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大寨主 > 第二百三十一章 武知府想要进一步

第二百三十一章 武知府想要进一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楚行离开行宫,听着身后女人的哭声,他没有丝毫的停顿,而是继续向前。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一战,不知道又有多少男儿郎,死在战场上,他们的家中女人,也会感受这种彻骨之痛。

    自己是三军之主,不能因为自己的一己私情,而产生任何的犹豫。

    离别之痛,只会让楚行的信念更加的坚定。

    胯下的战马,似乎感受到了楚行的战意,两双马蹄,不停的刨着地面的灰尘,楚行凝视着早就等待在门外的赛八仙、胡爷、李宗为、寇烈等文官,这一次赛八仙并未夸夸其谈,而是朝着楚行庄重的拱手示意,楚行点点头,一行人便直奔校场而去。

    那里有三千虎贲,大家知道要打仗了,但是没想到战争来的那么快。

    但真正战争来临的时候,没有人去做逃兵,大家谨记大王的话,从此如此便对吗?如果他们倒下了,他们的家人,会继续被朝廷欺负。

    大家只有勉力死战,才能保障今日的生活。

    他们是为自己而战!

    将士们死死的握着手里的兵刃,胸膛里燃烧着熊熊的烈火。

    抵达校场,楚行并未下马,而是继续在马背上,凝视着将士们。

    随着一声大王驾到。

    早在此地等候的刘青山、秦去疾、陈二牛、贺九牛、钱进、孙玉秀等武将披挂着一身战甲,带着兜鍪,一个个精神抖擞,纷纷上前迎接,救民军不兴跪下,但是略微弯腰,表示恭敬,还是需要的。

    “末将恭迎大王!”

    楚行看了看众人,见众人并未因为大敌压境而惊慌的摸样,而是一个个战意昂然,这种戎马生涯,早就让他们习惯了,这让楚行很是满意,他伸出手来,轻轻抬了抬,道:“兴!”

    等众人走到近前,楚行问钱进道:“各部准备的如何?”

    这一次出征,楚行并没有设置什么前锋军主帅,中军主帅之类的军职,而是让各部队直接指挥,而负责日常具体工作,乃是出自于大都督府。

    而大都督府,目前负责日常工作的是钱进。也就是说,此次出征,钱进代表大都府,也算是钱进终于有了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大都府和实权将领早晚要分离的,楚行一直在尝试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参谋制度,之前只是苦于没有军方文化人罢了,如果钱进靠谱,后续他们就是军机处、参谋部。自己只要把需要的人才给他配置齐全就可以了。

    如此一来,他也不用每次都要带兵出征了。

    好歹他也是三军共主,每次打仗,都要大王亲征,虽然威风,但是真的好累。

    他还是喜欢那种身居庙堂之上,运筹帷幄的感觉。

    而且一旦脱离军队,又能掌控军权,他就可以花更多的时间,搞搞内政,搞搞理论建设,一味的打仗,只是一个地方性的军政权。没有属于自己的纲领,是走不远的。

    以楚行的眼光来看,目前救民军的纲领,实在是太粗糙了。

    但是现在,没有参谋部这种作战机构,加上为了掌控军队,不亲自带着部队打仗,楚行不放心,他担心刘青山这些土匪头子乱搞。

    准备妥当后,楚行并没有过多的废话,很快就是下令开拔!

    随着命令的下达,三千多救民军踏上了征程。

    青州府,府城之内。

    青州府陷落,并未影响到武之文的前途,他反而因为夺回城池有功,得到了朝廷的嘉奖。

    此时武之文,坐在书房内,看着手中的书信,他知道他目前距离升迁已经非常近了,眼下他只需要一个叫得上名的功劳。

    旁边儿的刘师爷正在口述着最近探听来的情报。

    武之文一边儿看着书信,一边儿偶尔抬头看一眼刘师爷,颇有之分志得意满的感觉。

    其实,对于他这个年纪的读书人来说,四十多岁做到知府,已经不错了。

    朝廷四品封疆大吏,替天子牧守一方,地方军政一把抓,是多少人四十岁达不到的高度。

    而且武之文的官途,绝对不止于此,因为他是二甲进士出身,还在翰出去之后,武之文又想了想,然后提笔来写了一封书信,然后把外头收获的一个随从叫了进来:“你把这一封信送到省城去,务必亲手交给王大人!”

    那随从当即道:“小的遵命!”

    等随从出去后,武之文站了起来,然后走到窗前,仰头看了看天空,天空万里无云,正是出征剿匪的绝佳天气!

    次日,青州府城里就是热闹的很,很多人都是亲眼看到了大批明军开始出城,直奔南边儿而去。

    而武之文则是站在城墙上,看着逐渐远去的大军,露出了笑容,此番大军前去,区区救民军还不得灰飞烟灭啊,等擒获反贼楚行后,自己再上书吹嘘一番,扩大一番,不但可以把之前青州失陷,官军失利的负面影响通通消除,而且还可以给自己再捞一个大功劳。

    有朝一日,自己或许也可以平台奏对,为皇帝解决心头大患,成为朝廷柱石吧。

    听说前些日子,杨鹤那个老匹夫都能去平台,自己虽然年纪小一点,但是比他不强多了?

    至于说大军此去会不会战败,他一点都不担心,他派遣的这一万人里虽然半数都是青壮,但是剩下的五千人里头,有近三千人可都是募兵,相反卫所兵就只有一千余人而已。

    这年头,明军的士兵里,真正能打的已经不是卫所兵了。

    卫所兵给他们家为奴为婢,已经成了佃户,农奴,根本没有战斗力,也就是说军队系统彻底坏死了,只能靠各级地方官员自行招募的募兵,这种情况在匪患严重的内陆偏僻地区以及倭寇袭扰严重的沿海地区更是如此

    如今这几年,地方上乱的很,而青州府临近沂蒙大山,各种山匪是数不胜数,山匪众多,那些卫所兵又不能打,所以武之文也是没办法才学其他人招募青壮练兵。

    这练兵的效果也算不错,已经是连续剿灭了不少山匪,战斗力比那些卫所兵强多了。

    唯一可惜的是,这些募兵都是要花钱养着的,要给薪饷,要给粮食,还得给他们武器装备,而明朝的官员们虽然一个个都肥的流油,当几年地方官不捞个几万两白花花的一银子,都对不住自己十年寒窗苦读。

    正所谓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可不是吹吹,这是实打实的。

    但是官员们有钱,不代表官府也有钱啊,明朝的官府历来都穷,以青州府的财力,养一支三千来人的募兵也算是极限了。

    如今,武之文把这支募兵派了出去,他相信剿灭救民军是指日可待的!

    而他还不知道,楚行他们已经派人赶往薛家桥,他们想要歼灭救民军,还得先能安然度过薛家桥再说。

    武之文这边儿刚把从各地调集而来的大军派出去,埋伏在城内的情报人员,已经开始将情报传递出去,将这个消息告诉救民军,以便上面的大佬做出相对应的决策。

    带着众多辎重,同时还要防备敌军埋伏,并且需要时刻保持士兵们的体力以面对遭遇战,速度过快的行军会导致士兵们的体力耗尽,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埋伏或者遭遇战,对于一支依靠士兵体能作战的冷兵器军队而言是致命的。

    因此通常情况下,大规模的军队其行军速度都是很慢的,一天所走的路程不过二三十里路,哪怕是轻装急行军,一天所走的路也不过四五十里路,再多的话不是能走,而是风险太大。

    因此部队的行军是不能简单的用人的徒步速度来衡量,人的正常徒步速度,一个时辰可以走二十里路呢,而很多大军一天也就走这么点路。

    大军的行动缓慢,这也就给了救民军的探子们充足的时间用来传递消息,这些探子们可不用顾惜体力,也不用担心被埋伏之类的,他们要的做事只有一样,那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把消息传递回去,因此他们赶路的速度却是相当快的,甚至都还有马匹用。

    探子们连续狂奔,让楚行在当天晚上就得到消息。

    武之文想要更近一步,朝廷派遣一万大军,征伐救民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