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回到大明当才子 > 第170章 再回京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因张大少爷的消息灵通和性格奸猾卑劣,忽然收到魏忠贤急召自己回京述职的命令,又怎么能猜不到自己这次回京肯定会和陕西农民起义有关?唯一让张大少爷郁闷的是,魏忠贤宣召自己回京的借口,竟然和张嫣一模一样,没有半点创意——古往今来,海内海外,有一个外放巡抚不到半年时间就回京述职两次的吗?这不知道内幕的人,指不定还以为张大少爷这个抚台当得太离谱办事也太差劲,所以才三天两头被叫回京城挨训,这叫张大少爷的面子往那里搁?

    郁闷归郁闷,魏忠贤的命令又不能不听,先粗暴打发走了死皮赖脸留在蓟门的陆万龄夫妻,又匆匆交托了公务军务给付之一、满桂和宋献策等人,第二天清晨张大少爷就领着二十个亲兵离开蓟门,快马加鞭赶回京城。还好,蓟门距离京城也就是一天的路程,出发的当天傍晚,也就是天启六年的腊月二十三的傍晚,张大少爷一行就回到了城中。进得城来,张大少爷没先回家,仅是派人回家报个信,又领着张石头等人带上送给魏良卿和傅应星等人的礼物,马不停蹄的赶赴魏染胡同拜见魏忠贤——很幸运的是,向来比张大少爷还忙的魏忠贤刚好在家。

    张大少爷确实是越来越得魏忠贤重视和信任了,听说张大少爷回来,正在处理崔呈秀和冯铨纷争的魏忠贤竟然扔下这两个阉党巨头,亲自到门前迎接张大少爷。见此情景,刚才还在为了一个吏部主事职位的安插权吵得天翻地覆的崔呈秀和冯铨面面相窥,暗暗庆幸张大少爷是主动要求外放为官,否则张大少爷要是留在京城里任职,阉党中还有他们俩混的份吗?——当然了,如果崔呈秀和冯铨知道魏忠贤之所以同意把张大少爷外放任职,就是为了让张大少爷避开阉党内部的斗争漩涡,从容建立自己的势力,恐怕崔呈秀和冯铨更会妒忌得眼珠都子瞪出来。

    “孩儿何德何能,竟敢有劳亲爹亲自出迎?孩儿愧不敢当,死罪,死罪。”张大少爷也没想到魏忠贤回亲自到大门口来迎接自己,吓得赶紧双膝跪下磕头,努力把自己受宠若惊的心情表情出来。魏忠贤则大笑着搀起张大少爷,拍着张大少爷的肩膀慈爱的说道:“猴崽子,你在外面给咱家争气,咱家亲自迎接你一下又有什么打紧?咱家可是听说了,建奴和科尔沁鞑靼的军队勾搭在喀喇泌草原的时候,曾经打过蓟门长城的算盘,可是你的旗号在喜峰口一打,建奴和科尔沁鞑靼就全吓跑了——有你这么一个文武双全的儿子,咱家在朝廷里说话的声音也要大上一些是不是?”

    “多谢亲爹夸奖,其实这也是亲爹的威名所致,建奴和科尔沁鞑靼听说亲爹考虑往蓟门增兵,这才吓跑的,孩儿不过是跟着沾亲爹的光而已。”张大少爷嘴上象涂了蜜一样的甜,心里却非常清楚,建奴和科尔沁军队会师打鸡,之所以没有向蓟门长城发动进攻,是因为他们准备不足,事先根本就没考虑过攻打蓟门,事后就算临时起意,也没时间去准备粮草军械和攻城武器。直到此时,张大少爷才抽出空向崔呈秀和冯铨打招呼,“崔兄,冯大人,你们也来了?天这么黑了,今天的政务还没办完?”

    “甭理这两个混帐,为了一个吏部稽勋司主事的人选,已经在咱家吵了半个多时辰了,还没吵完。”魏忠贤怒气冲冲的喝道。崔呈秀和冯铨一起低头表示懊悔,同时崔呈秀向张大少爷连使眼色,示意张大少爷帮自己说话。张大少爷会意,向冯铨问道:“冯大人,你打算举荐什么人接任吏部稽勋司主事啊?要不要下官给你参考参考?”

    张大少爷绝对不会帮自己说话,这点冯铨当然明白,所以冯铨迟疑了一下刚要推托,崔呈秀却抢着答道:“冯大人打算举荐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前任彬州知州杨名时杨大人出任。杨名时在任彬州三年,连续三年考核都不合格,所以我觉得不太合适,打算举荐前任安东县令王大年出任,王大人在淮南县令两任,颇有政绩,刑名诉讼也十分公正,每年的吏部考核都是优等不说,离任时,当地百姓还给他送了万民伞

    张大少爷微笑点头,心知冯铨也是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举荐的杨名时必然是他的自己人,而崔呈秀担任过淮扬巡抚,安东县令王大年自然也是他的人。稍作盘算后,张大少爷微笑着向魏忠贤说道:“亲爹,孩儿认为,吏部稽勋司主事官职虽小,却是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诸事,事繁责大,不宜提拔官员担任,最好还是平级调任。”

    “咦?”冯铨和崔呈秀都瞪大了眼睛,一起以为张大少爷今天是吃错药了——知州和主事都是正六品,县令则是正七品,张大少爷建议平级调任,可就变成支持冯铨了!魏忠贤也是一楞,问道:“猴崽子,你真这么认为吗?”

    “不错,孩儿是这么认为。”张大少爷郑重点头,又补充道:“不过,既然杨名时杨大人连续三年考核都不合格,那也不合适担任这个位置,干脆让冯大人在吏部那位同乡、吏部考功司主事还没做出决定。”张大少爷松了口气,又暗暗叹息一声,“不过这老……老头,对我真的不错。”

    稍作盘算后,张大少爷咬着牙齿说道:“亲爹,孩儿不想去!”

    “为什么?”魏忠贤花白的眉毛一扬,挥手制止崔呈秀和冯铨的夸张惊叫,平静问道:“说原因,是你没把握?还是想继续练你的兵?”

    “两者皆有。”张大少爷语出惊人,偷看着魏忠贤的脸色说道:“孩儿确实没把握迅速平定陕西贼乱,也想继续练好屠奴军,所以孩儿不想去陕西。”

    “你在战场上连建奴都不怕,竟然说没把握迅速平定陕西贼乱?”魏忠贤疑惑问道:“连你都没把握平定陕西贼乱,那谁还有把握平定这场贼乱?”

    张大少爷沉默,良久后,张大少爷才缓缓说道:“没有人能迅速平定这次贼乱,也没有人能彻底平息这场贼乱——只有粮食!只有粮食能迅速平定贼乱,也只有粮食才能彻底平息这次贼乱!这次贼乱的根源是饥荒,光靠单纯的武力,是无法平定的。”大风小说

    “探花郎这话太偏颇了吧?”士绅出身的冯铨阴阳怪气的说道:“光靠武力无法平定这场贼乱?把造反作乱的反贼全杀了,不就平定了?”

    “闭嘴!不懂就不要胡说八道!”农民出身的魏忠贤向呵斥冯铨,又眨巴着绿豆眼向张大少爷问道:“猴崽子,你是想说,这次的陕西贼乱,即便用军队镇压也无济于事?就算把反贼全杀光了,陕西的百姓没有吃的,还是得继续起来造反,重新又变成反贼?唯一的办法,就是迅速调拨粮食赈济陕西灾民,让陕西的老百姓有一口吃的,才不会跟着反贼走,贼乱才有可能彻底平定?”

    张大少爷点头,难得发自内心的说道:“亲爹,满朝百官之中,恐怕也只有你懂这个道理。”

    “咱家懂这个道理,又有什么屁用?”面对张大少爷的衷心称赞,魏忠贤脸上却没有半点喜悦,表情阴郁的说道:“咱家拿得出那么多银子钱粮抚恤灾民吗?陕西已经连旱了六年了,几百万百姓至少有九成是灾民饥民,赈济他们得要多少石粮食?再加上路途运输耗损,又得加上一倍,咱家就是把国库都掏空了,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去采卖粮食赈济。就这,咱家都还没有算上地方官员中饱私囊的那部分!”

    “还有山西和河南,也是旱了不少年份了。”张大少爷阴阴的补充道:“这两个地方的灾民加起来,比陕西的人口只多不少,只安抚陕西饥民,他们能服气吗?”

    魏忠贤不再说话,勉强听懂了一些的冯铨则不服气的说道:“依探花郎这么说,这次贼乱就没有办法能平定了?那这陕西的乱贼,到底是剿还是不剿啊?”崔呈秀也问道:“探花郎,这里就你最懂军务,你说说,除了赈济百姓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法子彻底平定这场贼乱?最起码,先把这次的贼乱蔓延势头打下去。”

    “办法嘛……。”张大少爷欲言又止,看了看魏忠贤。魏忠贤会意,扔下筷子站起来说道:“好了,今天就先议到这里,咱家累了,你们都先回吧,有什么事明天再议。”

    魏忠贤发了话,崔呈秀和冯铨不管吃饱没吃饱都不敢不走,和张大少爷一起起身向魏忠贤告别,魏忠贤也没有送。和崔呈秀并肩走出大厅的时候,张大少爷看了看走在前面的冯铨,向崔呈秀低声说道:“崔兄,你知道兄弟生平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吗?”

    “是什么?”崔呈秀随口问道。张大少爷微笑着低声说道:“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赶快平定辽东建奴,陕西乱贼,还天下以太平,顺便挣一些荣华富贵。将来最大的愿望嘛,就是到人间天堂的江南去享受上几十年,江南的美酒和美女,都是兄弟的最爱,北京这边风沙太大,要兄弟长年久住,实在有些受不了啊。”

    “真的?张兄弟舍得这富贵繁华的京城?”崔呈秀瞟了张大少爷一眼,对张大少爷话里的暗示将信将疑。张大少爷微笑点头,长叹一口气说道:“到那时候,崔兄位居首辅,兄弟我远在外乡,朝廷里有什么事,还要指望崔兄你眷顾周全啊。”说到这,张大少爷又微笑着说道:“听是崔兄的大公子崔铎已然成年,科途却屡屡不利,崔兄有没有想过让他投笔从戎,到小弟麾下任事?”

    崔呈秀沉默良久,直到走到魏府大门门口,崔呈秀才点头微笑说道:“也好,我回去问问犬子的意思,如果他愿意弃文从武,还请兄弟多多眷照。”说到这,崔呈秀向背后一努嘴,微笑道:“张兄弟,送到大门口就行了,九千岁还在等你回话,快回去吧。”

    和张大少爷预料的一样,冯铨的轿子没走多远就停了下来,等到崔呈秀轿子经过的时候,冯铨出轿拦住崔呈秀的轿子,凑到轿窗旁边,笑着说道:“崔大人,二更都还没到,回家也睡不着,到兄弟家里小坐片刻,喝上几杯,不知崔兄可否赏脸?”

    “多谢冯大人,但我已经累了,想早点休息。”崔呈秀摇头拒绝,吩咐道:“起轿,走吧。”(未完待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