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逆子叛国 > 第23章 整编军队,设军衔制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泰虽然捏着鼻子同意到宁州参礼,可他不像其他人那么积极赶路。

    在长安,把肥硕的身躯塞进马车,晃晃荡荡到洛阳;

    再把肥硕的身躯塞进船里,沿着大云河,悠哉悠哉到了幽州;

    再把肥硕的身躯塞进马车,晃晃荡荡赶往宁州城。

    当李泰带着随从在路上磨磨蹭蹭消磨时间时,李恪派出的几路大军,已经在东西跨度2000多里的草原上,来来回回刮了好几遍篦子。

    有几个部落酋长逃往契丹和?北部的乌洛浑,乌洛浑被契丹逼迫着一同抵抗宁州军。

    最终,苏定方把军队人数只有几千的乌洛浑,捎带手给消灭了。

    本来乌洛浑平时受更北部的室韦保护,可室韦军队看到杀气腾腾的宁州军时,聪明的选择了撤军。

    贞观八年九月二十五,大军凯旋。

    六路大军,总计掳获部众6万多户,俘虏约5万5千余人,羊320多万只,牛约47万头,马约33万匹,驼约3万峰。

    另外,解救汉人奴隶7万多人。这些都是库莫奚和契丹,历年来从大唐边境掳掠走的边民。

    库莫奚之地,契丹之地,?之地,乌洛浑之地,尽数落入李恪手中。

    所占领的地区,从方圆1800里,激增到了方圆4500多里!(周长)

    通过这次出击,其他将领也对苏定方,刘仁轨,程务挺、裴行俭四人的统率能力敬佩不已。

    在战斗过程中,他们曾互相寻求帮助打配合,进行大范围的合围歼灭战,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他们才明白了李恪为什么要让几个降将独自领兵。

    一开始,对于李恪安排的苏定方、刘仁轨独自队,8名都尉还颇有微词,可慢慢的就再也没有一丝异义了。而且还对李恪的识人能力,由衷的拜服。

    最兴奋的要数苏定方、刘仁轨两人了,当初李恪让他们独立统兵,他们感动的稀里哗啦,同时也倍感压力。

    感动的是因为,他们可是降将啊,刚投降没几天,吴王殿下就给予他们独自统兵的权力,这是多么大的信任!

    而且是奔赴上千里之外,所有军事行动可以自决。这种情况下,他们可以划水、可以带兵跑回大唐,甚至也可以找地方抢下一块地盘做个逍遥快乐的酋长。

    这份信任一度压的他们俩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如今有了丰硕的战果,他们终于可以放下心中那块大石了。

    庆功会上,李恪宣布了几项关于军队的改变。

    第一项就是:

    整编宁州所有军队,统一命名为,天宁军。

    以后,宁国军事力量的名称,就叫,天宁军。

    天宁军改编后的军队,从职能上,分为两类:戍边部队和野战部队。

    戍边部队命名为八荒军,各营以镇守方位为名,计划满员各营5000人。其中:

    乾字营,镇守营州方向;

    巽字营,镇守幽州方向;

    坎字营,镇守定襄都督府方向;

    艮字营,镇守薛延陀方向;

    坤字营,镇守室韦方向;

    震字营,镇守??方向;

    离字营、兑字营,镇守高句丽方向。

    野战部队,组建六支精锐军,计划满员每军1万人,分别命名为:

    骠武军,骁武军,威武军,忠武军,昭武军,宣武军。

    设立大元帅府,李恪任大元帅。戍边部队与野战部队,全部归大元帅府统领。

    大元帅府之下设:

    枢密院,负责战术参谋、战略谋划,军队整编,轮戍换防等;

    作训院,负责兵士的日常训练,非战时管理;

    军都院,负责军队中的各方面的监察工作;

    军法院,负责兵士、将领的刑罚事项;

    后勤院,负责粮草、辎重等多种物品的供应和运输,以及粮道畅通、营垒搭建、伤兵医治等工作;

    皇泽院,负责作战动员、军心鼓舞;情绪、心理调节;提高兵士忠诚度;军属照顾等。(政委、指导员,制胜法宝,这个必须得有!)

    另外,李恪自己原来的吴王府1000护卫,扩充改编为神武四卫。

    即:青龙卫,白虎卫,朱雀卫,玄武卫。分别把守王宫四个方向。

    再组建一支自己的亲军,计划满员1万人。

    第二项,就是建立军衔制度。

    衔阶共将官、校官、尉官、士官、普通兵士等五层十九阶:

    将官:上将,大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大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大尉,中尉,少尉;

    士官:上士,大士,中士,睿士;

    普通兵士:武士、勇士、卫士。

    唐十六卫中,每卫有上将军、大将军,将军的等级,因此,这个时代里,“上”位于“大”前,排序不完全同于后世。

    如今的大唐是没有军衔制度的,类似的是散官制度,有文散官和武散官。散官只是对功劳、贡献的一种封赏,还不能等同于军衔。

    军衔制度,有利于军队的管理、战时指挥;给予了将士明确的晋升路径和通道,防止将士靠效忠长官换取晋升,从而导致军中“山头”林立;提高将士的荣誉感、凝聚力。

    另外,还可以依据军衔作为军队兵士的俸禄标准。

    没错,李恪这次的改革就是要抛弃大唐的府兵制,改用征兵制。

    府兵制,符合年龄、健康、身份条件的男子,必须来服役,而且要自带武器。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到军队中去,而是有编排次序的轮番服役。

    轮到你去服役了,就收拾行李、武器,到指定的地点去报道,这就叫上番。轮不到自己的时候,就在家种地。

    募兵制,由国家统一招募职业军人,军人成为职业,不用在服役的间隙里种田,由国家统一配发服装、兵器,发放俸禄。

    可以看出,幕兵制相比府兵制,能够显著提高百姓的参军意愿,大大提升将士的战斗力。

    但也有缺点,缺点就是,烧钱啊!

    第三项,是设立两个由李恪直接管辖的机构:

    军器监,负责型兵器、铠甲、器械的研发,督造。

    军马监,负责战马的驯养、繁育,及全国马政。

    第四项,是宣布,建立皇家军事学院,由李恪任院长。

    学院分为陆军部和海军部。

    后世的某内陆草原国家,就拥有海军。因此,事实证明,虽然目前的宁国,完全是一个内陆国,但不影响拥有海军啊!

    所以,皇家军事学院海军部,必须安排!

    第五项,公布了天宁军军旗样式,以及下辖各军的军旗样式。

    之后,进行了授衔仪式。

    雷良发、闻成松、耿思承、伍弘、赖世宏、屠志、单天和、裴山等原折冲都尉,苏定方、刘仁轨、裴行俭、程务挺等原唐将领,都被授衔上校。

    八名从四品下的原折冲都尉连升三级,而几位原唐将领,就不止升两级了。

    如今的上校,品级为正四品上。

    刘仁轨本是正五品上的郎将,而裴行俭只是从六品上的校尉,刘仁轨只是正七品上的仓曹参军。

    因此,最小跨度的苏定方升了4级,按照刘仁轨临时封的正四品下的中郎,他也比在大唐的品级升的一级,

    最大跨度的是刘仁轨,连升12级。

    苏定方、刘仁轨、裴行俭、程务挺四人,紧紧攥着拳头,牙关紧咬,脸上的肌肉颤抖着。感恩、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唯有以后拼死报效了。

    李恪自己的王府护卫左右典军,柴彪、曹腾、沙进、岑雄,也分别授衔上校、大校。

    窦贵元也被授为上校,激动他嘴唇子直哆嗦,谢恩时声音直发颤。

    他原本以为,军衔这种事,上阵厮杀的将军们才有。没想到自己一个一直负责后勤的文职人员,也会被授衔。

    其他将领也都有迁升,在场所有人无不兴奋异常。

    “这次清剿行动,取得如此成绩,全靠将士用命搏杀,本王在这里,敬诸将士一杯。”李恪说着,举杯而立。

    同席的将领,立即起身。

    好家伙!国王给自己敬酒,这可以八辈子积来的荣耀,这事必须写进家谱!

    “殿下请!”

    “诸将请!”

    一番豪饮,李恪又交代道,

    “新的制度刚刚颁布下来,框架刚刚搭建起来,诸位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不过,本王希望,这个适应的时间越短越好,尽快让这套系统运转起来!”

    “当它真正运转起来后,你们会发现,它能爆发出完全超乎你想象的巨大能量!”

    “希望诸将,精诚团结,再立新功,!”李恪再次举杯。

    “愿为殿下效死!”

    “愿为殿下效死!”

    “愿为殿下效死!”

    众将齐齐举杯,豪饮!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