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三百零一章 官员也要上学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周王虽死,风波未停。

    都察院御史、朝廷六部主事、给事中等纷纷上书,要求朱允?裳铣湍蹦娉甲樱?ㄗ镏芡跫揖欤?米逍桃哉烟煜隆

    族刑,即全家族,乃至整个宗族的死刑制度。

    夷其三族,诛灭九族,都属于族刑的范畴。

    当然,这些官员提出族刑并不是打算干掉老朱家所有人,而是想让周王府付出更大的代价,以惩罚他们不可饶恕的罪行。

    朱允?煽吹秸庑┳嗾郏?焕淅涞囟?搅艘慌裕?痪浠岸济凰怠

    族刑起源于上古时期,本就是没人性的时代,当时赢了杀掉对方全家,是为了省一口饭吃。

    到了周朝,法制观念的水平是相当高了,提出了“明德慎罚”的理念,反对“罪人以族”的株连,主张“罪止其身”。

    这与后世法律几乎是没啥差了。

    只是后来礼崩乐坏,春秋争霸,灭族、灭国都成习惯了,“三族刑”才变得司空见惯,便一直流传下来。

    很多人认为族刑就是全灭,什么老弱妇孺,鸡鸭狗兔,一个不留。

    其实这种认识不完全对,比如在隋朝时期,其《开皇律》规定:“谋反,反逆者,本人与父子兄弟斩首,家口没官”。

    就是说,如果谁谋反了,只杀掉他本人与父子兄弟,他的母女妻妾姐妹与旁系男性亲属,那都是可以活着的,不过沦为官府的奴婢罢了。

    《唐律疏议》规定:

    凡谋反,谋大逆者,无论首从,皆斩,其父与年十六岁以上子绞,年十六岁以下子以及母女妻妾,兄弟姐妹没为官奴婢,家产没收。

    所以在唐代谁想要造反,最好是趁孩子还没满十六岁的时候去干。

    说来滑稽,元朝是唯一一个没有族刑制度的朝代……

    别不相信,虽然元朝不咋滴,加上不是汉族人,但元朝的刑罚却是很宽松的,原因很简单:

    他们不太懂法,也不重视用法律解决问题……

    元朝解决问题的方式很简单,族刑神马的,太低级了,他们用的是屠杀……

    朱元璋认为元朝是“宽失天下”,在大明律法上用“重典”,什么剥皮、宫刑、三族刑都冒了出来。

    朱允?纱蛐牡撞蝗峡勺逍蹋?庵植蝗说赖目嵝烫??诎担?偎盗耍?傻糁芡醯挠跋煲丫?淮罅耍?侔阎煊徐馈⒅煊?o这些根给除了,保不齐燕王、代王等人为了避免哪一天自己不被“族刑”,到处闹腾。

    但朝臣有理有据,总这样三番五次上奏折,朱允?梢卜沉耍?由现煊徐馈⒅芡蹂?嬖诎?邮羰担?憬?浔嵛??耍?糁镁┦Γ??毕轮际栈刂芡醴獾兀??涮锏胤⒙簦?獠胖棺×朔绮ā

    至于朱有?o等王府其他人,则悉数安置在了京师周王府,禁足一年。

    这一日,大明迎来了一场特殊朝会。

    朱允?刹⒚挥写?沓???裁挥腥霉僭弊噘骶咛迨乱耍??侨盟?泄僭彼伎家桓鑫侍猓?案??温沤?恢梗

    “大明开朝以来,贪污横行,刑狱盈满,太祖治理三十年,未治根本。如今朕欲行清人,最少者三人。河南为要地,也只有区区五名监察御史,五人如何能窥见一州全貌,如何能明察一省全貌?臣请每一道监察御史,以府州为准,分设监察御史,以监察之制,遏贪腐之根。”

    朱允?擅挥兴祷啊

    戴德彝的话是有道理的,加大监察力度是防治贪腐的方法。

    可是他一张嘴,就要让一百多人的都察院,成为三百余人的大班子。

    骤增两百多人,这有点过了。

    黄子澄出班,反对道:“臣虽认为监察御史增置可行,然不宜按府州来设,额外增加两百余人,恐会带来不少耗费,且监察御史并非地方官员,而是京师官员,无需长期停驻某地,只其使命完成便可回京。”

    戴德彝坚持道:“黄大人,监察御史不过是正七品官,增加两百人朝廷能多支出俸禄几何?若这些御史在地方抓到贪污腐败官员,其所得与家产抄没入了国库,难不成还发不起来二百人俸禄

    黄子澄领户部,自是知道查处贪污所得之大,开封府中查处所得,就足够养二百监察御史二十年了。

    吏部尚书蹇义出班,道:“臣附议戴大人,欲治地方,当行监察,而人员过少,根本无法监察地方,若都察院增置人员,盘查地方问题,臣认为可行。”

    朱允?杉?恳逵氪鞯乱驼驹诹艘惶跽较呱希?挥傻懔说阃贰

    从眼下来看,增加二百余正七品官,增加了朝廷支出,可从长远与大局来看,若他们在地方政治清明上有所为,降低府州县贪污腐败,这将是一笔划算的安排。

    再说了,户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都是新上任的,他们打算做点事出来,作皇上的应给予支持。

    “既如此,那就依你们所言,按府州来设置监察御史,朕只提一点,监察御史不可常驻一地,一年或半年则需要轮换至其他府州,若无政绩,或勾结地方,欺瞒朝廷,绝不轻饶!”

    朱允?伤嗳坏馈

    戴德彝拜言道:“臣定管好都察院,不负监察之职。”

    眼看已至中午,百官肚子开始闹腾起来,朱允?刹盘?殴??腥说淖嗦郏?溃骸半尴杆寄忝撬?裕?杂屑傅阆嗤ㄖ?Γ?煞ǎ?嗖欤?薅几?忝墙饩隽耍??绾渭岫ǔ跣模??袂朊??驹谑⑹溃??翘巴枷硎埽??阋患褐?剑?次奕丝伤党龆圆摺!

    “朕认为,地方官员是否贪腐,很大一部分顺了民间一句谚语,上梁不正下梁歪,归根到底,还是京师朝廷不作为,官员忘了青云之志!要解决此问题,还应抓思想,抓意志,抓本心!由此,朕希望由内阁为首,以翰林院为辅,打造京师官员思想与政治学府!”

    解缙、郁新等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皇上,何为官员思想与政治学府?”

    解缙皱眉问道。

    朱允?山馐偷溃骸八?焦僭彼枷胗胝?窝Ц??闶枪僭钡墓?蛹啵≈徊还?谡饫铮?忝切尴暗慕?辉偈撬氖槲寰???侨绾纬晌?幻?辶?⒂判恪⑾湍艿墓僭保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