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大寨主 > 第五百九十二章 生死路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六月中下旬,随着朱大典突袭山东西部,大乾与伪明之间的战事再次爆发。

    且说这一次,伪明动员的兵力,人力,物力,皆不似之前那般小气,甚至关宁锦防线的火炮都拆下来,当做战略物资运输到了前线。

    大明的文官,诸如李邦华者,更是直言不讳的在朝会上说道:“此战若不能胜,亡大明者伪乾也!”

    伪明为了打这一仗,逼得崇祯甚至直接在宫廷之上,找大臣们募捐,逼得大臣们又搞了一波卖房子的戏码。

    至于皇后给国丈五千两,想着让他带头,反而被贪污一事,更是大明传统手艺。

    基槽物流。

    而大乾为了应对这一战,逼得楚行甚至在行营前,临阵托孤。

    说实话,这一战很有可能对上孙承宗,这个打的黄台吉都抱头鼠窜的大佬,楚行其实心里没有多少底气的。

    但没底气归没底气,但该打还是要打的。

    因为双方都意识到,这是一次决定命运的一战。

    大明不准备等了,他准备梭哈。

    趁着伪乾尚未彻底崛起之前,直接梭哈。

    大明赢了,便剩下一地的虚弱,需要漫长的时间休养生息。就算是可以勉强支撑,其实也支撑不了几年了。

    而大乾赢了,那从此之后,即便不是一马平川,占据着财税膏腴之地的大乾,也会日益强盛,彻底做事割据之实。

    所以双方一旦下定了决心,便是实打实的开干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于大明来说,这是决定大明是否能长期存在的一战。

    而对于大乾来说,这是对旧有者的统治发起挑战,决定国运的一战。

    确实是决定国运的一战,楚行的情报机构不是吃醋的,他如同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无时无刻不搜集者关于大明和大乾双方之间的情报,统计着双方的各种数据。

    当楚行有所怀疑,以至于去观察数据的时候,很清晰的便有些东西会浮现在眼前。

    有些结论是很容易得出来的。

    大明与大乾之间的战争,其实是分为若干个阶段的。

    其中,最初的阶段,可以理解为一府之地朝廷与山贼之间的矛盾。

    彼时拥有着绝对实力的朝廷,是不可能将伪乾放在眼里,而大乾却在楚行的操作下,一胜再胜,这种大明的不断溃败,而大乾的不断胜利,不仅仅给了楚行时间去锻炼士兵,培养基层军官,而且还给了楚行充足的时间去完善他所谓的救民主义,去寻找志同道合的同志。

    而后则是大乾拓展到了山东的阶段了,明明冲出青州府的大乾,在大明的雄厚实力面前不堪一击,但是经过磨砺的大乾兵马,却已经是兵强马壮,那个时候的大乾与大明之间的战斗,则是毋庸置疑的,大乾必胜,而伪明必败。

    而第三个阶段,则是老天爷给的机会,那就是女真人南下,逼迫大明不得不暂时放弃山东的大乾,而将主力部队用在对抗女真人身上,而这段时间,也是大乾发展的黄金时间,从徐州府到扬州府之间的大片土地,都是在这个阶段夺取的。

    而且楚行所代表的大乾朝廷,还开科举,兴教育,重农耕,快速恢复了一波地方的整体力量。

    而朝廷即便是给予了马士英不小的权利,但是也只能遏制大乾的发展,无法从根本上动摇大乾的根基。

    而第四个阶段,其实是从长江防线的战事开始的,从第四阶段开始,楚行手头的情报得到的数据上显示,大明动用的人力和物力,以及人才动员的数量,明显超过于先前,也就是说,大明已经不得不将大乾视为决定生死的对手了。

    而从根本上来说,女真人与大明而言,女真人毕竟是癣疥之疾,他虽然开邦建制,但是身处苦寒之地的他们,想要击败大明太难了,以至于他们即便是来到了京师的腹心之地,也只能抢劫一番,便赶紧往回跑。

    但是大乾却不一样,他跟大明一样,是农耕王朝,他科举取士,选拔了大量的人才,他重新分配土地,使得地方重新焕发生机,他强调工商业,可以获取大量的赋税,生产大量的工具和武器小说

    这俨然是在大明这幅陈旧的躯体里,重新诞生一个新的生命。

    换句话说,女真人来大明打仗,那是求财,而大乾那是要命!

    所以战争,是别无选择的选择!

    而大明发动战争,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朝堂之上,大量的臣子乃是江南的官员,大乾得势,他们的家乡亲人遭难者甚重,而与朝廷来说,大乾的兴盛,意味着漕运断绝,赋税断绝,真的让他将金陵打下来,将江南各省打下来,朝廷根本不用大乾动手,朝廷自己就完了。

    这是大乾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朝廷必须做出来的抉择。

    也就是说,当楚行下定决心,去攻打常州府、苏州府的时候,当大乾的将士度过长江的时候,这场宿命之战就已经开始了。

    而崇祯也好,出行也罢,与其说是互相纠缠的一对宿命对手,倒不如说是新旧交替,一老一新两条生命死何等的尊重百姓。

    以至于他的忠君爱国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此时此刻的他,一方面觉得大乾所作所为,是对的,是正义的,另外一方面,又觉得自己背叛皇帝,在人家伪乾的军营之中当差,是不忠的,是可耻的。

    此外,便是他觉得大乾国主也太虐待文士了一些,自己好歹也是翰林院编修,连崇祯皇帝有什么学问上的问题,都找自己问。

    可自己却被发配到了军中,给一群大头兵解惑。

    这还不算,因为自己在大乾军中,连带着父亲和母亲大人都被接到了扬州府。

    大乾的户部也不知道哪里来的情报,竟然那么准确的找到了,甚至于还知道父亲的爱好,专门分配给了父亲一些土地,说是大乾军队思想教官都是要分地的。

    此外,还鼓励家人投身教育,如今父亲都做了中学祭酒了。

    身为官迷的父亲,不断的给自己这个身在乾营心在大明的儿子写信,让他要忠于大乾国主。

    他看父亲就是官迷,一点都不懂,一臣不事二主的大道理。

    不过周凤翔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在这里,既送不出去情报,也没有办法给大乾的军队使坏,便老老实实的当思想教官,每天教书读信,但是宣扬救民主义,他是万般不肯的

    即便是大乾说的再对,他也不愿意去做。

    相对而言,这些兵痞却不讲究那么多。

    大乾以武立国,这帮子兵痞可真的是逮着了,一点都不自卑。

    进士郎怎么了?

    进士郎也是人!

    救国救民不分文武,不分等级,大家只是分工不一样罢了!

    你这是命好进了军队,伙食管够,大头兵伺候着。

    你要是命不好,被一脚踹到了扶贫局,天天跟着苦哈哈的老百姓吃窝窝头,那才叫一个苦呢!

    所以即便是周凤翔极力排斥大家伙,大家伙还厚着脸皮往前凑活。

    有让帮忙纠正家书的错别字的,有自己研究大乾救民主义思想,理解不透彻,非要逼着翻译成白话文的。

    气的周凤翔的脑袋嗡嗡作响,在他看来,大乾国主写的狗屁救民主义,就是很明显的匹夫就能懂得玩意,可是这群大头兵,打仗一个个鬼精鬼精的,愣是理解不了。

    整天一肚子,大王是天神,我们是天将!

    为大王赴死,大王说怎么死,就是怎么死的朝廷级理解。

    更可恶的,还有拿着白莲教教义跟救民主义一起类比,让自己找共同点的。

    周凤翔不厌其烦,但是却也没有办法,最后没办法,直接起身,眼不见,心不烦,顺道也去看看其他的思想教官是如何做事的。

    他这溜达了一圈,其实还颇有效果的,那些传统的思想教官其实大多数都没啥学识,大多数是连童子试都没过的废物,能有个秀才的身份,都是当初在朝廷混的极其落魄的。

    这些思想教官明显学识不足,但是经验丰富,而且讲解的内容,也不仅仅陷于救民主义,他甚至听到一个思想教官在饶有兴致的给将士们讲解如何成为一名屠户。

    这个思想教官的操作,真的让周凤翔觉得匪夷所思。

    一听之下,原来连杀猪都有那么多学问,从如何捆绑,造如何插刀,最后如何剔骨,甚至于连如何将猪血做成食物,都有详细的解说。

    听得周凤翔心思逐渐复杂了。

    因为他知道,这才他娘的是学问。

    虽然他不想承认,也很烦躁,在大乾军中,使得自己变得粗糙不堪。

    但是点点滴滴之间,他知道自己所学的所谓的圣人的学问都是狗屁,军中的点点滴滴才是正道。

    所谓的学问,本应该就是为吃饭穿衣服务的。

    想着想着,又变得更加难过起来,因为他真的不想承认,大乾比大明要好。

    等等,不应该是伪乾吗?

    周凤翔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

    而就在这个过程之中,大家喧闹的声音忽然结束了,众人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放到了一个年轻的光头将领身上。

    周凤翔虽然有骨气,但是却不是那种死硬分子,老顽固,也知道军中谁能得罪,谁千万不能得罪。

    比如说眼前这一位,虎贲旅的副旅长陈二牛,他是绝对不能得罪的。

    据说他在长江防线之战中,关键时刻,指挥他手下的炮兵,一个齐射便摧毁了大明的炮兵阵地,解决了当时大乾的危局,被沦为首功。

    不过他却懒得当兵团长,最后被大王直接扔到了虎贲旅,担任副旅长。

    而陈二牛呢,也不是那种讲究架子的人,只是他的事迹太猛了,以至于军中的汉子,都发自肺腑的尊重他。

    他大步流星的走到了周凤翔近前,“周教官……”

    “陈将军,有什么事情,您尽管吩咐……”

    然而,陈二牛却羞赧的说道:“行军途中,不是有个镇爆发了瘟疫了么,军医都在那帮忙呢,估计要过些时日才能到,然而刚才有路过的百姓求救,说婆姨要生了,你跟我是这里最有学识的两个人了,咱俩走一趟吧。”

    周凤翔瞪大眼睛,一句去嫩娘好悬没骂出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