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到明末 > 第66章 个人理解,不喜勿喷,谢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今天我一个朋友看我写的小说,他平常对历史小说不感兴趣,所以他说看不懂千户和总兵的区别。我想着就说一下我对明朝军队制度的见解,个人想法,不对的请见谅。

    明朝从立国之初到灭亡,军队的编制种类猛的一看会让人眼花缭乱,什么卫所,边军,三大营等;职位又有指挥使,千户,百户,又有什么总兵,千总,把总,各种各样的将军等等。说实话,不了解的人看的糊涂。

    但是,明朝的军队种类,总体上只分为两种,卫所制和募兵制。

    我们所说的卫所制和募兵制这个“制”,指的是征兵的制度,而不是军队的编制。

    这是两种情况。

    制度就好比咱们现在征兵的义务兵,志愿兵等,这是兵员的来源。我们中国就是志愿兵制度,当不当兵看你个人的想法,自愿。

    而编制,就是军队的具体职务,如现在的师长,旅长,团长这种。在明朝,卫所制的军中编制就是卫指挥使,千户,百户,总旗这种。

    卫所制是有品级的,有具体的人数规模的。它的征兵制度,大部分都是世袭,父子相传。它的职务就是千户百户这种。

    早期对外战争都是以卫所兵为主,但是战场上情况复杂,卫所制也不是都符合战时的情况。

    因此,营兵就出现了。注意,营兵不是募兵制,而且营兵是明朝初期就已经存在的。

    营兵,它是一种编制,不是征兵的制度。

    它的职位就是什么建威将军,龙虎将军,总兵,千总,把总等这一种。明朝早期,这种职位是没有品级的。

    明朝早期是从各卫所里面挑选,组成一个营兵的编制。其中的具体职位就是总兵这种。

    打仗的时候,临时组成营兵。打完仗基本都是解散,不过也有例外。比如,京师三大营。

    三大营,是朱棣挑选卫所中的精锐士兵组建而成,所以它的战力强,因此被保存下来。只不过后来它的征兵制度也变成了世袭。

    明朝中后期,卫所制开始崩塌,直至彻底的腐烂。

    而为了应对战争,募兵制,就开始上位。

    募兵制,就是指兵员的来历,是靠粮饷来招募士兵的。

    兵员主要是民间招募,或者从卫所里挑选能打的,直接从卫所制转变成募兵制。

    后期的九边重镇,绝大多数卫所兵都转变成了募兵。

    而绝大多数募兵制,它的军队编制就是按照营兵来组成的。

    它也是按照营兵的总兵,千总,把总这种具体的职务来管理的。

    不同于明朝早期的营兵,明朝后期由募兵制组成的营兵,它大部分虽然没有品级,地位却很高,因为它有军权在手,国家打仗要靠它。

    这种募兵形成的营兵,它是没有具体的人数限定的。部队的人数要看具体的战况,因此,有的很多,有的很少。

    比如,猛如虎和左良玉。他们两个都是身兼数职,其中都有总兵这一个职位,但是猛如虎最高时候才有万余人的部队;而左良玉,了解的都知道,他的兵力那是超级多。崇祯没死的时候,他就拥兵数万了,到了南明的时候,拥兵数十万。当然南明的时候,左良玉的地位也高了。

    而一个人,他是可以同时有两种身份的。

    比如,努尔哈赤,他是建州卫指挥使,这是卫所制。同时他还是龙虎将军,这是募兵制。

    按照卫所制来说,他顶死了只能统领几千人,但是他还是龙虎将军,当时的朝廷也需要他来稳定辽东的女真,所以他才能拥兵数万。

    这是我个人的了解,其实我也不知道对不对,仅仅是写出来交流一下。

    大家要是看到错误的地方,请见谅!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