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逆子叛国 > 第123章 长孙无忌的棺材本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良久过后,长孙无忌终于醒来。

    他在梳理着这整件事前前后后的经过。

    十倍于正常价格买到的铁矿,本来准备再涨上十倍、二十倍甚至更多,然后卖给李恪,大捞一笔。

    可没想到,自己的铁矿刚刚到手,随之而来的就是价格暴跌!

    宁城周边发现了特大铁矿?

    怎么会那么巧!

    早不发现,晚不发现,更好赶在这边签好契约,那边就发现!

    这是个坑!巨大的坑!李恪故意挖好了等着他们往里跳得坑!

    紧接着,铸造假银元的作坊也被一锅端!

    这就更证实了自己的猜测!

    这是李恪为了报复铸造假银元而故意设的局。

    太子急需用钱,得知宁国需要海量的铁锭,不可能不动心。

    侯君集本就是个贪财的人,他贪起来,缴获的战利品,他敢贪没大部分,只给李二带回来个零头。

    而自己呢,家里本来就有铁矿的生意,得知这个巨大的好消息后,自然也会想着参与进来。

    可有意愿的不只他们三人,但能量巨大的又有意愿的,可就是他们三人。

    因此,他们三个被坑的最惨!

    实实在在的倾家荡产啊!

    而且名誉扫地!

    “司空总算醒了,事已如此,也不必过于忧愤,就当咱们没听到这个消息。”

    “那宁国银行,说到底,只不过是大唐属国来我唐境,开是一桩生意而已。”

    “大不了,借的钱不还就是了!以我们三人的身份,量他们也不敢闹事。如果闹起来,以后就别想在长安继续做生意了!”

    侯君集没有离开,他不同太子,在司空面前,一个兵部尚书还不够看,他可不敢把长孙无忌晾下不管而离开。

    “唉!事已至此,你还没有明白吗?”长孙无忌摇了摇头。

    “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是李恪设的一个局!就是为了报复我们仿造银元。”

    长孙无忌道。

    侯君集不解:“我们铸造的银元是在大唐流通,又没送到他宁国,与他何干!”

    “怎么没有关系?至少影响他的信誉!百姓最初发现不了银元是假的,时间久了自然能发现,那就会对银元失去信心。”

    “估计他早就已经探得我们银元的铸造地点,之所以一直没有动手,就是为了让我们放松警惕,好狠狠的宰我们一次!”

    “如今,他的目的已经达到,就迫不及待的对作坊下手了,500多口啊,一夜之间,斩杀干净!”

    “那都是吓吓普通人的手段罢了,某可不怕他!你让他来我府上试试,来多少就灭他多少!”侯君集满不在乎的说道。

    “没你想的那么简单!如今你不还他的借款,那就有第二个不还的人出现,长久下去他的银行怎么开下去!”

    “因此,他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事发生,而且还急需有人赖账,也好让他树立一个典型的机会。他现在正需要有个人出来给他配合、让他立威呢!”

    “而且需要的正是一个分量足够的人,太子与你我三人,就是他理想的对象,他如今巴不得我们赖账!你可别傻乎乎的去配合他立威!”

    “他会把我们折腾的凄惨无比,用以震慑其他人。”

    长孙无忌郑重提醒道。

    “没那么严重吧!”侯君集摆了摆手,依然没往心里去。

    长孙无忌只有叹息一声,见侯君集根本就是油盐不进,“你好自为之吧。”

    这就是武人贵文人啊区别,文人是见事不对,就会隐、折衷,甚至委曲求全,以图他日寻到机会,再看开复仇。

    而武人却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坚决不相信南边有墙;就算看到墙了,坚定的认为这墙没自己头铁!

    就算把头撞个稀巴烂、豆腐脑飞溅,也依然会傲娇的嘶吼着:我没输!

    长孙无忌这么劝说侯君集,并不是说他就心甘情愿的吞下这个苦果,绝不会!

    那不符合他老阴货的气质!

    他会选择隐忍,会等待机会。

    如今他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还钱啊!

    这次他不光借了宁国银行的贷款,还借了长孙家族内部以及多个同僚的钱。

    一年内还钱已经没有丝毫可能了。可以确定,自己手里的的那些作为抵押物的矿山,一年后也就是宁国银行的了。

    他们之说所以铸造假银元,而不是假纸币:

    一方面是因为纸币上面有李二的头像,不经李二允许你就去折腾李二头像,有多少脑袋也不够砍的。

    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唐的律法只禁止百姓私铸大唐的开元通宝,可宁国的银元不是大唐的钱啊!

    这就有了一个空子可钻。

    在大唐境内铸造宁国的银元,并不触犯大唐的律法。

    于是他们就肆无忌惮的开始铸造假银元。

    结果就被李恪给盯上了,狠狠坑了一把。

    虽然太子、长孙无忌、侯君集三人做这一切都是悄悄进行的,但还是被很多人知道了。

    并且,凡是在大唐境内发生的事,怎么可能瞒的住李二!

    这等大事,就没有他不知道的,只有他愿不愿意过问其中的细节罢了。

    甘露殿里,民部尚书唐俭,正在汇报着大唐这一年来的各项收支情况。

    “唐卿,你是主管钱币的,最近坊间流传一件关于借贷的大事,你有没有听说?”

    李二手托奏折,装作不经意的问唐俭。

    “借贷的大事?圣上问的是太……,呃,臣也不甚了解。”唐俭欲言又止。

    “噢?那你对欺君之罪有过了解吗?”李二还是若无其事的问道。

    这一句可把唐俭吓惨了,赶紧一揖到地,“圣上恕罪,臣,臣说的是了。”

    “说吧,越详细越好!”

    接着,唐俭就把自己知道的说了一遍。

    宁国突然要铺铁路,需要大量铁,附近各国商人争相购买铁矿,

    太子、司空,兵部尚书,借钱、贷款、强买矿山,矿山暴跌,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不过,铸造假银元的窝点被端的事,唐俭并不知道。

    “没了?”李二问道。

    “没了。”唐俭委屈道,“臣把知道的全说了。”

    “那就没个起因?平白无故,老三会绕这么大一个弯子,挖这么大一个坑?”李二半追问,半自言自语。

    “坑?什么坑?”唐俭问道,“对了,前不久,市面上流通了一部分仿宁国银元的铁钱!”

    “最近宁国银行的人,在大肆宣传辨别真伪的方法。”唐俭补充道。

    李二听了唐俭的话,顿时明了:

    “那就对了!老三从小就不主动惹事,可每次被惹,最后占便宜的都是他!”

    “不过,这逆子这次下手可真够狠的啊!把辅机的棺材本都给坑走了!哈哈哈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