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到明末 > 131再扩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败了?谷大人呢!”

    武昌城内,布政司衙门。

    段睿达惊讶,震惊而又有些恐惧的朝着跪地之人发火。

    “回大人,没看到谷大人,但…但是,有些人说看到谷大人往河边去了,兴许是想乘船,估计还没回来吧!”

    听到对方讲述,段睿达心里已经大概猜到谷志义的情况了。

    你走陆路都回来了,他不可能这么慢。大概是被抓了,以自己对他的了解,想必这会儿这位老友已经到了奈何桥了,估计正等着喝汤呢!

    万人的大军,根据消息所说,只有不到3000人逃到了兴都,剩余的估计是完了。

    一想到这,段睿达便一阵心烦意乱,又感到恐惧害怕。

    这次出兵直接把武昌附近的兵力抽调一空,如今整个湖广之地也就荆州,岳阳,兴都等几个坚城要地还有些人。

    可那些人守城都不知道行不行,更别提抽调出兵了。

    为今之计只能上书讲述事情的严重了!

    挥手让人退下,自己拿着毛笔皱着眉头思索良久,无声叹气后只能照实而写。

    如今这局势,不是自己一个人能解决和担任了。只能看看那些南北二京的大佬们怎么办了!

    南京城,兵部,都督府同时收到了段睿达的信件。

    震惊之余,又感到有些不安。没成想一个没有听过名字的反贼,竟然击败了万人的大军。

    反贼如今占据襄樊和南阳府,随时都有可能顺江而下,到时候很可能威胁到南直隶的安全。

    如今旁边已经有一个张献忠来回折腾了,再加一个太平军,真是亚历山大啊!

    魏国公府内,当代魏国公徐弘基,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凤阳总督马士英以及其他数人围坐一堂。

    此刻,往日里总是一片欢乐热闹的国公府大堂内,却是一片沉闷景象。

    “我看,还是上书京城吧!宪之,你怎么看?”

    作为老前辈的马士英,扫视一圈却没人说话,只得率先开口。

    一旁一位身体消瘦,下颌三缕飘然长须,头戴四方巾,身穿灰色道袍的男子随口接道:

    “京城是一定要上报的,关键是这会儿咱们该如何办?”

    顿了顿,见没人说话,又接着说道:

    “依我看,咱们现在只能抽调南直隶各地兵力,集中在应天府外,以防贼人沿着水路南下。还要上书请奏皇上,出兵讨伐。”

    “史大人说的不错,我也同意!”

    坐于首位却一直没有开口的魏国公徐弘基点头赞同。

    三人商议妥当,当即写了奏折,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同时抽调沿海以及其余地方的兵力,向南京城集结。

    ……

    林子坤肯定不可能在这等着明军,看他们准备如何对付自己。

    宜城之战后,留下林阳继续防守,自己则带领军队回师襄阳。

    顺道还带着十数艘俘获的战船,数十门各种各样的火炮,还有马,骡近百,明军俘虏,兵器,辎重等无数。

    回到襄阳后,林子坤便开始着手于发展,各方面的发展。

    地方民事上,如今已经走上了正轨,百姓基本都分得了土地。

    这一方面,只要官员不贪污腐化,混吃等死,林子坤一向是信任有加的。

    其次便是兵器物资的生产和积累。

    襄阳,樊城皆是沿汉江而建。汉江水源充沛,并没有像白河一样干枯不断。

    水深足够,水流稳定,十分适合水车的运作。

    因此拿下襄樊以后,林子坤便命令从南阳抽调工匠来此修建作坊,生产武器装备。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军队的扩充。

    说实话,如今又没有蒸汽机,煤炭时代又没有彻底来临,仅凭水车作坊的生产想要跟上太平军的发展速度,有些吃力。

    若是手机还在,林子坤还可以找人制作蒸汽机等工业设备,可如今没了。自己又不知道具体应该如何做,只能把大概得情况告诉工匠,让他们自己摸索。

    等他们造出来是不可能的,所以林子坤决定,在原有的这些全员装备火铳的军队上进行扩编。

    扩编后的军队,暂时先使用冷兵器装备,以后再慢慢换装。

    把火铳集中在一个部门中,当做精锐部队使用。

    想要征伐天下,仅仅只靠现在手中这不到三万的军队,肯定是不行的。

    林子坤初步计划,直接扩军至一个军,6万5千人左右。

    分为三个师,直接按照原有的军队,进行扩编。

    第一师,师长李燕,下辖三个旅。

    第二师,师长林洛,下辖三个旅。

    第三师,师长李凡阳,下辖三个旅。

    军长肯定是自己的,没人能挣!

    骑兵团因为战马实在不多,只能暂时先扩充到3000人,团长依旧是林河。

    近卫营扩充到1500人,营长林冲。

    炮兵依旧稳步按照作坊生产扩大。

    医疗营,扩编为团,人数2400,团长戴明心。

    亲卫队扩大到200人,李仓管理。

    民兵依旧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

    然后就是要另外组建一个襄阳水师,给予旅为单位。旅长便是归降的气节凌然的宁志行,暂时慢慢组建。

    最后,在所有军队中,以连为最低单位,组建一个督察兵。每个连成立一个督察班,人数20人,人员由伤残老兵和军中纪律良好的人员组建。

    督察兵直接由林子坤负责,不受任何单位管辖。

    消息一出,要说最开心的,就是各部将领了。至于这个督察兵,大家也不在乎,都是最早一批的老人,能够适应严格的纪律。

    下边的人不适应,自己就帮他们适应。

    明军什么情况,天网都会回报,林子坤对他们的行踪了如指掌。

    如今南直隶兵力集中在南京城,凤阳那边还在和张献忠玩猫鼠游戏。

    至于湖广南部和江西,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林子坤索性也就安安稳稳的在襄阳发展。

    要说现在的历史,其实已经和原有的不一样了,蝴蝶效应嘛!

    李自成没有南下攻南阳,破承天,而是直接北上,不过照样把明军打的崩溃。根据不久前的信息,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和明军最后一个主力孙传庭的秦军会战。

    张献忠也没有向原来一样,沿着长江而上,攻取四川。而是被挡在了河南,山东,南直隶,湖广四地交接的地方,也不知道以后的大西能不能出现了。

    广积粮,高筑城,缓称王!

    这是朱元璋的策略,也是林子坤的策略。

    自己就等着北方被李自成搅的天翻地覆,到时候便顺江而下,直取江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