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大寨主 > 第五百二十九章 新技术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此外,这种做法,还有一个好处。

    那就是通过时间的推移,可以从中间慢慢挑选出一匹技术官员来。

    尤其是大乾工部这种技术性要求比较高的部门,用传统四书五经培养出来的官员,其实并不是非常好。

    毕竟,像是潘季驯这样的技术官僚是千载难逢的奇才,一般人读书也是读不出来的。

    参观了一番正在修建中的工厂之后,很快便进入到正在施工的厂房内,准备了解扬州兵工厂的真正生产情况。

    当然了,即便是手底下人不说,楚行也能看得出来。

    其实这是一次精心准备的表演秀,因为目前在生产过程中的,清一色的都是大乾最拿手的工匠,连个新人都没有。

    楚行虽然忙于国事,但是却也能发现很多工匠楚行都认识。

    甚至有一些,还是东镇庙时期的老人呢。

    对于为大乾的兴盛发光发热的人,楚行一向是不会吝啬的。

    文官有散官,武官有武勋,那么工匠则有工级。

    大乾按照工匠的技术水平,以及发明创造的功绩,专门设定了九个等级

    等级越高,拿到的俸银自然也就越高。

    楚行素来贯彻的理念,便是要想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吃青草。

    大乾王朝这地界,不同的区域,俸银肯定是有所不同的,因为地区繁荣度,物价也有很大的区别。

    就那扬州兵工这边儿来说,招募一个普通更人,俸银大概在一两八钱左右,收入不算高,但也不算低,大抵比社会中下层高那么一丢丢。

    甚至比一些客栈的跑堂的月银还要低一些。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乾需要的工匠太多了,俸银如果太高,每个月支出的钱,就是一笔无法接受的天文数字。

    而普通的工匠学徒,大概是二两二千银子,这个收入也比较勉强,因为在这个时代,三两才是一个养活家庭的正常收入。

    但是与普通职业大为不同的是,大乾的工匠是一个可以持续升值,且有望做官的职业。

    哪怕是晋级为登基最低的一级工匠,也会有五两银子一个月,还有各类的补贴,夏日热补,冬季寒补,类似于官员的冰敬和碳敬。

    此外还有耕田补贴,食补,服装补贴,一年下来,收益大概在八九十两左右。

    这个收入,哪怕是拿到外面去,是绝对的高薪了。

    所以在大乾做工匠,哪怕不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为官,仅仅是为了收入高一些,这些工匠们也会格外的努力。

    眼下扬州兵工厂这边为了在楚行面前演示试生产,一个学徒都没有用,用的都是工匠,带队的还是一个七级大工,看的楚行都目瞪口呆,这个等级的工匠,整个扬州兵工厂也没几个啊!

    关键是这个大工,楚行还亲自指点过,当初在东镇庙的时候,还一起喝过酒。

    官员们不认识,但是大工认识楚行,楚行认识大工啊。

    两个人默契的尴尬笑了笑,示意不要戳穿官员们辛苦营造的氛围。

    这等级仗就得扔到垃圾货不一样,现在生产的火铳制造工艺和水平,已经比肩甚至超越了江浙的鸟铳,生产的数量肯定要低一些。

    不过对于这个数据,楚行肯定是不满意的,倒不是他不认可扬州兵工生产出来的火器,而是战争不等人。

    楚行思索了一番之后,对众人说道:“老枪型继续制造,哪怕质量稍微低一些,先让将士们有枪可以用,哪怕后续质量上来了,再替换也可以。”【1】

    【6】

    【6】

    【小】

    【说】

    没有火铳,主力部队的战斗力是几乎为零的。

    为此,楚行要求下面直接大规模先紧急生产一批旧式火铳。

    因为生产旧式火铳,不论是人手,还是生产材料都是现成的,用来过度是刚刚好。

    陈耕耘也说道:“旧式火铳跟新式火铳不一样,没有必要非要在扬州集中生产,大王可以下一道王令,命各迁徙队伍,暂停迁徙,就地生产。至于耗材,由工部调运即可,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因为大乾的战略重心正在逐渐南下,青州府、安丘县、临朐县的兵工厂作坊,正在搬迁,陆陆续续往海州和扬州这边儿走,在路上肯定是要耽搁一段时间的。

    这也是目前火器生产的速度下滑的原因之一。

    当然,除去扬州兵工厂之外,海州兵工,淮安兵工也已经投入生产,不过产量都不算高,海州兵工目前月度生产火铳四百支,而淮安兵工则生产三百支。

    虽然一个月可以生产一千一百支火铳,对于当下的大乾来说,虽然已经算是够快的了,但是根本就不够看。

    因为总体来说,他比之前大乾在山东的生产速度要慢。

    而大乾王师作战、扩军对于火器的需求又在提升。

    这就导致了大乾的官员们,想尽一切办法在外面搞枪。

    说实话,因为战争因素,江浙的火铳越来越难搞,敢搞走私的商人越来越少,就连沈雀一个月也搞不到几百火铳了。

    至于东瀛人生产的火铳,质量堪忧,楚行根本不想用。

    所以楚行要求,扬州兵工在顺利投产之后,肯定不能只生产新式火铳,技术可以培养,但是老一套不能放下。

    楚行希望现在扬州兵工厂可以逐渐满足大乾对于火铳的需要,同时待可以大规模生产之后,又可以大规模生产新式火铳。

    毕竟半年后,大乾面临的环境只会更加复杂。

    陈耕耘等人闻言,知道大王的心意,纷纷领命。

    楚行又在兵工厂转了转,拍了拍刚才加工火铳的工具,“这便是本王曾经说过的车床吧?这玩意搞出来了,也不跟本王说一说呢?对了,水车搞得怎么样了?”

    陈耕耘听到这话,却面露尴尬之色,说道:“大王,水车和车床这类工具,在孙大人和何大人的指导下,我们确实摸索出来了,但是实用性还略微有些低。”

    听到这话,楚行当下就有些不开心,怎么每次本王想搞点新技术,爬爬科技树,你们就说不好用呢?

    当下微微皱眉道:“为何?”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