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逆子叛国 > 第298章 车轮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恪赶紧扶住了滕四方,“你们隐姓埋名,在这个院子里埋头苦干了三年多,本王愧对你们了!”

    听了李恪这句话,众工匠心中无限震惊。

    他们最初只是齐州一带的工匠,工匠哪有什么身份地位可言,吴王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当初的吴王,如今成为地阔万里的宁国之君。一国之君竟然亲口说出愧对他们,他们怎能不诚惶诚恐。

    当初他们被李恪带着悄悄出境,而后被安排制作甲胄、兵器,后来又被带进了在这院子,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

    在齐州一起被李恪教授新技术的工匠,很多都进入官府担任要职,而他们如今一无所有。

    这也就是李恪有感而发,说愧对他们的原因。

    可这些事情总该有人去做的,他们虽然一无所有,但他们有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机的荣誉,这份荣誉重千斤!价值千金!

    工匠们个个惶恐行礼,李恪一一把他们扶起,叫着他们的名字,拍着肩膀鼓励他们。

    “制成了蒸汽机,是你们一辈子骄傲!出于保密考虑,或许现在还不能把你们的名字公之于众,但也只是暂时的。未来,你们的名字都将记入史书,宁国的世世代代子孙,都会记住你们的功劳。你们这一代人,也是你们自己家族子孙后代永远的骄傲!”

    这话不说还好,李恪把这话一说,那些工匠们更控制不住了,一个个大老爷们儿,全都感动的抹起了眼泪。

    为自己能够参与制作蒸汽机这一伟大事件而感动,也为了王上如此重视他们而感动,更为自己能够被记入史书而感动。

    旁边的宋万里和班昌、毛秋慈都羡慕不已。

    以蒸汽机的重要性,以及王上的重视程度,将来在史书里必定是大书特书,所有参与者的名字必定反复提及。各项事宜,整个环节都会详细记录。

    而他们这些官员,在史书里能混超过十个字的记载,就算是祖坟冒青烟了。

    “王上请随我这边来。”

    穿过一个繁忙的大作坊,李恪几人被滕四方等工匠带到后院,院中一条长度不到一里的铁轨,上面一个黑乎乎的大铁疙瘩。

    高约一丈,长约七丈,前面是一个圆柱形的大铁包,这一部分就是燃烧室、汽包、汽缸、烟囱等部件。

    说到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用煤烧水,高温、高压的水汽迫使汽缸活塞运动,推动连杆,带着动轮转动,从而带来前行的动力。

    当即有工匠爬了上去,开始往火炉里填煤。

    蒸汽机开始工作,各种飞轮转动、废气排放、活塞运动声音、车身震动的声音,顿时充斥着所有人的双耳。

    一阵阵浓烟排放,滕四方走到李恪面前问道,“王上,先跑一趟空车您看看?”

    “好!开始吧,有点迫不及待了!”李恪笑道。

    滕四方朝车上的人做了个手势。

    “嘟……”

    “哐咚!”“哐咚!”“哐咚!”

    “别的不说,这汽笛挺像回事!”李恪笑道。

    听到这声音,这下该李恪激动了,仿佛回到了千年以后!

    只带了一节车厢的蒸汽机机车缓缓起步。

    这时,李恪想到了一句话:

    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这句话是对人类登上月球时的表述。但李恪认为,用在这里,也很恰当。

    随着蒸汽机牵引车厢前进的这一步成功,标志着人类可以进入全新的机械时代。

    这条大作坊内的轨道总长还不到一里,很快就倒回来了。

    “王上,我们先上去试试?”宋万里、班昌、毛秋慈几人在旁边早就摩拳擦掌了,急的原地转圈。

    “凭什么你们先上去!”李恪瞪眼说道。

    “我们这不是替王上试试安全与否嘛!”

    “不必了!他们不知都试了多遍了,一起上去吧!”

    两人拗不过李恪,滕四方陪着四人一起上了那节小车厢。

    车辆再次启动。

    “哐咚!”“哐咚!”“哐咚!”

    而宋万里与班昌、毛秋慈几人开心的像个孩子:果然有自己能跑的车啊!

    三人一会抱着手臂在端坐在座位上,一会儿把头伸到车窗外,一会儿在车厢里走来走去。

    尤其是运输部尚书宋万里,人都癔症了:

    “嘿嘿嘿嘿嘿……”

    “呵呵呵呵呵……”

    “哈哈哈哈哈……”

    李恪嫌弃得剜了他一眼,直接起身坐到车厢另一侧去了,不想挨着这个憨货!

    宋万里见李恪挪了位置,也屁颠屁颠跟了过来。

    “王上!王上!成了!臣觉得,这事彻底成了!哈哈哈哈……”一看李恪瞪着他,宋万里立即捂住了嘴巴。

    “王上,这车还没有名字吧?这种自己能跑动的车,该命名为什么车呢?”宋万里稍稍平复了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滕四方也看了过来。

    什么名字,当然是火车啊!

    “这个?靠牛牵引的车叫牛车,靠马牵引的车叫马车,既然是要烧火才能行走的车,就叫火车吧!”李恪一副我很有文化的样子,随口说道。

    “牛车、马车、火车?嗯,有道理!火车!火车好!就火车了!”宋万里细品了一下,不停的点头。

    滕四方也连连点头。

    李恪:……

    “王上!第一阶段铺设洛阳到天山道的,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全面铺设铁路了吧?”

    亲自坐到了车厢里,宋万里作为运输部尚书,更能真切的感受到,蒸汽机给运输行业带来的惊天巨变!

    这么长的车厢,拉着跟玩似的!这要坐满了得拉多少人!得拉多少货!

    其实,李恪还没告诉他,这车的设计,可不是只拉一节车厢!

    如果告诉他宋万里,其实这车能拉十多节车厢,估计他能当场抽过去!

    也难怪他癔症了……,

    那都是轻的!

    “恐怕短期内难以实现。”李恪摇了摇头。

    “为什么?”宋万里不解。

    李恪朝滕四方和班昌招招了招手,两人走了过来,站在李恪的座位边上。

    “都坐吧。宋尚书想下一步全国铺设铁路,滕四方,告诉宋尚书,这蒸汽机车头用铁多少,铁轨铺一丈用铁多少?”

    “禀宋尚书,车头重约二十万斤,每铺一丈铁路,需要用铁轨重量为五百斤。”

    滕四方立即脱口而出,给出了几个数字。

    而后,李恪又看向了工业部尚书班昌,班昌自然明白了李恪的用意。

    “就宁国产铁量来说,一共也就五百万斤,还要铸造各种农具、兵器,各种生活用具,每年的余量,根本不足以支撑如此远距离的铁路铺设。”

    班昌说完,宋万里当即泄气,“班尚书,那产铁量就没有提升的空间了?”

    “当今的条件,很难提升了。除非……”说到这里,班昌眼中精光一闪,看向李恪,

    “王上,既然蒸汽机能代替马匹拉车,那,能不能代替人挥镐掘石?”

    李恪淡淡一笑,

    “当然。”

    PS.

    读者中有靓仔、小仙女们对历史地理很感兴趣,有让解释名字含义的,有让上地域大图的,这里就命名稍作解释。

    先说各道名称,大唐原来十个道是历史上贞观时期命名的,本来就有,不再多说。本书杜撰的几个解释一下:

    鲸海道:在唐代,半岛与倭岛之间的海域,称做鲸海,是名。

    寒山道:前文提到,外兴安岭地区气候寒冷,山顶几乎常年积雪,所以把它命名为寒山。本来外兴安岭以北命名为寒山北道,以南命名为寒山南道,后来觉得太??拢?僖桓鲆裁荒敲炊嗳丝冢?屯骋晃??降馈

    柳湖道:前文也提到,因贝加尔湖形似柳叶,所以文中命名柳叶湖,前文分柳湖东、西道,后来合二为一。

    燕然道:这个不用说了,因为燕然山的缘故。勒石燕然的典故就是这个山。

    天山道:自然是因为天山了。

    辽东道:也好理解,辽河以东,大致是原来的高句丽地区。

    四郡道:半岛南部命名为四郡道,是因为汉代朝廷这里设立了四个郡,进行和内地一样的廷统治,这就是著名的汉四郡。说明这里自古以来……

    海东道:因为它在大海以东啊!_

    再说说宁国各部门一把手的命名吧:

    农业部:贺连丰。恭贺连年丰收,不觉的这名字给农业部尚书,就很六吗!

    商业部:范淅川。这个应该很明显吧。商圣范蠡,姓范,南阳淅川人。范蠡做商业部的尚书,想不发财都难啊!

    税务部:吴可遁。不觉得这名字就很强势吗?想偷税漏税的人,必将是,无处遁形!

    财政部:连生金。太明显了,不解释。

    运输部:宋万里。太明显了,不解释。

    督察院:毛秋慈。搞监督的,不就得吹毛求疵嘛!

    其他的就不一一说明了,有兴趣的靓仔、仙女们自行探索吧。

    这里专门说一下,负责蒸汽机项目的人,滕四方。咱们国家第一台完全自己生产蒸汽机,1952年7月由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生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