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 第二百八十九章 科举之弊,人才之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苏?的主动邀请,直接让老朱愣神了一下。

    自苏?从莱州府回来,都过了多久了,除了一开始在牛府有过简单的交流,之后便什么都没有了。

    如今,苏?竟然要主动找自己,这让朱元璋相当的意外。

    “行,我知道了,你告诉苏?,在牛府等着我就行了。”

    朱元璋没有犹豫直接点头道。

    但愣了一下,他这才反应过来,朱??詹沤驳氖侵耙到逃?

    这不正是这两天杨思义一直纠缠的事情么,苏?怎么会对这事如此的上心呢?

    “老五,苏?真说的就是职业教育的事情?”

    朱元璋朝着朱??实馈

    在朱元璋看来,苏?既然真的很了解自己,那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对于职业教育的态度。

    这还特意让自己过去聊,是不是有些多此一举了。

    朱??愕阃罚?隙ǖ溃骸八帐Φ幕岸?技堑煤芮宄??赜谡庵耙到逃??拢?帐σ灿攵?技虻ソ涣鞴??帐μ峒傲酥耙到逃?涂凭俚墓叵担?坪跏且?谋淇凭佟!

    朱??还赡缘慕?约褐?赖亩?鞫妓盗顺隼础

    毕竟朱元璋是他的父亲,这该说还是要说的。

    “科举改革?”

    朱元璋微微一愣,有些诧异。

    没想到这会苏?要和自己谈科举改革了,之前朱元璋可就从朱标的口中得知了一些苏?关于科举的批判之论。

    有意思!

    朱元璋的嘴角扬起笑容,朝着朱???“朕知道了,老五,你可以回去了。”

    “是,父皇。”

    朱??婕醋?砝肴ァ

    奉先殿内,朱元璋站起身来回踱步起来,口中还在喃喃自语:

    “苏?对于科举有改革的想法,这小子虽然不当官,但是这些想法倒是没停过。”

    “只不过,科举之事,自隋唐出现延续至今,早就不知道改进了多少次了,苏?到底还有什么思路呢?”

    ……

    老朱一边走着一边说着,他搞不懂苏?这到底是啥意思。

    沉吟片刻之后,朱元璋抬头道:“来人,召太子和宋濂过来。”

    太子朱标,翰林院承旨宋濂。

    朱标自然是不用说,身为大明未来继承人,科举又是事关大明的未来重要之事,所以他得来。

    而宋濂是此次科举的主要负责人,让他来,也是肯定的。

    ……

    牛府。

    苏?正在院子里喝茶,相当的清闲。

    太子朱标出去办事,许久没有回来了,而朱??乖谂┭г好ψ磐愣故笛榈氖虑椤

    苏?的指导工作都差不多了,这会也算是小小的休憩一下。

    “好久没回溧水县,不知道他们都怎么样了。”

    苏?喝了口茶,略微感慨道。

    虽然苏?旗下的产业,基本上都是自洽的,但人性苏?很清楚,作为老板,若是一直不出现的话,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当然了,苏?并没有很担心。

    他能用一年的时间在溧水县从无到有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那么再来一次也很简单。

    苏?的商业帝国里,最重要的就是他本人。

    即便是有着系统的助力,苏?的能力一样是不容小觑的。

    “怎么,苏?,这就想回去了?”

    朱元璋的声音陡然间响起。

    苏?循声看去,却见朱元璋龙行虎步而来,脸色相当不错。

    在他的身后,一人是朱标,而另一人则是个老者,正是宋濂了。

    “哦,大叔,你来的倒是挺快的。”

    苏?颇有些意外。

    虽然他让朱??ネㄖ?耍?还?煸?翱墒谴竺骰实郏??找??淼恼?衲强墒翘?嗔恕

    苏?早就做好了等待的准备,自己配合皇帝的时间,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没想到的是,朱元璋来的那么快,出乎了素静的意料。

    朱元璋看向苏?道:“你苏?都主动邀请我了,我还能怠慢了?我可不像你。”

    这话一出口,立马就有一副怪罪的意思。

    只不过,这怪罪不是真的怪罪,倒像是埋怨。

    苏?脸皮微跳,老朱竟然会说这种话,着实是有点不习惯。

    朱标的脸色如旧,而站在朱元璋身后的宋濂,心态就有点不淡定了。

    当时被朱元璋召见,让他随同一起去见苏?的时候,宋濂就相当的惊讶了。

    朱元璋带着他和太子一起去见苏?,还是在皇宫外。

    这寻常的大臣,可没有这样的待遇。

    苏?,果真是是如刘伯温说的那一般,非比寻常。

    至于见到苏?的第一眼,宋濂的内心也颇有些讶异,此前他和刘伯温打听过苏?的基本信息。

    只不过刘伯温基本没说,只是告诉宋濂,苏?是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能有多年轻?

    这是宋濂当时的第一想法,此后又得知了苏?各种各样的事情。

    苏?在各个领域内都有着很强的建树,也为大明立下了相当大的功劳,这样的人物,年轻应该也仅仅是相对于刘伯温和自己比较年轻吧。

    但一看见苏?的本人,他总算是理解了刘伯温所说的年轻人,是真的年轻啊!

    好在他的养气功夫不错,神色并未出现太大的变化。

    但是当朱元璋和苏?说话之后,他就真的有些惊呆了。

    这还是自己认识的那个陛下吗?

    竟然会如此的祥和?

    甚至还调侃了一下苏?。

    这……

    苏?和朱元璋之间,到底是怎么样的关系?

    宋濂突然感觉,朝堂上文武百官,或许都理解错了,或者说猜错了。

    苏?和朱元璋之间,绝不是简单的君臣关系。

    “大叔,这话说着没意思,你还不如告诉我什么时候能放我回去呢,虽然我的家业比不上你的,但至少也是一份家业不是。”

    苏?笑着说道。

    苏?之都没有主动离开应天府,这是他和朱元璋之间的默契。

    真要是强行走了,两人之间怕是不会太好看。

    朱元璋听着苏?这话,知道苏?这是呆的没意思,想走了。

    “此事好说,溧水县距离应天府不远,想回去的话,随时都可以,不过得先把今天要谈的事情谈完再说。”

    朱元璋淡淡道。

    他知道继续强留苏?没有任何的意义,他之前要的也只是台阶而已。

    现在的苏?,表现也相当的配合,放他回去未尝不可。

    正如老朱自己所说的,溧水县和应天府真的很近,这路程对于朱元璋来说,那是随时都可以监控了解的距离。

    “这可是你说的,大叔,我记着了。”

    苏?立刻道。

    虽然朱元璋尚未坦白身份,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皇帝可没有虚言,说什么就得是什么。

    “放心,苏?,我说的话,肯定会兑现。”

    朱元璋立刻保证道。

    苏?点头笑笑道:“那还不给我介绍这一下,这位是?”

    苏?将目光落到了宋濂的身上,朝着朱元璋问道。

    能跟着朱元璋过来私下里见自己的人,肯定不会简单。

    “苏师,这位是……”

    “哎,等等。”

    朱标正要朝着苏?介绍,朱元璋直接拦住了他。

    然后他看向苏?道:“苏?,你不是聪明么,那你就猜猜看,他是谁?”

    宋濂此前并未和苏?见过,明朝也没有什么照片技术,所以苏?大概是不知道宋濂长什么样的。

    老朱这是起了考验苏?的心思了。

    “行,那我就猜猜看。”

    苏?直接接招,然后打量起宋濂来。

    “嗯,能和大叔你一起来的,肯定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一般来说,家人是最大可能,但这位老先生的年纪较大,想来不大可能是家人。”

    苏?盯着宋濂,开始了自己的分析,这可让宋濂有些难受,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

    苏?这么一个年轻人,都可以当自己孙子,竟然这般打量自己。

    不得不说,有些屈辱。

    但这是朱元璋发的话,皇帝的命令,宋濂没说话,只能是配合。

    “今日我们谈的乃是职业教育之事,或者说是科举的问题,大叔你如此急切,想来这位老先生应该是大明科举的负责人吧。”

    苏?淡淡说道。

    这一番分析下来,朱元璋的脸色明显变了,因为苏?的说的很对,但他依旧忍住了,啥也没说。

    朱元璋不开口,朱标和宋濂自然也是不可能说话的。

    苏?看了朱元璋一眼,继续道:“这大明科举的负责人,我能想到的就只有宋濂宋先生一人而已。”

    宋濂!

    这就是苏?的答案。

    “哈哈哈哈,苏?,你猜的不错,他就是宋承旨,此次前来,正是与你我探讨科举一事的。”

    朱元璋哈哈大笑道。

    对于苏?能猜出宋濂的身份,老朱没有多意外,要是这点本事都没有,苏?那也太菜了些。

    “在下苏?,方才多有冒犯,还请宋承旨不要介意。”

    在朱元璋肯定的下一刻,苏?就朝着宋濂拱手道。

    宋濂终究是天下大儒,也是教导太子朱标时间最长的老师,刚才的行为,的确是有些不太礼貌的。

    “仁远伯客气了,宋濂早就听闻苏先生之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宋濂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心里也好受了不少。

    苏?说道:“宋承旨乃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如此夸赞我,我怕是会飘飘然了,还是给年轻人一些勉励比较好。”

    虽然是客套话,但还是得说的。

    “好了好了,这些没意思的话就不要谈了,我的时间宝贵,还是直接聊正事吧。”

    朱元璋直接打断了苏?和宋濂的客套,他的时间是真的很宝贵。

    这带上宋濂和朱标来见苏?,可不是为了在这里插科打诨的。

    有了朱元璋的金口玉言,事情也是立刻就步入了正轨。

    “苏?,你那个什么职业教育,到底是怎么想的?和科举又有什么关系?”

    朱元璋率先抛出问题,这也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如果单单只是职业教育,那今天来的就是他一个人了。

    但涉及到了科举,朱标就得了解,而科举负责人宋濂也得来。

    苏?回答道:“好,那我们先来说说科举,科举的目的,自然是不用说的,为了大明选拔管理国家的人才,可以说是大明昌盛的保证,所以举行科举那是势在必行,历朝历代也是一直延续了下去。”

    “嗯,然后呢?”

    朱元璋点点头道。

    苏?继续道:“那么大叔,你想过一个问题没有,大量的读书人,为了科举不断的读书,甚至是寒窗苦读十年,就为了一朝金榜题名,改变自己的人生,跃迁自己的门户。剩下的那些读书人呢?”

    剩下的那些读书人?

    苏?平淡的反问,却是让朱元璋朱标和宋濂三人都愣了一下。

    “天下读书人,为了金榜题名者不知几何,大明第一次科考,暂且不论,就说历史上,每次的科举,参加的考试数量都是十分的庞大,数量如此之多的读书人,最后能够金榜题名的不过数百人,直接参加的考生有大几千人,若是算上之前参加童试乡试,那数量就更多了。”

    苏?看着三人说道:“多少读书人,蹉跎一生,却是始终与金榜题名无缘,只能是读书读了一辈子,碌碌无为。”

    这便是苏?要说的科举问题了,科举筛选掉的人太多了,但上升通道只有这么一个。

    卷是一方面,也会有许多人浪费一生。

    宋濂说道:“仁远伯,科举乃是为国家取仕,自然是要优中取优,好中选好,这么多人参加,更说明了科举选出的人才,绝对是最好的。”

    科举可不是中高考,考出来那就是国家重点官员,尤其是在大明开国初期这个关口。

    金榜题名,那几乎和飞黄腾达是划等号的。

    朱元璋也是附和道:“宋承旨此言正是科举之真意,苏?,这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当然不对!”

    苏?十分肯定的回答道。

    不对?

    三人皆是一愣,完全没料到苏?回答的如此干脆。

    不等三人询问,苏?已然解释道:“大叔,宋承旨,金榜题名者固然是优中选优的人才,但那些落榜的就是庸才了吗?”

    “读书做文章的本事差些,难道就说明这些读书人的才能没有了?”

    “还是说,只要会做文章,就能治理好大明了?”

    苏?直接一波三连反问,直接问的朱元璋三人有些哑口无言。

    核心的关键点,其实就是一个,人才是什么?

    如果是后世,或许他们还可以果断的反驳一下,读书做文章好的人才是人才,不会读书做文章那就不能治理好大明。

    但是,这会可是大明刚开国,有的是读书做文章不行,但管理水平很高的人才呢。

    比如李善长,那就是个元朝科举名落孙山,却是明朝当宰相的最好例子。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