鸡腿,你要是瘦了,等回去你姐还能给我好脸色。”林子坤夹起一根鸡腿放进戴安的碗里打趣道。

    众人哈哈大笑,弄得他羞愧不已,脸色发红。

    “姐夫,用不着给我,我能行!”戴安恼羞成怒,筷子一撂也不吃了。

    “好好好,我的错,咱们戴安现在也是医疗营的副营长了,我给你道歉,对不起!”林子坤连忙赔礼道歉,连连作揖这才把对方哄开心了。

    众人说说笑笑,互相打趣,一顿饭吃的缓慢。正聊的开心,林子坤听到外面传来喧闹声,心生奇怪,吵吵啥,这地方还能是敌人飞过来了?也没听外围巡逻队示警啊?

    实习大家安静,又侧耳倾听,喧闹声越来越大,众人连忙起身来到帐外。

    只见远处一群士兵押着一大一小两个人走来,后面还跟着两个百姓,不停弯腰道歉。

    “怎么回事?军营中不准随意大声喧哗吵闹,不知道吗?”李燕冲着领头的一连一排长王山厉声问道。

    “营长,这两个小孩儿偷偷摸到炊事班偷东西,被我们抓住了。”王山看到林子坤等人,连忙俯身作揖。

    “偷了什么?”林子坤开口问道。

    “回大人,偷了一袋大米,还有一块大肉。米被弄撒了一地,还剩半袋,肉也掉了,被踩的不成样子。”炊事班班长心疼的举起手里的东西。

    米袋被撕开了一个口子,如今就剩一半不到了,一掌大的肥肉上面沾满了泥土,边角被踩的都扁了。

    “大人,草民有罪啊,要杀就杀我吧,饶了孩子吧。求你了,大人!”后面两个百姓中的男子跪倒在地,不停的磕头求饶。

    林子坤看向两个小孩儿,一大一小,大的是个13,4岁的女孩,小的8,9岁的小男孩。跪在地上的应该是父母,身上的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不说骨瘦如柴也好不到哪去。

    心中泛起一股忧伤和愤怒,自己平日一直待在镇子上,那里的百姓有自己分田分地,建造各种作坊招工,日子要好太多了,以至于自己都忘了现在是明末,是历史上最难熬的时期之一。

    要说从秦朝大一统以后,中国的百姓最难熬的日子,必然属于魏晋南北朝,唐末五代十国,明末清初以及清末到新中国,就是宋末和元末都要比这几个时候好过。

    中国的百姓应该是最好管理的百姓了,一块田地,一份工作,只要能填饱肚子谁会闲着没事造反玩!可偏偏100个高位者中,99个都不拿百姓当人,贪赃枉法,尸位素餐,活活把百姓给逼上了绝路。

    就拿明末来说,即便小冰河期天灾不断,可南方的地区照样能做到粮食丰收,就是北方只要好好种地照样能收获粮食。但凡那些当官的能管一管事儿,能少贪一点,百姓也不至于造反。

    崇祯皇帝也是个拉跨的玩意儿,先是被那些东林文人给忽悠瘸了,锦衣卫,东厂这些对付文武百官的利器都被封藏了。朝廷没钱了以后,又被忽悠着加这个税,加那个税,就是不知道像他哥天启皇帝一样,你但凡用个太监管理东厂锦衣卫,杀几个不顺眼的贪官,至少也有点小财啊。杀了魏忠贤不算啥,一朝天子一朝臣,杀了以后你再找个人顶替他的作用啊!王承恩是个忠心的,可惜心没有魏忠贤狠。选一个人成为皇帝手中的利剑,杀贪官,捞银子。

    你不杀他们,反而去求他们捐款,李自成杀了,抄出了白银数千万两之多。天启朝时魏忠贤还能从全国最富裕的江南之地,源源不断的给皇帝捞银子,即便他贪了不少,可不是还有很多都进了国库和内帑。

    结果到了崇祯一朝,一年比一年少。李自成和张献忠,又没有打到那边去,那边还能比北方种田的百姓穷?

    到了后来发现全国局势不妙,又是急于求成,今天用这个人明天用那个人,就这十几年的时间,内阁首辅都换了几十个!钱粮撒出去那么多,到最后落下个歪脖子树。

    光勤奋有啥用?明亡的原因有很多,崇祯帝的性格和他的能力也占据很大一部分的原因。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戴安看着跪着的两个小孩,其中的女孩跟自己差不多的年纪,另一个比自己还小。此刻被吓得跪在地上,低头哭泣。

    又看自家姐夫久不开口,还以为他生气了,开口道:

    “姐夫,你饶了他们吧,大不了从我的粮饷里扣。”

    林子坤听到戴安的说话声才回过神来,叹了一口气说道:

    “你们起来吧,这袋米和肉都拿走吧。”

    “谢大人,草民多谢大人,大人大恩大德没齿难忘!”男子听到这话连忙拉着自己儿女不停叩头。

    林子坤挥挥手让他们下去,看着月光微声叹道: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周围众人大老粗一群哪能听得懂,也就李燕还能听懂一些。听不懂没关系,但一定要夸。

    “大人,好厉害啊!”

    “这诗好,不愧是大人,出口成章。”

    …

    林子坤无语的看着众人:“这不是我写的,这是张养浩写的。”

    诗都不知道了,作者还能知道?众人转头又夸自家大人连诗都能背出来,那也很厉害。

    林子坤听到真是哭笑不得,转头脸色一冷厉声道:

    “今天是谁值班巡逻的?这要是敌人,那是不是能直接摸到我的帐篷外面?把我给杀了?”

    一时间众人个个低头不语,负责巡逻的2连长李旭,上前跪在地上等待惩罚。

    “非常之时,我也不打你们了,2连巡逻的,每人把我刚才背的诗,给我抄上10遍,一个字一个字的给我学。”

    “啊!”李旭听到后张着嘴巴,一脸苦相。

    自从扩军之后,林子坤特意从学堂请了先生,每天晚上教导众人识字,这可苦了他们了。有些人犯了错,宁愿挨棍子都不愿识字。

    “不乐意?那就改为关小黑屋3日。如何?”林子坤挑眉笑道。

    “回大人,卑职一定亲自带头学习!”李旭回话那叫一个快,比起小黑屋,识字就不是个事儿了。军营中公认的能挨打不识字,能识字不关小黑屋。

    “恩,行了,都散了吧,明天还要赶路呢!”林子坤满意的点点头,驱散众人。

    “呐……呐……呐……”

    因为没有小号,大鼓又带着不方便林子坤不喜欢,所以用唢呐代替大部队行军战斗途中的乐器使用。

    三声长响,代表休息的唢呐声响起,营地开始变得无声无息,唯有不断巡逻的士兵在黑暗中来回走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