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假太监:从攻略贵妃开始 > 第四百五十二章 欣然接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官做到寇确这种位置,也算位极人臣了。

    无论大周还是如今的大晋,路这一级的行政单位。

    却不一定会派总管。

    比如当初的河东,就没有河东总管。

    而是由阵亡的太原知府蒋文成,代管各府各县。

    他只能算河东路的文官之首,武将却另行其事。

    南方各路一样如此,朝廷不得防着一路总管做大?

    寇确总管河北,是因为西厂已经确认辽军即将南下。

    文武分治,一盘散沙,肯定不利于抗敌。

    凡事有利有弊。

    寇确去河北,时间太晚了。

    他还没有理清错综复杂的政务,协调好大小军头。

    辽皇带着几十万大军就踏过北沟河了。

    等他急匆匆北上,被困在雄州后。

    整个河北路又变成一盘散沙,最终被辽军各个击破。

    在杨辰看来,丢掉河北路,错不在寇确。

    最大的失误,得归咎于大晋朝廷,错在皇帝司马锐。

    原本大晋的实力,就弱于辽国。

    还指望寇确以一路之地去对抗一国?

    但最大的可能就,寇确与河北路,都是朝廷的弃子。

    司马铭知道无论如何,河北路都守不住。

    他真正指望的,还是黄江防线。

    寇确坚持的越久,朝廷编练新兵,整顿河防的时间就越充足。

    当然,大多数人甘愿当鸵鸟。

    以为辽国的野心没那么大。

    吞下整个河北路就够了,饮马黄江就算极致。

    结果,人家却马踏江南了。

    一鼓作气,把大晋京畿打得稀里哗啦。

    自大周到大晋,封丘都是京城,民间积蓄了海量的财富。

    全被辽军席卷跑了。

    好在,杨辰出手够快。

    眼瞅着,这笔财富还是跑不出中原之地。

    “好了!”

    杨辰双手下压,制止了大家的讨论。

    “寇确愿意出任河东路总管,很好!”

    “正好可以挡住朝廷那帮人的蠢蠢欲动。”

    “名义上,老寇也是大晋屈指可数的干才嘛!”

    “下面各府县的文官,就有他去张罗吧!”

    “秦丽婉还是隐于寇老蔫儿的背后,总揽后勤比较合适。”

    几位大将纷纷点头。

    虽说秦丽婉的本事不俗,日月新军内部也服气。

    但也不能把她推出去总管河东不是?

    杨辰目前的身份,还是太监呢。

    在座的,除了有限的几个人,知道他大周太子的身份。

    魏无涯,沐春,韩天野,以及其他各师的副职都还蒙在鼓里。

    如今,也不适合公开。

    总不能让一个太监总管河东?

    尽管这个太监是假的。

    当初,童胜督战雁门关,就是先帝司马铭力排众议。

    后来,这家伙还不是跟辽人苟合,放弃雁门跑河南去造反了?

    所以,杨辰当东宫长史没问题。

    指挥东宫人马作战,外人也管不着。

    可一旦他当了河东路总管,叽叽歪歪的人就多了去了。

    剩下一个邱逍遥,他顶着个大周遗民,大晋土匪的帽子。

    占据西南几个府,朝廷鞭长莫及,捏着比也就认了。

    如果让他总管河东。

    司马锐的王府军,搞不好都得急吼吼地跨过河东来抢地盘。

    三十万人马打洛阳,久攻不下。

    其中不乏磨洋工的可能,多半是司马锐不愿意强攻,折损太大。

    真要是河东归了邱逍遥,让这家伙竖起前朝的大旗。

    你看司马锐急不急?

    秦武问道。

    “大人,天雄军何时整编?”

    “加上井陉的留守人马,八万可不是小数。”

    杨辰摩挲着光洁的下巴沉吟道。

    “正因为人太多,所有更得慎重。”

    “整编沐春他们这几千人的法子,肯定不适合。”

    “远山,你回去明确告诉寇确、韩忠。”

    “天雄军的兵员,肯定要打散的。”

    “千户以上的军官都得集中培训,起码一个月吧?”

    “不过,先让向东的暂一师接过天雄军的全部后勤。”

    “军饷和伙食,先跟咱们统一,并派出军官同步化训练吧!”

    “骑射和步操,缺一不可!”

    “先给八万匹战马,咱们不缺这个!”

    冯远山点点头笑道。

    “欲速则不达。”

    “目前,天雄军对雁门关保持围而不攻的态势。”

    “确实,可以先一步操练起来。”

    “凤凰军城的兵工生产扩大不少。”

    “已经达到月产三万套具甲的标准了。”

    “是不是先发下去?”

    杨辰摆摆手。

    “急什么?”

    “先存放着。”

    “整编后,统一发放!”

    司马飞燕来信说,又在陈留五县招了十万新兵。

    指望崔各庄提供具甲,是没指望了。

    杨辰总不能阻止长公主扩军吧?

    丹水寨一战,司马飞莺弄回去十几万匹战马。

    两姐妹不大干一场才怪呢!

    “告诉秦丽婉。”

    “我们日月新军的规模不小了。”

    “黄泽寨,乐平山寨留下一两千维持治安的部队就行。”

    “其余人全部去凤凰山,先把具甲生产提高到月产五万套再说。”

    嘶嘶嘶!

    一帮军将闻言,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

    长史大人发狠了啊!

    直接动用两个暂编师去搞军备生产?

    确实有必要。

    天雄军八万人一旦整编,总不能还用辽军的制式装备吧?

    九月十七日一早。

    三路兵马齐出。

    追击,继续。

    太原城北门。

    秦丽婉有些憔悴,她看到寇确到来,还是很开心的。

    “寇大人,拿下太原,辽军兵败如山倒。”

    “榆次,辽州,武乡,汾州,石州等地传首而定。”

    “几十个县等着接收,军方根本忙不过来。”

    “就指望您这政务高手出马呢!”

    寇确斗鸡眼都笑圆了。

    “哈哈哈,连汾州,石州都拿下了?”

    “邱若素这丫头,干得不赖。”

    “杨辰玩得很高明嘛!”

    “放心,老夫出马,一个顶仨!”

    “好歹,咱老家也是河东的。”

    “各地都缺知府,县令是吧?”

    “小事儿!”

    “容老夫写一批书信。”

    “那帮闲云野鹤多半还活着。”

    “老躲在山林里干甚?”

    “统统给老夫出来,河山光复,正是我辈出力的时候。”

    秦丽婉莞尔笑了。

    果然,启用寇老蔫儿这步棋,走对了。

    以他老人家的阅历和交际水平。

    那些隐于山林,躬耕于田亩的才智之士,还不得一呼百应?

    单靠日月新军搞举荐制。

    鱼虾混杂,还真不可取。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