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大寨主 > 第七百二十六章 兵临黄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从扬州兵工厂回来后,楚行还是念念不忘军方的武器装备问题,如今大乾王师在规模无法持续扩张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部队的训练以及装备水平,已经是楚行所能够想到的最好办法了。

    而面对楚行的亲自指示,工部方面自然也是不敢怠慢,很快就是抽调了专门的人员展开对板甲的研发设计。

    大乾救民军所需要的板甲,自然不可能是全面照抄缴获自佛郎机人的那几具板甲,必须根据大乾王师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厚度了,因为厚度直接关系到重量!

    考虑到如今明军那边并没有重型火枪,甚至是轻型火枪的数量也不多,并且质量不咋地,所以经过和陆军方面的军官们进行商讨后,决定把板甲的厚度初步确定为两毫米到四毫米之间。

    正面胸前的板甲厚度最高,达到了四毫米,而其他部分则是两毫米!

    目的很简单,只要能够防住明军大量的弓箭以及在中远距离防住火枪就行了!

    然后是各个部分的详细设计,要容易穿戴,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不可能每一场战争都给士兵们足够的时间穿戴盔甲!

    所以设计必须是容易穿戴,廉价,容易大规模制造,哪怕是为此付出一些防御力以及舒适性都是可以的

    这也是楚行对这些设计师们所提出的重点要求,盔甲这东西,虽然防护力很重要,但是穿戴便捷性以及成本同样重要。

    其中的成本甚至更重要。

    而楚行的这些要求,也是让大乾王朝的板甲还没有诞生呢,就已经是被分成了好几种,分别是全身甲、半身甲、胸甲!

    楚行亲自指点巩固的那些工程师们所搞出来的三种板甲,虽然都算是板甲,但是彼此间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这是为了不同的兵种而准备的。

    第一种是全身甲,乃是准备给参与混战肉搏作战的重甲刀盾兵或者其他有需要的重甲兵种,一身板甲基本就是从头包到脚,这是因为重甲刀盾兵作战的时候,那都是混战,很容易前后受敌,防护了前胸人家砍你后背,你防御了上半年,人家砍你腿部,所以都是需要全面的防护,以前重甲步兵们的盔甲不管是锁子甲还是棉铁甲,其实也都是全身甲。

    第二种就是半身甲,乃是在全身甲上简化而来,重点防护上半身以及裆部,取消了对腿部,尤其是小腿的防护,重量有所减轻,士兵们穿戴这种盔甲后活动相比全身甲更加灵活。

    这是因为重甲长矛兵都是列阵作战,他们的敌人正正前方,而且大多也是敌人的长矛手,所以前胸的正面防护非常重要,其他部位则是可以简化。

    第三种则是给骑兵以及其他兵种所需要的胸甲,只重点防御前胸,手脚等地方的防御全部舍弃,以最大的减轻盔甲的重量,使得大乾骑兵配属的蒙古马甚至是西南马都能够勉强支撑。

    因为第三种的胸甲体积小,重量轻,不仅仅可以给骑兵装备,甚至都是可以给其他兵种装备,比如说弓箭手、火枪手。

    胸甲的概念提出来后,已经是有将领建议给火枪手们也装备胸甲,鉴于目前大乾王朝的火枪手所面临的危险不小,明军的弓箭手、火枪手都能够给他们造成密集的伤亡,所以有将领们认为,可以给火枪手配属胸甲,用以降低伤亡。

    但是楚行却是认为,这将会极大的削弱火枪手的机动性,虽然胸甲的防护能力不错,但是如果穿上去了,火枪手的机动性势必会受到加大的影响。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力发展火枪手虽然是大乾王朝军制的既定政策,但是为何要大力发展呢?除了他们装备的火枪威力巨大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火枪手是一个可以称之为廉价的消耗品。

    火枪手的训练成本相当的低廉,三个月的训练,已经让一个农夫成为一个火枪兵,并上战场作战了。

    如果换算成金钱上的成本来说,哪怕是加上火枪手的火枪等配置,所花费的资金顶多也就是十多两银子而已!

    但是如果给火枪手配属盔甲的话,那么就会极大的提高火枪手的装备成本,这样将会对大幅度提高大乾王朝的财政压力。

    尽管这样的想法听上去有些不人道,但是这实际上却是极为重要的。

    不过既然有人提出来了,而且也是拿出来了不少的理由,楚行也是不好直接拒绝,同意准备先简单的进行尝试,选择少数火枪兵配属胸甲,试试实战的效果。

    当然了,这都是以后的事了,现在板甲都还没有出来了,即便板甲开始小规模量产了,也有着众多的重甲步兵等着替换呢,想要轮到火枪手也装备胸甲,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呢。

    等到那个时候,说不准人家明王朝都把重型火枪搞出来了,然后板甲就会退出历史舞台了。

    战争,永远是各种技术,尤其是军备技术最好的催化剂,对于大乾王朝如此,对于明王朝同样如此!

    在明王朝历史上,佛郎机人第一次和明军为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是如今时局艰难,马士英手头上也没有什么得力的人可用,所以武之文纵然有着这些污点,但是马士英还是选择了重用他。

    当初山东的众多高级官员里头,能够像武之文这样好运气的可没有第二个了,自从伪乾贼军横扫山东以来,山东的明王朝高级官员基本都没啥好下场。

    要么战死沙场,要么被崇祯拉回去砍头,像是孙元化这种自身有实力的,活下来的并不多见。

    去年到现在,朝廷已经是杀了至少二十个以上的红袍官员,山东、南直皆有之,其中又以山东为最。

    当初的山东高级官员,几乎被一扫而空,还能活着,而且还能重新获得重用的高级官员,只有武之文一人而已!

    武之文的好运,来之于他自身的能力不错,即使获得了马士英的赏识,更来之于他有着身为阁臣的座师以及一大票的同窗。

    武之文身陷天牢的时候,可是不少人都在为他奔走!

    这就是一个走科举正途,而且还是军机出身的文官所具有的能量了,只要自己不找死,还真不容易死掉!

    武之文在武昌大后方造火器、募兵练兵,而李继业以及蔡文跃等人,却是在前线率兵厮杀着!

    然后湖广南部的战局却是一天比一天的坏,这如何能不让李继业这个湖广巡抚心急乃至愤怒!

    其他地方的战事他管不着,那是蔡文跃这个总兵的事,但是湖广北部,尤其是黄州府为核心的战事,却是他这个湖广巡抚所负责的。

    麾下十万或者是二十万兵马竟然是挡不住伪乾贼军区区两三万人!

    好吧,和马士英一样,李继业也是不知道自己的手底下到底有多少兵马,但是十万肯定是有的,二十万兴许没有,但是手底下的人报告上来的数据就是这样,他也是不好直接否认。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手底下有着十万到二十万之间的兵马,嗯,还是别问具体有多少人,问了他也不知道。

    然而伪乾贼军南下湖广的兵马才多少,之前他还不知道,但是当他派出了嫡系的侦骑亲自侦查并打探消息后。虽然依旧没能准确的打听到伪乾贼军有多少人,但是却是把发现南下湖广的伪乾贼军的几支主力部队的番号小说

    然后李继业根据伪乾贼军的番号,从而推算出来了在承天府、黄州府两地作战的伪乾贼军,撑死了也就两万人,不能再多了!

    虽然目前的伪乾贼军虽然还是没有搞明白伪乾贼军的步兵师是什么编制,但是却是知道伪乾贼军的一个营大概是五百人,一个团大概就是三千人,而已经获知的伪乾贼军团级番号,可以确定的有三个,另外还有不确定的两个,哪怕是把不确定的加上去,也就五个团级番号而已,哪怕是加上伪乾贼军的炮兵骑兵之类的辅助部队。

    这南下湖广的伪乾贼军,绝对不会超过两万人。

    而且他们还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情报,那就是在湖广作战的伪乾贼军里,已经是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假贼,反而是清一色的真贼。

    李继业不去想伪乾贼军为什么没有了假贼,只剩下清一色的真贼了,但是让他担忧乃至愤怒的是,面对这区区两万人,自己麾下的十万到二十万之间的军队,竟然是节节败退!

    之前还不知道,但是等到最近几天个地方把消息陆续汇总起来后,他才是发现损失极为惨重!

    荆门州守军全军覆没,顺带着还搭上了襄阳增援的六千大军,荆门州都完蛋了,截断伪乾贼军补给线的事自然也就化为了泡影。

    承天府方向的明军虽然还守着承天府城,但是此前出城迎战的时候,也是损失了上千人!

    此外,从京山出击的一万五千名明军,遭到伪乾贼军主力突袭,虽然没和荆门州方面的守军一样全军覆没,但也是损兵折将,逃回京山城的明军只有半数不到,也就是说,一场伏击战过后,又是损失了八千明军。

    这样算下来,己方从三路出发的大军,这非但没能截断伪乾贼军的补给线,断掉他们的后路,反而还先后损失了将近两万大军。

    这可是货真价实的两万兵马,可不是纸面数据!

    损失了两万兵马,丢掉了荆门州,这一下子就是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更是打乱了督师大人的计划!

    他和马士英的计划很简单也很干脆,就是利用伪乾贼军孤军南下的机会,直接用荆门州、承天府、京山等地总数大约五万人左右的兵力截断伪乾贼军的补给线乃至退路。

    然后他李继业就会率领黄冈城方向守军主动北上,先缠住孤军深入的伪乾贼军上万主力。

    当然了,哪怕是这个时候他们明军已经拥有了绝对的兵力优势,但是不管是他李继业还是后头的马士英,都没指望过这些地方的卫所兵能够包围并歼灭这支伪乾贼军主力。

    他们的真正依靠是黄冈城内的数千督标,然后是正在从长沙赶来的督标以及边军,这总数两万多人的督标以及边军,才是用来最终对伪乾贼军主力发动致命一击的利刃!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