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归航的伤(一更)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归航的伤(一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建文九年,六月。

    寒风呼啸,日月旗猎猎作响。

    郑和紧了紧衣襟,每呼出一口气,就会有白色的雾。

    王景弘拿着厚重的风衣走了过来,递给郑和:“越向南,越是冷了。”

    郑和接过风衣,抬头看了看日月旗:“风向还没有变,还需要向南走。皇上说过,我们想要回到非洲,最便捷的路就是乘着西风返航,让大家把能穿的都穿上,几年没见如此冷了。”

    王景弘点了点头。

    确实,自从建文五年九月出航,无论是南洋还是西洋,非洲还是南美洲,都没这么冷的时候。可自从二月份自亚马逊河南下,天越发冷了起来。

    一阵咳嗦声传了过来,张玉推开了想要搀扶自己的匡愚,急促地喘息几口,要强的说:“无事,我们完成了使命,眼下就要回家,心里烧着一团火,我怎么可能会死在这里?”

    匡愚见状,只好命人拿来风衣给张玉披上。

    郑和见状迎上前:“张将军,外面风大,你又抱恙在身,还是待在船舱里为好。”

    张玉摆了摆手,看向远处的大海问:“还没有赶到西风带吗?”

    郑和微微点头:“没有,应该是最近两日。”

    张玉吸了一口冷气,感叹道:“眼下大明是六月酷暑,可我们却被冻得瑟瑟发抖。这个世界的秘密还有很多啊,那个叫马欢的去哪里了,可否记录下来这些事,日后要告诉国子监的监生,告诉天下人这些秘密。”

    郑和笑着说:“马欢跟着骆冠英回到他们的宝船上照看土豆了,听说新种下的土豆破土而出,他们哪里还能在这里待得住。”

    “破土而出了?我也去看看。”

    张玉迫不及待。

    匡愚连忙劝说:“不急这几日,我们宝船上也种了不少土豆,等等总也会长出来的。”

    张玉摇头,严肃地说:“为了找到土豆、玉米、番薯、番茄、辣椒等等这些新奇之物,多少兄弟都不在了。我们只有将这些全都带回去交给皇上,才能告慰牺牲的兄弟。返航中最担心的就是这些种子、植物的保存。”

    “若因我们照顾不周,带回去的是死种子,如何对得起折损的兄弟,如何对得起皇上?现在有土豆新生,我们都应该好好看看。”

    郑和见张玉坚持,只好命人放下小船,让王景弘照顾旗舰,与匡愚等人一起划船,登上了骆冠英等人的宝船之上。

    骆冠英、赵世瑜、梁大方、马欢等人连忙从船舱里走出来迎接。

    郑和携张玉等人进入船舱。

    相对于外界的冰冷而言,船舱内部则暖和得多,尤其是甲板下第二层最是温暖,而这里也是一干植物的新家。

    一口口大缸里,满是土壤。有些土壤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可里面已撒了种子。有些土壤里还长着植物,如辣椒、番茄等

    每逢有太阳且温暖的日子,这些大缸还会被抬到甲板上固定起来,直至日落才收起。只不过因为南下的缘故,外面天气太冷,谁也不敢将植物拿到外面去先是打海贼,后是战倭寇,三次远航,乘风破浪……

    而这一次远航,已经离开大明近四年时间!长期在外,将士们都是身心疲惫,若不是回家的这一口撑着,早就崩溃了。

    年老体衰、病症缠身的张玉看着土豆的嫩芽,直起腰看向郑和等人:“皇上说的没错,为了这些庄稼,哪怕是牺牲再多,哪怕是整个水师只能回去一艘船,一个人,只要带回去了种子,那就是千秋功业,我们一定要好好照养这些作物,一定要带回去

    郑和、骆冠英等人凝重地点了点头。

    骆冠英拉着张玉的手,用尽可能平和地声音说:“什么功业不功业,我们拼了性命带回去这些,可不是为了封爵领赏,而是为了天下再无饥民,为了大明再无饿殍在野的惨剧。只要大明子民都能填饱肚子,我们再苦、再累又算得了什么。”

    张玉豪爽地笑了起来,对郑和说:“看着吧,这个家伙已经越发成熟了,说不得日后朝堂里有他一席之地。只不过小子,你可千万记住了,日后为官也好,为将也好,可千万不敢与后宫有瓜葛。”

    骆冠英肃然地看着张玉,他在提醒自己,日后要与淑妃骆颜儿保持距离,避免成为实力派的外戚,继而引起杀身之祸。

    这种规劝,没有人会轻易说出来,因为吃力不讨好,还容易得罪人。

    但张玉说出来了。

    骆冠英心头充满感激,认真地说:“张将军放心,漂泊四海,我骆冠英已不再是当初桀骜不驯的少年郎,一心想着往上爬。现在我看穿了,人活着就应该留下存在的证据。我们远航非洲、南美洲,带回去可以活人无数的农作物,这就是我们活着的证明。”

    “待回家之后,我就找姐夫要个十亩地,一亩种土豆,一亩种玉米,一亩种花生……说什么也得看着它们在大明生根发芽、结果入肚才行。至于朝廷中事,就交给其他大人物办吧。”

    张玉欣慰地点了点头,笑着说:“你有这一份心是好的,怕只怕人在朝廷,身不由己。你之才能,不下郑和,去种地当个百姓,屈才喽。”

    骆冠英搀着张玉走向另一口大缸,指了指里面小小的橡胶树,对张玉说:“皇上说此植物为橡胶树,却没有详说用途。不过我们现在有个担忧……”

    张玉知晓骆冠英的担忧,知晓整个船队的担忧。

    这些种子也罢,活着的直接移栽到船上的也好,它们都生长在很热的地带,雨水不少,这万一带回大明去无法存活该怎么办?

    郑和显得轻松,只平和地说:“皇上派我们来寻,定是知晓这些农作物可以在大明存活,我们要相信皇上。”

    相信皇上!

    张玉微微点头,没错,相信建文皇帝!

    建文皇帝虽然没有说出他为何会知晓这里的一切,但四年的航行与冒险告诉了所有人,建文皇帝是对的,他说的话一一应验,他指的路,正确无比。

    他是所有人的天子,是所有人的神明。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