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大寨主 > 第六百二十五章 确立主帅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旋即,楚行也离开了颍州,过徐州而不入,直接来到了兖州府城,这里是内阁和大都督府钦定的兖州府大本营,由齐岐山亲自在此地坐镇,将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调运至此。

    楚行再此稍作停留,与齐岐山交流了一番,了解了物资的具体存储情况之后,便继续向北进发。

    今岁山东开始下雨,在楚行北上的过程之中,下了几场暴雨,虽然说解了暑意,让士兵不至于再去忍受酷暑的炎热,但是却也出现了行动不便、运输物资不方便等情况。

    相比于伪明,本土作战的大乾,肯定是要好许多的。毕竟大王一句话,几十万百姓修桥铺路,赢粮景从那是不在话下的。

    楚行亲自率领虎贲旅、第三兵团、苗人凤部、各地的义勇军、治安军,直接来到了蒲州、范县、东阿一带,大军攻取大名府的大片土地,同时设立前线大营,由第三兵团兵团长陈二黑主持,此地距离朱大典已经不是非常远了。

    “王上且看。”

    雨后的天气,让人舒适,先行一步抵达的第三兵团兵团长陈二黑,拜见刚刚抵达的大乾国主,登上了一处山地,居高而望,“末将在扫荡了大片大名府的土地之后,留下部分将士守城,将主力军营设置在济水南岸,一则可以避暑,二这也是一道天然的防线,可以避免关宁骑军的突击……”

    楚行按照陈二黑的指点看去,只见此处与自己现在所处的地方,明显是平原多一些。这种情况如不选一条河流作为依靠,其实很容易出现陈先?连连溃败的情况的。

    主要原因,其实还是缺乏大规模的骑兵。

    楚行缓缓点头,说道:“你做所以推进至此,暂停立寨,便是相中了济水?”

    “回禀王上,确实如此。”陈二黑赶忙解释道:“山东西部,山地稀缺,若是集中大兵团作战,缺乏地势可守,天启年间,白莲教作乱,就是因为战斗力不如官兵,有没有地形作为依仗,最后只能惨败收场。”

    楚行自然是懂这些的,手里拿着舆图,看着大都督府提交的数据,忍不住又问道:“蒲州到东阿,是不是战线拉的有些太长了。”

    “不会,大王且看,咱们选的这三城,前有济水作为屏障,后有梁山泊作为退路,而且蒲州、范县、东阿在北,郓城、东平在南,五城可以互为支援,而且距离颇近,旦有风吹草动,五城大军可以迅速合兵一处。”

    “若是他们弃东昌府而不顾,直接破城呢?”

    “先不说他们过不过的了济水,就算是他们勉强过了济水,破了成,便如同一只脚踩进了污泥之中,想走可就走不了了。”

    楚行闻言,皱着眉头说道:“你的想法是不是过于乐观了?”

    “王上高见!”陈二牛即刻应对,“王上,这确实是末将想的美事,但是末将觉得朱大典肯定是没有那么傻的,而末将眼下所谓,只是最符合我大乾眼下的最优解罢了。您看在此形成连营,沿济水一线形成坚不可摧的防线,做出阻碍明军南下的姿态,而明军若是有其他应对,咱们再行其他应对……”

    楚行看了看周围的情况,点了点头,他大体是明白陈二黑的意思的,说是北上歼灭朱大典,却也不可能直接约定一个日子,告诉朱大典来,决胜局走起。

    而是要先抢占优势地形,排兵布阵,如同下围棋一般,相互试探,相互推诿,逼迫,最后根据形势的变化,发动或者引诱对方发动决战。

    站在兵法上叫持续化、动态化的过程。

    而现在的情况,只是大乾按照自己所想那般,下了第一步棋,明军之后应对,或者不应对,都会改变局势……而这要看朱大典怎么想,怎么做了。

    “你们前日抵达,明军不曾派兵袭扰你们立寨吗?”一念至此,楚行继续追问。

    “前日大军抵达此地时,自然有伪明的斥候越过济水,与我军的斥候交战,双方更是于沙湾桥进行了数百人的骑兵对拼,但是因为刘青山将军派遣部队来援,所以交战并没吃酒,双方便各自撤离,而且今日尚未有汇报。”陈二黑对答如流,“总体而言,明军并未真切出战的意图

    这一下子,楚行算是稍稍放下心来,说实话,他虽然在排兵布阵上不算外行,但是真的自己亲自操持,未必有陈二黑布置的好。

    听取汇报,也只是有些不放心,但是年轻的将领浮躁罢了。

    不过,楚行没有言语,陈二黑却还有自己的问题。

    “王上。”犹豫了一下,陈二黑试探性询问。“不知御驾将往何处驻扎?”

    “孤打的是胡尚书的旗帜,以虎贲旅、苗人凤部、山东各路义勇军为中军,肯定就在你身后扎营。”楚行干脆回应,“尔等在前线有什么军情,直接来寻孤便是。”

    陈二黑沉默了一下,到底是咬牙说了出来:大略看法,以求得王上事先认可,却不料大乾国主直接婉拒,只说卿今日远来疲乏,正该歇息,然后便推辞了过去。

    于是乎,陈先?无奈,只能按照王上安排,睡在了中军侧帐中,与大乾国主的大帐只隔了数十步而已,却又辗转反侧,始终难眠。

    这当然可以理解,君王一见垂青,托付国家重任,这让良家子出身又在军队中苦熬了许久的陈先?格外振奋,而且王上就在隔壁,也让人颇为紧张。

    非止如此,随着陈先?仔细思索今日任命,未等困倦之意稍起,忐忑之意便又取代了兴奋感,继而愈发难眠起来。

    话说,首先想的当然还是与伪明交战事宜。

    陈先?在高唐州许久,又是难得大将之材,心中自然也有自己的思索,但很显然,此战事关全局,事关国家气运,甚至事关王上生死……军报他陈先?也会读的……所以自然难安。

    其次,便是自己身份的问题,虽然王上已经当面托付全局,可陈先?还是觉得麻烦,因为他虽然也是出自于讲武堂的高材生,在军中资历绝对足够,又是堂堂兵团长,最近还有了一场难得的大胜……这恐怕也是入了王上青眼的根本缘故……但无论如何,一旦接手前敌总指挥的位置,却注定会引来不满和妒忌的。

    因为这个位置,其实就是相当于古代的大将军、大帅了,比起陈二牛那个劳什子空壳子军团长都威风。

    最主要的是,前敌总指挥这种事情,意味着要承担全军十万之众生死,这不是简单的谁上谁下问题,也不是说谁斩获的首级数量多一些,积攒的功勋高一点,都是量化指标,然后君王抬手一指就能如何如何的,而是说,眼下除了李大虎这种足以压服所有人的人选外,换成任何人上来,都注定会引起其余人、其余派系不满:

    让陈二黑上来,以他的资历和出身,各大野战旅的人或许会服气,但诸如陈二牛、孙玉秀等人,一直苗人凤等人怕是都不会服气。

    换潘兴来,莫说是各路兵马,便是虎贲旅内部可能都不会服气。因为潘兴虽然有大才,但是却一直立身于大王身边儿辅佐,这一次北上,潘兴持王命带队,虽然做的很好,但是根据观察,确实没有那份帅才。

    换其他人上位,诸如李岩、孙元化之流,又是地地道道的文人,先不说是否可以抵达战场,他跟大乾的传统文化就不相符。

    便是让陈二牛上来,所有人倒是嘴上不敢不服……因为所有人也都知道,谁真敢在脸上露个不服,这厮就真敢杀了谁立威……但心里还是不服,毕竟陈二牛眼下是没有嫡系的。

    战场上大家也认他的名将之威,但是能否统帅三军,其实还是有待考验的。

    那么同样的道理,他陈先?尚未,自己经营了多少的山东各地兵马自然会拥护自己,可是其他部队凭什么服气。

    资历、出身、官职、名望,这些都只是表面问题,内里其实是派系与山头的问题,这是军队中的传统恶习,是一种避免不了的东西。而这种问题,在诸军仓促合流的情况下就更显的突出小】

    【说】

    所以,无论如何,陈先?都晓得,自己明日注定要面对其余诸军将领的刁难与虚与委蛇。

    而这也就引发出了另外两个严肃问题……须知道,无论是军队里,还是在官场上,想要弹压住下属,无外乎就是名、实二字罢了,然而现在的问题在于,这两个东西,他陈先?眼下似乎都难获取。

    王上以胡爷守王旗,镇守颍州公署,来真假国主,然后带着胡爷的大旗来到军中,那他陈先?该打谁的旗号发号施令?

    恐怕很有可能还得跟着王上一起借用胡爷的称号。

    胡爷虽然是兵部尚书,并不是大都督府的,但是他作为开国老臣,大王是给过他调兵的权限的,而且这个权限非常高。

    当然,这个权限还必须加上王命的许可。

    但是这样依然名不正言不顺,自己是前敌总指挥呢,还是王上的左右手呢?

    至于实,那就更可怕了,从跟朱大典交手开始,自己总是输,所以损失惨重。

    以至于混到现在,不得不大规模接受义勇军、新兵营充足到军中的地步,更何况自己的嫡系部队,还因为战略需要,不得不镇守高唐州城。

    那么他陈先?拿啥来压住这些从凤阳府来的骄兵悍将?

    一个发号施令的前敌总指挥,统帅数万大军,没有自己的中军部队岂不是可笑?

    不对,他甚至没有自己的卫队!

    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看大王的眷护而已。

    不过,想到这一点之后,陈先?反而释然了,反正受王上信重在这里指挥数万之众,总比在高唐州枯坐守城强……一年之内,连战连败,却还稳坐兵团长,如今只赢了一场便能来到御前担此重任,还要啥名实?

    干就是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