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子弹的出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东北设省!

    解缙、杨士奇等人心头一热。

    朱允?傻男坌南匀徊恢皇俏浪?刂贫?保??汀⒚窨汛蛟旌谕恋亓覆终饷醇虻ィ??胍???闭饪榈胤嚼喂痰厮┰诖竺鞯牧焱辽希?缟蕉?⒑幽稀⑷缃?恪⒘焦阋谎??晌?竺鞑豢煞指畹牟糠帧

    东北设省,意味着臣服的女真部落,将是大明无差别的子民,习大明礼仪,着大明衣冠,守大明江山,效忠大明天子。

    羁縻的东北不复存在,留下的是朝廷控制的省、府、县。

    朱允?赡抗饧嵋悖?约壕?圆辉市硎裁磁??啥妓驹俚巧侠?肺杼ǎ?膊辉市砩崞??钡氖鲁鱿帧

    东北的位置太重要,特别是对于北平而言,东北丢了,军事压力太大,比如山海关打开之后,骑兵完全可以直入京师。

    相反,若牢牢掌控东北,粮仓建成,大明完全可以直接以大兴安岭接太行山,形成一条完整的防线,全面朝西,以抵御游牧民族的威胁,将东北作为后盾力量。

    朱允?捎猩枋〉木鲂挠胍庵荆?墓偌?乓怖忠庋」偃ザ?薄K渌刀?毕衷谌丝谏俚悖??环涟?枋。?膊环涟?惫佟

    剩下的就是造房子与移民,垦荒与粮仓。

    李彦祯、冯正得到了户部夏元吉的大力支持,取得了朝廷最新的移民政策,基本内容与建文朝山西五十万移民政策相同,只不过额外添加一项新政策:

    闯关东百姓十年内,每年可享东海水师两次免费摆渡。

    李彦祯认为,百姓寻根是无法规避的事,与宗族的关系也不宜彻底断开,与其抑制民意不如放开,准许百姓闲暇时刻返回山东探望一番,抚慰离别之苦小】

    【说】

    像是凤阳百姓,多少都是浙江移民过来的,一到吃不起饭的时候,不,一到冬天的时候,就会过江寻亲。还有山西移民至北平等地的百姓,时常会通过邮局与宗族沟通消息,一些条件好点的百姓家甚至会回山西老家走走亲戚。

    人可以离开家,但离不开根。

    哪一次重新扎根不是痛苦且沉重的,总要给他们一些力量坚持下去,才能真正的落地生根。

    东海水师的船只需要停靠葫芦岛、营口等地,带点百姓回家并不算什么难事,无外乎少带点货物。

    经过数日商定,朝廷将剌鲁卫驻所(哈尔滨)改名会宁,亦东河卫驻所改名为长春,以沈阳、长春、会宁一线安置移民,形成三个片区,收拢臣服的女真各部落向这三个区域汇聚,改渔猎为农耕。

    策略已定,李彦祯、冯正、孔公?等匆匆返回山东,准备明年春起闯关东,工部则调遣一批匠人北上,辽东都司配合兴建居所。

    大东北,有的是木头,这个时候不需要担心什么过度砍伐,几十万人口,天天砍也砍不成过度二字。

    但此时的会宁、长春是没有城墙的,后面也需要兴建起来。

    二炮局。

    陶增光小心翼翼将米粒大的燧石放入设有凹槽的金属垫片里,微微转动燧石,棱角卡在凹槽内。将垫片放在一侧,又将一个力向下凹陷,铁珠擦过燧石,闪现出一串火花,引线端处的火焰顿时被点燃,快速传入金属壳体之内。

    颗粒火药燃烧起来,刹那便积蓄了强大的能量,这股能量撞击着两端,一端有撞针死死顶着,而另一端则是并不甚牢固的弹头。

    受力的压迫,弹头挣脱了束缚,嗖地脱离壳体,沿着黑漆漆的火铳管道飞出,眨眼之间便射穿了木靶,随后还传出了一道金属撞击声。

    那是远处的铠甲式金属靶!

    陶增光、胡元澄等人连忙上前查看,看着木靶上的孔洞,都没有说话,疾步到了金属靶之前,看着半入金属铠甲的弹丸,三人脸上露出了笑意。

    “成了!”

    胡元澄用力取下弹丸,铠甲上已有了个小孔,而弹丸的头部也有些扭曲变形。

    封善吞咽了下口水,刚刚距离金属靶有八十步,如此远的距离还能让铠甲凹陷,几乎打穿,这威力着实是有些厉害。

    陶增光提起火铳,打开弹丸室,取出残余的弹壳,有些发烫,火药味很重,深吸一口气说:“这种弹丸的威力不同凡响,我们务必想办法批量制造出来。”

    “批量?”

    胡元澄有些震惊,连连摇头:“你知道这种弹丸用的是铜弹壳,前些年朝廷连制造铜钱的铜都不够用,哪里会有大量的铜给我们制造这类弹壳?”

    封善严肃地说:“这类弹丸的精度远超火铳,熟练之后,百步穿杨不在话下。它对任何人的威胁都大,不适合普及全军,更不适合批量制造,只能交给特种军,如侦察兵。”

    陶增光看着意味深长的封善,明白过来,这种子弹作为杀手锏,不适合交给军队来使用,只适合交给建文皇帝来使用,用以保证自己的绝对安全与绝对威严。

    “这件事交给皇上来安排,我们再做一些子弹,多实验一些,形成标准,然后奏报皇上,听其吩咐。”

    陶增光不介意谁使用这类火器,在建文朝里,一类先进的火器出现,就不会再被埋没。

    胡元澄点头道:“既然你这里有了成果,我那里也该改进改进了。骑炮兵营想要一种轻便的火器板车,想要用战马拉着火器到处跑,他们也不想想,一个火器多重,非让我们减重。”

    陶增光朝着房屋方向走去,对胡元澄说:“一匹马拉一千斤的板车没问题,我建议你在板车上安装弹簧,车轱辘也减重,改用铁珠轴承,这样可以省不少马力。听说混凝土道路已经从北平修到了大同,炮骑兵营一旦建成,咱们的边关就稳固多了。”

    胡元澄拿起蒲扇,扇了扇风:“我正有此意,不过考虑到草原使用,火器应该减重,同时还应该给骑兵专门配一种火器,你们还记得杜渐吧?”

    封善点了点头,有些疑惑地说:“侦察兵杜渐,提他做什么?”

    胡元澄严肃地说:“当年在活捉哈里时,杜渐曾一个人肩抗虎蹲炮发射。我在想,二炮局要不要朝着这个方向研究,找出一种适合骑兵肩抗发射的单兵火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