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假太监:从攻略贵妃开始 > 第一百六十一章 兴师问罪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奇珍阁大门外。

    当日开业用的高台,今日被重新启用。

    彩旗飘飘,红毯依旧。

    一个多月前,东宫隆重推出玻璃制品。

    以先声夺人的方式,在京城引起巨大轰动。

    但今天的煤炭推广,并没有提前搞宣传。

    杨辰和司马飞燕联袂而来。

    高台前也围了上千人了。

    封丘人喜欢看热闹,奇珍阁的热闹本来就是风向标。

    从十一月起,买卖玻璃,已经不限定贵宾牌了。

    普通人也可以进去逛一逛。

    但是,需要缴纳十两银子的保证金。

    防止闲人进去太多,挤不下。

    你就算去逛一圈,什么东西都不买,保证金也会退还。

    能随手拿出十两银子的,也不算穷了。

    如今的奇珍阁,售卖的主体,还是玻璃制品。

    但也加入了不少中原之外的奇货。

    大理的金、玉佛像、翡翠、香料、犀角、鳄鱼皮包……

    辽国、西域的宝石、玛瑙、骨雕、佛珠、手串……

    扶桑国的金银饰品、刀剑、漆器,珍珠、鲨鱼皮靠……

    这样做,各国客商也很欢迎。

    他们要大批吃进玻璃制品,付现银多有不便。

    于是,杨辰贴心的推出了以货易货的方式。

    当然,奇珍阁拿到的各国特产,价格肯定很低。

    摆出来零售,利润最少得翻一番。

    人家愿意么?

    当然愿意。

    经商,快进快出也是很好的策略。

    无非不过是多跑几次罢了。

    还减少了货物积压的风险。

    奇珍阁哪些货品卖得好,下次多运些过来就行了。

    能快速地把玻璃制品拿到手,送回国,银钱周转也更快。

    到了这个时候,奇珍阁才算是名副其实了。

    无论档次,还是奇珍异宝的数量。

    京城无出其右者。

    每天接待的顾客成千上万。

    朝廷只能拿到玻璃制品的九成利润。

    其他物品的售卖,东宫严格遵从十五税一的原则。

    想要利润?门儿都没有。

    韩中富几次想要分一杯羹,都被司马飞燕果断拒绝。

    今天的蜂窝煤展销,单单那些标语就很醒目了。

    “东宫煤炭,取暖做饭。”

    “干净清洁,无毒无患。”

    “东宫煤炭,烧水取暖。”

    “送货上门,安全方便。”

    杨辰站在高台上,举着铁皮卷成的小喇叭。

    高亢的声音传出老远。

    “京城的老少爷们。”

    “今天,东宫又给大家推出好东西了。”

    “所有人都知道,石炭比柴禾更耐烧。残渣也少。”

    “唯一的缺点就是,它的烟雾中含有致毒成分。”

    “不过没关系,咱们东宫,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努力。”

    “已经解决了这个难题!”

    “轰!”

    围观的人群顿时哗然。

    这么厉害?

    传说石炭有毒,都几百年了。

    东宫说解决就解决了?

    突兀的,人群中传来一声大吼。

    “姓杨的,你在说谎!”

    一帮虎背熊腰的黑衣大汉开道。

    三个人大张旗鼓地来到台前。

    司马飞燕握剑的手都紧了紧。

    混蛋!

    又是梁赞这个老不死。

    偏偏他背后还站着身穿便服,脸色阴沉的皇帝。

    王城元也随侍在侧。

    要不然,长公主早就发飙了。

    看来,惊动甚大啊!

    皇帝来得这么快?

    搞不好,就是梁赞这老东西通风报信,添油加醋。

    司马飞燕看到皇帝摆了摆手。

    那意思是不需要参拜了。

    你们继续玩,朕就想看看。

    你们能折腾出什么花儿来?

    要是出了事故。

    哼哼!

    就别怪朕出手重了。

    “怎么办?”

    司马飞燕低声询问,她有些紧张。

    杨辰转头低笑道。

    “放心!”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已!”

    底下的百姓议论声更大了。

    “这谁啊?气势汹汹的,东宫的对头?”

    “哎哎,你关心这个干嘛?最重要的是石炭。”

    “对对对,咱们关心的,是否还有毒性?”

    “如果东宫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那真是利在千秋啊!”

    有人好奇地问道。

    “兄台,此言怎讲?”

    那位明显是饱学之士的老头摇头晃脑道。

    “诸位,树木生长可赶不上咱们的砍伐。”

    “三十年前,封丘郊外,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

    “现在呢,除了人工种植的树木之外,哪里不是光秃秃的?”

    “咱们用的木炭,柴禾从哪里来?”

    “都是十几里外运来的。”

    “再过三十年呢?”

    “到时候,三十文一担的柴禾,你们还买得到?”

    确实如此。

    樵夫砍柴,来去三十里,进封丘城贩卖。

    披星戴月,每天赚的钱,暂时只能养家糊口。

    可路程延长一半儿呢?

    他们养不活自己了,柴禾的价格不得上涨?

    木炭好说一些,不占地方,可以从外地运来。

    但烧柴做饭,谁舍得用更贵的木炭?

    杨辰面不改色地道:“说没说谎,不重要。”

    “重要的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他指着堆得高高的黑色煤块道。

    “这是东宫研制的蜂窝煤,有专门的炉具配套。”

    “现在,咱们点燃十个炉子。”

    “怕中毒的,可以站远些!”

    “刷!”

    还真有不少人,吓得连连后退。

    却也有更多的人往前拥,很想瞧个真切。

    毕竟东宫长史,和堂堂长公主还在台上呢。

    人家都不怕中毒。

    咱们隔得更远,怕个屁呀。

    几位女兵抬过来一个大火盆。

    里面的木炭烧的正旺。

    然后,十个筒子似的铁皮炉,一字儿排开。

    放入燃烧的木炭,再加入一个个蜂窝煤。

    渐渐地,青褐色烟雾升起来。

    杨辰不失时机地大声道。

    “经过特殊处理的蜂窝煤,燃烧充分。”

    “已经大大降低了石炭中的有害成分。”

    “当然,刚点燃的时候,你可以放在室外。”

    接着,他拿起一个喇叭口铁皮筒子罩在炉子上。

    “当然,利用咱们的铁皮管道,一样可以排烟。”

    “家里的大炕和灶,本来就有烟囱。”

    “倒是省了铁皮管,这一点,根据各家的实际情况而定。”

    慢慢的,随着蜂窝煤的充分燃烧。

    外放的烟气越来越少,几乎看不见了。

    蓝色的火苗跳动不已,很是旺盛。

    司马飞燕狡黠地笑了笑,一步跳下台,拽着梁赞就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