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二百一十一章 随我一起出关吧(三更)

第二百一十一章 随我一起出关吧(三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工部。

    尚书郑赐正在核算各项开支,查看所剩银两是否可以对上账目,算珠拨动数次,便拿去毛笔,填上数目。

    侍郎黄福手中拿着一本账册,不急不缓地走到郑赐桌案前,施礼道:“大人,后宫中传出来一样新鲜物,还请大人一瞻。”

    “后宫?呵,本部安排你去核查衣物库藏,不先汇报结果,反而谈及后宫,你便是如此做事的吗?”

    郑赐有些不满地说道。

    黄福已经习惯了郑赐的态度,晃了晃手中的账册,道:“大人,这账册为后宫安排编造,里面具明了各类库藏,衣物库藏也在其中。”

    郑赐接过账册,展开一看,不由愣住。

    眼前账册并非是满目文字,而是横竖线条勾勒出的格子,格子之中,填写着奇怪的符号。

    “大人,下臣打听过了,这格子中的符号是阿拉伯数字。”

    黄福说着,从怀中取出了一本《初阶数学》,道:“这种数学,已成为国子监主要课业,与四书五经地位等同。国子监正在推行这种数字。”

    郑赐翻看了下,又看了看表格,道:“如此说来,这种格子……”大风小说

    “大人,宫里称这类账册为报表。”

    张福解释道。

    “报表?”

    郑赐第一次听闻,仔细看着报表,严肃地说道:“这报表账目清晰,填造简便,倒省去了许多麻烦,调阅、核对,也容易许多,如此神奇之物,竟出自后宫之手?”

    张福微微点了点头,道:“具体怎么来得,下属也没打听,不过听宫中宦官说起,首推报表之人,乃是宫中淑妃。”

    “淑妃?为何我从未听闻宫里还有个淑妃?”

    郑赐有些疑惑。

    “大人,淑妃便是那骆才人。”

    张福连忙解释道。

    “哦?竟是如此,看来这位淑妃心灵手巧,颇有几分才智。”郑赐拿起报表账册,思索了下,道:“你也认为当推行此种账册吧?”

    张福肃然点头,道:“如此账册,当行朝野。”

    郑赐将账册交给张福,笑道:“既如此,那就由你上奏折,请旨推行新式账册吧。在没有旨意下来之前,我们可不敢擅改账册规格。”

    张福自然是清楚这一点,洪武年“空印案”便是因为账册变通,导致人头滚滚,若再来一轮,自己项上人头不保……

    谨慎,遵守规矩,多请示老板,这是自保之道。

    翌日朝堂。

    工部侍郎张福拿出新式账册,主张推行数字账册之法,以代替繁杂的文字账册。

    朱允?尚廊煌?猓?才啪??屠础冻踅资?А罚?溃骸靶掠笔挛铮?衅溆攀疲?蛉〖?弥?8?嘀?铮?衅淞邮疲?蚍掀?字?k拊钢钗荒苡写笏枷耄?悴┨煜拢?∑溆牌罚?宦鄢龃Α!

    百官然善。

    朱允?刹⒚挥兴饕?率秸瞬岬姆⒚魅ǎ??家晕?鞘珏?⒚鳎?蔷褪珏?桑?庋?蘸笏?枪ペε?尤牍?蛹嗟氖焙颍?约阂部梢阅米耪瞬嵛饰仕??遣皇怯谜庋?恼瞬帷

    至八月十日,报备在册的四万六千余灾民全部转移京师。

    受益于南京地理位置,粮食转运极为便利,加上周围便是产粮区,虽然多了几万人,但粮食价格却没有起半点波动。

    粮食价格稳住了,人口增加对京师的冲击便弱了许多。

    不得不说,大明官员的执行力是超一流的,朱允?芍皇且痪洹耙怨ご?猓?仓迷置瘛保?倮舯憬?傩兆髁吮嗯牛?嘧嘲饲в嗳耍??矫磐饬覆址峙淞肆角?耍???芈胪贩直饶愀咭煌罚咳チ耍?俑?膊蝗习

    “这下省心了啊,孩子都送学堂,还管吃住,每十日可以接回家住一天,也省得我们担忧了。”大风小说

    李老三看着前方,满是感叹。

    建文元年八月十四日,皇后体贴灾民百姓,忧虑其子女安危,请旨以后宫之财,于国子监进香河以西,设京师初等学院,安置灾民子女,并辅以教育。

    朱允?捎氚俟偕桃椋?С终咧凇

    户部侍郎卓敬主动提出,既是灾民子女,朝廷也有职责,不可仅耗后宫之财,然后从户部拨出十万两,以资灾民之女生活之需。

    户部如此大气,除了江南诸地与北直隶、山西等地秋粮稳产,税收可期之外,抄没前水师总兵陈?所得钱财入库,也是其底气所在。

    皇上给面子,没把这笔抄没的钱搬到宫里去,那户部也得给皇上、皇后一个面子,该支持的,也大方一点。

    京师初等学院问世,一开始只是面向灾民子女,因为招生年龄段为六岁至十二岁,此时懵懂,皆是简单孩子,还谈不上什么女德问题。

    在很多官员看来,京师初等学院并不是一个正式学堂,而是一种类似于托儿所性质的“慈幼堂”,是皇后悲悯灾民的“善举”。

    所以在京师初等学院一出来,并没有几个反对声音,但他们想不到的是,京师初等学院将成为大明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一个女子堂堂正正进入学堂的时代,就在这里拉开。

    孩童虽幼,他们终会长大。

    山西,大同。

    常千里嘴角噙着笑意,对眼前的七位晋商说道:“事情便是如此,这是我们晋商赎罪的机会,也是我们崛起的机会。诸位思量清楚,是愿意做这笔买卖,还是不愿意做,给个准话吧。”

    白手起家,身居百万的乔贡略一沉思,便对常千里言道:“非是我等不信常兄,若是常兄愿拿出都司手令或安全局手令,这笔买卖,我乔贡跟了,派两个掌柜跟你去。若拿不出来,我等也不敢冒险,都司杀人时,可不眨眼。”

    地位显赫,大同巨贾曹有山点头附和,道:“北出关外,其利有多大,诸位心中都清楚,来回一趟,纵是分去官府那一份利,我等仍有九倍至二十倍利,若有如此良机,自是不容错过。只是,你能确保可以安全出关吗?若是可以,我也出两个掌柜。”

    其他商人纷纷表态,前提只一条:通关令。

    没办法,郭英管得太严,给众人留下了太深阴影。

    常千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起身肃然道:“诸位,被郭都司斩杀最多的,可是我的人。如今我亲自带队前往关外,你们还有什么顾虑?既然你们需要都司手令,我取给你们便是。但你们想清楚了吗?此番北上,可不是走两百里路的问题,而是两三千里!”

    “若不能完成朝廷交代的任务,或出了纰漏,我常千里死了不打紧,只怕会连累整个晋商!若晋商因此一蹶不振,那这大明所有商贾,便只能仰望徽商了。”

    “所以,此番出关,我们不仅要办成此事,还必须办得漂亮,这是我们让朝廷刮目相看的最好机会,也是提升晋商地位的机会!诸位难道就不想为晋商未来,多出一点力?”

    曹有山皱了皱眉,冷峻的目光看着常千里,道:“常千里,你想说什么?”

    常千里哈哈笑起,又突兀地收敛笑意,双手支撑着桌子,对众人道:“诸位,随我一起出关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