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抗日之雪耻 > 第六百六十六章:德国投降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快更新抗日之雪耻!

    纳粹核计划的上马使得丹麦着名核物理学家玻尔万分担忧。他知道,德国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发现铀原子核裂变的哈恩就是德国人,还有海森堡等一大批科学家,都是和爱因斯坦同样有名的人物。这些人加上整个欧洲的工业能力,德国人就一定能制成原子弹。早在1939年初,玻尔就从两位刚从德国逃出来的物理学家那里获悉德国已经开始研制原子弹的确切消息。他立即前往美国,将这一消息告诉正流亡在美国的费米等科学家。这些深知核能巨大威力的科学家对此忧心忡忡,他们知道,如果纳粹德国抢先制造出原子弹,人类就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核灾难!

    阻止这一灾难的惟一办法就是要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最出名的那些科学家们的共识。然而,制造原子弹需要雄厚的经济后盾、齐全的研究设备、大量的科学人才和安定的社会环境。环顾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各个国家,英国不行、法国更不行,苏联同样也在忙于战争,只有美国有此条件。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当时在美国的核物理学家费米、西拉德和泰勒等人在美国积极奔走,呼吁美国尽快开始研制原子弹,但是美**方领导人难以理解这一新生事物,将这些科学家视为“怪人”,对他们的建议嗤之以鼻。

    随着时间的流逝。科学家们心急如焚。他们认为只有直接将建议交给总统罗斯福,才有可能尽快开始研制工作。为了增加说服力,他们一致决定推举德高望重的爱因斯坦作为代表。随后,西拉德和泰勒拜访了定居纽约的爱因斯坦。在听明来意后,这位具有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的科学巨匠,欣然接受科学家们的委托,在费米等人的建议报告上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并亲笔给罗斯福写了一长一短两封信。

    1939年10月,罗斯福采纳了爱因斯坦的建议,并下令成立了一个铀顾问委员会。几乎与此同时。在日本“帝国陆军航空技术研究院”院长安田藤下中将的率领下,日本也启动了自己的核武器研究计划。差不多同一时间苏联也开始了自己的核计划,并且已经有所突破。

    1941年12月6日,罗斯福正式批准了原子武器的研制计划。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加快了原子弹的研究步伐年6月17日,美国国会拨款20亿美元作为原子弹研究经费日,美国政府正式制定了原子弹研究计划,取名为“曼哈顿工程”,由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建筑部副主任格罗夫斯将军任计划总负责人。格罗夫斯的管区设在田纳西州诺夫斯维尔附近的橡树岭。同时,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一座荒山上,建立起了有12.5万人的巨大的原子武器研究工厂。当时,为“曼哈顿工程”制定了两条原则:一是要保证原子弹在战争结束之前提供给美**队使用;二是要赶在德国人前面制造出原子弹。

    1945年7月16日清晨5时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区爆炸成功。其实韩云华知道,直到德国纳粹投降也没有制造出原子弹。而德国的核计划早就废弃了,原因吗很简单,但由于空袭和电力、物资匮乏等原因,德国的核计划研制工作进展缓慢。所以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于是纳粹当局早在1942年6月就已放弃把研制原子弹的计划纳入优先考虑之列。另外德国核计划放弃的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这些,而是希特勒对任何在6个月内拿不出成果的武器都不感兴趣。他太狂妄了,相信自己的闪电战可以征服全世界,没有耐心等待原子弹问世。

    核武器的威力实在太大了,韩云华不希望这种毁灭性武器在世界上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存在那已经使得战争中伤亡越来越多。一战的时候由于机枪的使用而使得伤亡人数大增,在索姆河战役中,当英法联军冲向德军阵地时,被德军数百挺的机枪扫射,英军一天中伤亡了近6万人。举世震惊。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是人类前所未有的灾难,人类竟然可以这样高效率。大规模的屠杀生命。

    二战时期同样如此,由于战争的推动,重炮、坦克等等全部得到了大规模应运,血肉之躯又怎么能抵挡得住这些钢铁机器的猎杀,二战的伤亡数字足以说明一切。要是人类再将原子弹这种武器作为常规武器的话,那么韩云华不敢想象世界会不会由此而毁灭。

    尽管韩云华知道,在二十一世纪世界并未因此而毁灭,但是那还是核武器出现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核武器会不会毁灭世界韩云华不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这种毁灭性武器出现在世界上。

    关于这一点韩云华相信很多人都是赞同的,“1945年7月26日,安装在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的铀235弹体,由美国重型巡洋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在大批飞机和潜艇的护送下运抵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的

    大风小说和经济上无条件投降的政策。参加柏林战役的有: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波罗的海舰队一部,空军远程航空兵第18集团军,国土防空军及第聂伯河区舰队。此外,还有波兰第1、2集团军。苏军集团共有162个步兵师和骑兵师,21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250万人。火炮和追击炮约4.2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余辆、作战飞机7500架。这样就造成了数倍于德军的优势:人员比德军多炮兵多3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飞机多各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的对德军优势更大

    苏军在战前制定的作战计划规定。苏军计划以三路进击柏林,以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作为最强大的集团和攻击的先头部队突破奥德河东、西两岸防线和附近若干地段,从东面攻击。以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前出到尼斯河东岸的南部直到苏台德山麓,从南面攻击。以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前进到奥德河下游,从北面攻击。

    就整体战略而言,苏军将会在宽大正面实施数个猛烈突击,合围柏林集团,同时予以分割,逐一消灭。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特别重视时间这一因素,要求战役高速度进行。在12—15昼夜内结束。各方面军司令根据大本营的企图定下了决心。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奉命以第47集团军、突击第3集团军、突击第5集团军和近卫第8集团军的兵力从屈斯特林登陆场实施主要突击,于战役第一日突破第一、第二防御地带,保障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进入交战。至战役第六日,方面军主要集团应攻占柏林,尔后,突击第3集团军辖坦克第9军务于第八昼夜进至柏林以西地域;第47集团军则于第十一日前出易北河一线。第61集团军和波兰第1集团军的兵力在屈斯特林以北,而第69、第33集团军和近卫骑兵第2军的兵力在屈斯特林以南分别实施辅助突击。第3集团军为方面军第二梯队。近卫骑兵第7军担任预备队。步兵和坦克应利用夜暗于拂晓前1.5—2小时,在30分钟炮火准备之后发起冲击。

    7月16日清晨,战斗以炮击揭幕,数以千计的大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开始炮轰德军阵地。炮击持续了数天之久。同时英美联军也从柏林西部发起攻击,数以万计的火炮向着德军发起了猛轰,每小时落在德军阵地上的炮弹超过二十吨。

    日出前,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越过奥得河展开攻击。同日清早,乌克兰第1方面军也越过尼斯河展开攻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虽然军力强大。但分配予它的任务比较困难,更要面对大部份德军。

    历史上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进攻一败涂地。因为当时海因里希已预料到红军进攻,早于红军炮击前已经把第一道防线的兵力彻回。红军原本有意用143盏探射灯的灯光扰乱德国守军的视线,却因为早晨的浓雾而分散,反而让德军看清楚红军的编队。而沼泽地亦妨碍了红军的攻势,还暴露在德军炮火之下,红军死伤枕藉。缓慢的推进令朱可夫感到挫败,他收到斯大林的命令,把原本计划直至有突破性进展才动员的后备军也投入战斗。到傍晚时,红军前进了大概6公里并取得一些地区,但德军防线仍然原封未动。

    但是由于现在进攻的时间发生了变化,而且又有了美英联军的帮助,苏军进展极为顺利。虽然防守的德军反击的极为勇敢,但是最终经受不住苏军狂潮般的冲击,开始向柏林市区方向退却,7月18日晨,苏军终于攻占了泽洛夫高地,歼灭守敌近3万人,并继续向柏林城挺进。20日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先头部队第3突击集团军在库兹涅佐夫上将的率领下,抵达柏林近郊,使整个柏林城市区处于其榴弹炮和加农炮的射程之内。20日下午1时30分,苏军的地面炮兵群首次向柏林城内轰击。

    7月29日突入柏林中心区,与德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巷战极为惨烈,整整4天的巷战才使得盟军进入柏林的核心区域,3日下午开始强攻国会大厦。8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15日柏林卫戍司令H.魏德林将军率部投降。20日德军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在柏林签署向苏军和盟国远征军无条件投降书。整个战役,苏军共消灭德军70个步兵师,23个装甲师和摩托化师,歼灭德军近70万人,其中俘获官兵约48万人,缴获火炮86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余辆、飞机500架。苏军伤亡40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辆、火炮1220门和飞机527架。以美英为主的盟军西欧部队也伤亡不小,但是由于进攻柏林的主力是苏军,所以他们的伤亡要略小一点。柏林战役的结局以及德国的投降,标志着法西斯德国的灭亡、苏德战争和欧洲战争的终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