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逆子叛国 > 第291章 回洛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清允的办事效率不错,不到半个月时间,事情已经全部办好。关中所有皇宫,包括正宫太极宫,以及关中的其他离宫,宫女情况都造册完毕。

    姓名、年龄、样貌、身形、品行、性格、专长、出身,何年进宫,是否犯过错,是否受过赏等等,数据类型十分详细。

    这下轮到李恪感叹了,人才啊!

    在李恪给温明轩讲人口普查的意义,以及各项数据可以挖掘出的信息时,清允只是在边上听了听,而后也没有向李恪深入询问。

    可没想到,清允居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很精准的抓住了宫女们需要采集的各项重要数据!

    比如,年龄、样貌、身材……

    最后,清允把一批年龄小、样貌上佳、身形婀娜、品行端正的留了下来,其他全部遣散。

    李恪当然对这一做法相当满意!

    既然一定要有人在自己身边服侍,当然要选看着养眼的了。

    莫名,李恪脑海中弹出一句话:

    “我每天都要看妞,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心情愉悦!

    ……

    由于关内道和陇右道是宁国最后占领并接手的,宁国与大唐的制度又不同,很事情需要政务院各部亲自到场安排工作。

    自从去年逐步占领两道之地后,宁国的各部官员也到了这边。

    如今各项工作动已经理顺了,大部分官员已经去了洛阳,开始了正常工作。

    长安这边还剩下一些琐碎的事情,用到李恪的地方已经不多了,他得去洛阳和老婆孩子们团聚了。

    贞观十四年秋。

    李恪带着小侍女清允,以及亲军神武卫、三千营,前往洛阳。

    一路东行,来到了整修后的洛阳皇宫紫微城西面,老远就能一览其雄姿。

    这做紫微城是隋炀帝建的,但他却没住几年。

    “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于是,洛阳的皇宫就被命名为“紫微城”,也称“紫微宫”。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下诏迁都洛阳,东京宫城紫微城开始建设,由将作大匠宇文恺规划设计,卫尉卿刘权、秘书丞韦万顷监造,一时布下兵夫70万人,60日便已筑成,工速之快乃历代皇宫之最。

    在营建东京时,宇文恺“揣帝心在宏侈,于是东京制度穷极壮丽”。

    宇文恺巧思绝伦,将紫微城建造得“穷极壮丽,自古都邑莫与之比”紫微城便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宫殿建筑群。

    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在东京皇宫紫微城正殿乾阳殿接受万国朝贺,设九宾之礼。隋炀帝作《冬至乾阳殿受朝诗》:“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

    大业十四年(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自立为帝,国号郑,定都洛阳,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二击败王世充,郑亡。

    李二看着前隋紫微城的宫殿,奢华精美的程度让他十分震惊,感叹道:“显耀自己的奢靡,穷尽人世的欲望,国家能不灭亡吗?”

    可是,搞笑的事情发生了。

    后来做了皇帝的李二,有事没事就要东巡,在洛阳一住就是大半年。

    还多次想修缮、增建洛阳皇宫紫微城,不过都被臣下劝住了,别提有多憋屈了!

    也正是在洛阳,刚刚下葬了最爱的老婆还不到一年的李二,听说了有个美貌惊人的武娘子,于是召入后宫封为才人。

    “阿郎,要不,咱们走西门悄悄进去看看吗?”马车上李恪和清允都趴在车窗上看着雄伟壮观的紫微城。

    “算了,文武大臣今天可都在呢,不能让他们看到咱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李恪说着,放下布帘。

    清允掩嘴娇笑。

    收到李恪要到洛阳的消息,大臣们早几天就开始准备迎接的事宜了。

    如今在紫微城的正门外,文武大臣正焦急的张望着缓缓驶来的豪华四轮大马车。

    马车站定。

    “臣等恭迎王上!”管茂心及众臣齐声高呼。

    一名随从立即上前搬出一张下车专用的木凳放至马车前。

    李恪抬脚走下马车,“诸卿辛苦了,在洛阳办公都还习惯吧?”

    “习惯,太好了,我们的官署比在宁城时宽阔太多了!”

    “是啊!我们之前是与几个官署合在一起办公的,如今有了自己的单独的场所!”

    听着众人的回答,李恪微微点头。

    然后在所有臣下面前走了一遍,李恪一边走,一边回应着众臣的行礼。

    而后又走回到马车旁。

    “王上一路劳累,是入宫,还是……”管茂心上前问道。

    天宁军拿下洛阳后,就一直在改造洛阳城,李恪的妻妾们从宁城来了后,住在宫外的立德坊的宅院里。

    如今李恪终于从长安而来,是先见家人,还是先入宫验收这改造后的紫微城,这得问李恪的决定。

    “明天再进宫看看吧,今天太累了,先回去休息了。你带他们回去吧。”

    李恪本来就不喜欢搞形式主义,不过既然看在这些人没有大搞的份上,就不再责怪他们了。

    这次在城门口迎接,你热切的回应了,你配合了,下次他们就敢出城十里迎接。

    你若是再热情回应了,他们下次就敢发动上千、上万百姓,到十里外迎接!

    甚至还强迫学校停课,让孩子们系上红领巾,在大太阳下,等上几个小时,举着花束,一蹦一跳的“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然后再假模假样的献上一束鲜花。

    好吧,跑偏了……

    李恪面无表情,不喜不恼,一一在他们面前走过一遍,点头回应他们的行礼,也算收到他们的忠心和诚意。

    接下来,就是赶紧回去看自己的老婆孩子。

    上车后,清允看李恪表情不大好,“阿郎似乎不大高兴?”

    李恪摇了摇头,

    “说不上高兴。只是想到以后国家大了,官员越来越多,很多人已经不是咱们吴王府的人了,那种只管踏实做事的风气,怕是要逐渐被稀释了。”

    “拿下大唐江山后,这些新选上来的新官员,除了办正事,花在其他地方的心思也多了。”

    “说不定很快,咱们吴王府的这些老人,也要被这种风气同化。”

    李恪知道,这个问题是无解的。

    这是儒家文化带来的副作用。

    儒家文化教人忠君。这就造成了君王在臣下眼里大过天,他们会以君王为中心,不由自主的去琢磨君王,琢磨他的爱好,以便于投其所好,博得好好感。

    越是有大成就,有大魄力,有大魅力的君王,身边这样的臣下就越多。

    也就越容易使官场上形成拍马逢迎的风气,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人浮于事的局面,没踏实做事的人越来越少。

    会说话强过会办事,会拍领导马屁,会给领导抬轿就,能更好升迁,得到更多实际好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