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逆子叛国 > 第37章 薛仁贵的执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看着李恪惊诧的眼神,薛仁贵羞涩道:

    “大王勿怪,礼,最近几年生活越发窘迫,每天都在为养家糊口思虑,所以看到这好吃的羊肉,首先想到就是拿去换钱。”

    原来是这样,那就不奇怪了。生活没有着落的人,自然每天想的都是如何搞小钱钱。

    “无妨、无妨!仁贵这个主意不错,倒是给了本王启发。”

    为了避免薛仁贵尴尬,李恪继续道,“宁国最不缺的就是羊了,很大唐羊肉很贵,可以运来换钱,为宁国百姓增加收入。”

    用餐完毕,一行十人出了林子。

    河北道的战事已接近尾声,但战斗没有停止,处在以打促谈的阶段。

    李恪准备回宁城,那里才是他的主场,在那里等着大唐的使者前来谈判。

    出了林子,眼前景色豁然开朗,各色的林木,起伏的山峦,山脚下奔涌东去的桑干河。

    桑干河里,船帆点点。这条桑干河,在幽州东南与永济渠相连,而永济渠正是隋朝开挖的大运河其中一段。

    也就是说,山脚下这条河,可以直通洛阳,也是大唐的一条交通主干道、经济主干道。

    看着天高云淡,千帆点点一眼万里,不由得让人心情舒畅,胸怀开阔,心绪翻飞。

    环视四周,李恪诗兴大发。

    面对美景,作为一个文化人,李恪当然不会一句“卧槽”走天下。

    只见他开口吟诵:

    独立寒秋,桑干东去,太行山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雄师漫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韶光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吟诵完改编自伟人的《沁园春长沙》,身后众人都呆呆的望着李恪。

    “殿下,这首曲子词,你作的?”沙进一激动,又习惯性的叫起了殿下。

    “必须的啊!”李恪一脸浩然正气,坚定的说道。

    “大王之才,礼,实在是佩服!”薛仁贵不仅熟读兵书,诗词当然也有涉猎。

    “我早就说了,我家殿下,是大才!”岑雄神气十足,仿佛刚刚那词是作做的。

    “有感而发,小道耳!走吧,赶路要紧。”李恪摆了摆手,满不在乎的说道。

    脸红是啥,能吃吗,本王不知道!

    李恪邀薛仁贵同行,让薛柳氏带着薛讷坐自己的马车,而李恪与薛仁贵则骑马而行。

    一开始薛柳氏说什么也不肯,薛仁贵也感到惶恐。

    李恪不得不再次摆出宁王的威势,薛柳氏才带着儿子上车。

    这让薛仁贵大为感动。

    “仁贵,有没有读过兵书?”两人边走边聊,李恪明知故问。

    “读过一些。礼一直以来都有投军之志,但家里就我一个男丁,实在走不开,所以也没能成行。”

    “到了宁国后,去军中吧,你去垦田种地,太浪费人才了。家里你不用担心,薛讷的年龄可以入学了,食宿都由学校负责。”

    “柳娘子识字吧?”

    “娘子她是出自书香门第。”

    “那太好了!柳娘子如果愿意,可以到学堂去教书,也可以到工厂做工。无论是教书还是做工,薪俸都比种田好太多?”

    “做工还有薪俸?”

    “当然有!而且还不低呢!回头你们商量一下。不过,最好是教书,宁国现在教书先生是奇缺。”

    “做女先生啊?”

    “女先生怎么了!女人在家相夫教子,既然是“教子”,那不就是做的先生的吗?同样是教书育人,只不过教自己孩子与教他人孩子之别罢了。”

    “大王说的对,是礼愚昧了。”

    李恪三两下就把薛仁贵一家的问题全解决了,没有了后顾之忧,薛仁贵就可以在军中好好干了。

    再加上李恪的宽厚待人与知遇之恩,薛仁贵恐怕要被牢牢绑住了。

    就这样,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李恪又给薛仁贵讲了宁国的军制,薛仁贵又问了李恪拓地千里的过程。

    听的薛仁贵热血沸腾,只恨自己前往宁国动身太晚,没赶上驰骋草原、痛击敌人的机会。

    看着薛仁贵满脸懊恼的表情,李恪直接乐了。

    “你也不用懊恼。你可知,如今的高句丽一直都垂涎中原,况且他们还占着辽东及汉四郡。”

    “虽然他们如今与新罗、百济缠斗不止,可一旦腾出手来,他们立即就会兵锋指向宁国。他们绝对不会允许,身边成长起另一个难以控制的势力的。”

    “到时候,就是你大显身手的高光时刻!”

    薛仁贵听到这里,不再懊恼,反而眼神逐渐清明,转而又是满眼愤恨:

    “那高句丽占我汉家土地,又把我汉家儿郎筑成京观。礼,誓报此仇!否则,死不瞑目!”

    看薛仁贵咬着牙,一字一顿的说着,李恪明白了,难怪历史上,薛仁贵多次把高句丽按在地上狠狠摩擦,原来有如此深的执念。

    这是薛仁贵的执念,又何尝不是自己的执念。

    辽东地区,从战国到西晋的1300多年时间,都是在中原王朝的核心区域,直到中原动乱,后来被高句丽一点点蚕食。

    李恪早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夺回辽东汉地!

    两天以来,一直都在赶路。

    当快要离开蓟州进入宁州时,天空下起了雪,从前一天晚上,一直下到第二天午后还没停。

    雪花稍微小点后,一行人爬上长城,欣赏雪后燕山美景。

    长城随着山势蜿蜒起伏,伸展到视野得尽头。雪中长城,更显铿锵、苍凉、雄浑。

    整个燕山,都被包裹在白色的世界里。

    “薛郎君,过了长城就是宁国了,就是以后我们要守护的地方。”岑雄拍了拍薛仁贵的肩膀说道。

    “岑将军说的是。不过,我们要守护的地方还有很多!”薛仁贵坚毅的目光望向遥远的辽东方向。

    岑雄感觉薛仁贵这个家伙莫名其妙,没搞懂他说的后半句什么意思。

    “殿下,如此美景,您不再来两句?”沙进这话一出口,所有人都转身看向李恪。

    “对呀,洗耳恭听大王佳作。”薛仁贵也笑着说道。

    “嗬,你们以为作词像喝米粥那么简单吗?得好好思量一番才行!”李恪这次准备使用欲扬先抑的装逼策略。

    “那殿下就思量一下,然后再整一首!”岑雄也跟着起哄。

    “再整一首?”

    “嗯,必须的!”

    于是,李恪开始了表演。先是来回踱步,然后站定身体,极目远眺: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魏蜀吴晋,稍逊风骚。一代雄主,前隋高祖,错立储君家国消。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沙进、岑雄:……

    薛仁贵、薛柳氏:……

    如果说,上首词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只是巧合的话,那么,这首词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再次出现,就证明绝不是巧合。

    而是宁王内心的真实流露!

    这两句话,把宁王磅礴雄浑的霸气、舍我其谁的气概,展现的淋漓尽致。

    沙进、岑雄:我家殿下就是牛叉叉!不解释!

    薛仁贵、薛柳氏:宁王,真英雄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