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大寨主 > 第1280章 老将出马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但是去年,却是破天荒的被抢走了四个人。

    这让众多陆军大佬相当不满!

    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体风向的变化的问题。

    这一次随着西北战事即将展开,陆军方面也是想要趁机涨一涨陆军的威风,好吸引更多的年轻俊才加入陆军,而不是跑去狐当土鳖,也不是跑去从政勾心斗角。

    大乾周刊开始了舆论引导,其他的报纸也是及时跟进!

    一时间,哪怕是民间都是掀起了一番向西进军的浪潮,报名参军的人都是多了不少,甚至很多人都是迸富贵险中求的心态,想要跟在大军的后头到西域发财,比如说挖挖金矿什么的。

    如此局势下,褚仁梅也是带着部队来到了西北前线也就是嘉峪关。

    现在的嘉峪关,可不仅仅是一个关隘,实际上其关隘的作用已经是不大了,更多的还是作为一个大乾陆军的前出据点来使用。

    在这里可没有什么平明,所有的建筑清一色的都是军用设施,卓都是军营,还有大量的弹药和粮食仓库等,储备着众多的军需物资。

    抵达嘉峪关后,褚仁梅吩咐副手安顿部队,而他自己则是带着副官前往第十四兵团的军部驻地。

    他的第三十一步兵师嫡属于第十四兵团,这一次增援西北,实际上也不仅仅是一个师一个师的抽调,而是直接抽调了第十四兵团。

    第十四兵团,早年驻防河北地区,因为当年的河北地区局势比较复杂,不仅仅面临着蒙古人的威胁,而且当地还有大量的心怀前明的遗老遗少,所以局势比较复杂,因为早期陆军一直都是在河北地区保持着大量部队驻防,防备蒙古人的同时,也是弹压当地的遗老遗少们。

    后来在河套战争、东北战争后,尤其是蒙古人西迁后,河北和山西地区不再是前线边地了,压力大大缓解,所以就是把第十四兵团调往河南这个中原腹地。

    后来大乾军制改革,军不再是负责某一片地区的战区,而是改为辖有固定部队的野战军,第三十一步兵师也就是长期嫡属于该军了。

    目前大乾的二十几个兵团级编制,基本上下辖的部队都是比较固定的,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一般都是不会轻易拆调,调动也是一个军一个军的换防。

    这一次增援西北,实际上就是调第十四兵团增援,之前第十四兵团所辖的主力部队,也就是第十四步兵师也已经是先一步抵达,他的第三十一步兵师是第二个抵达西北前线的步兵部队,过一段时间还会有第三十二师抵达。

    第十四兵团下属的三个步兵师,第十四师作为常备部队,自然是一线主力部队,也将会承担起主要的作战任务,尤其是前期的主要作战任务,其他两个师嘛,在前期也就是打打下手。

    对此,褚仁梅自己是心有不甘的,但是也没办法。

    这能够捞到一个二线部队的师长的位置,这已经是李大虎亲自下场为他争夺的结果了,想要一线主力步兵师的位置,那是不太可能的了。

    不管是军功还是资历,他都还差的太远!

    目前汇集在嘉峪关前线的部队里,已经是有三个步兵师和若干骑兵部队。

    骑兵部队的话,那是骑兵将领们的事,骑兵将领之间的竞争,丝毫不亚于步兵将领的竞争,但是这没褚仁梅没什么关系。

    只说步兵部队的话,前线的这三个师里,除了他的第三十一步兵师外,其他两个师,一个是同属于第十四兵团的第十四步兵师,另外还有一个是常年驻防此地的第五兵团之第五步兵师。

    而这两个步兵师都是属于一线主力步兵师,其师长都是大名鼎鼎的。

    第四步兵师的师长周海坤,统一战争后期就报考军校,当然了,哪怕是统一战争结束了,他也没有从军校毕业,但是后来在河套战争以及东北战争里都是参加了战役,并且发挥出色,从而奠定了晋升将官的基础。

    后期常年在西北地区任职,在驻防陕西地区的第四兵团当过团长,在河丰省驻防的第九兵团当过二线师的师长,后来在驻防甘肃的第第五兵团担任过军参谋长。

    去年夏天开始担任第五步兵师的师长。

    这可是个货真价实,要资历有资历,要军功有军功的老牌陆军少将,甚至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哪怕是没有赶上这一场的西北战役,其晋升陆军中将都是大概率的。

    还有第十四步兵师的师长陈思霖,这人也不简单,先后征战于印度、非洲、担任过非洲远征军的军长,指挥部队攻占了南非,当年印度洋战役里最出风头的陆军将领小说

    后来调回国在作战部任职,去年年底陆军高层为了准备西北战役,几个大佬决定调第十四兵团增援西北的时候,年底的时候就是提前把陈思霖安排到了第十四师担任师长。

    那个时候,实际上陈思霖自己都还不知道即将奔赴西北作战呢,还以为只是常规的轮调。

    要想从这两个人抢走主力步兵师的师长宝座,褚仁梅自问还没有这样的能量,实际上不仅仅是他,就算是整个陆军里头,能够从他们手中抢走大臣的头衔,翻译过来就是西域战役总司令了,不过大乾一般不叫什么总司令,一般都叫督办某某军务大臣。

    这严格上来说,这个督办大臣都不是一个固定的军方职务,而是一个差遣,也可以说是钦差,由圣天子直接派遣,手持圣旨和尚方宝剑的那种!

    同时和他一起来的还有甘肃省巡抚,不过这个巡抚不重要,没什么人关注。

    还有一个值得他们关注的是现任翰林院的副掌院学士、秘书处副处长、值房行走大臣刘必显。

    刘必显的品级虽然只是个从三品,但是其政治地位丝毫不亚于普通文官的正二品、因为他是秘书处副处长,翰林院的二把手,天天呆在楚行身边的天子近臣。

    单纯说政治地位而言,其实他的地位比秦去疾还要略微高一些,哪怕秦去疾是大乾侯爵,陆军上将,大都督府副使,但是他可没进入值房。

    而值房,才是大乾真正的权力核心!

    现在的九名值班大臣、二十六名行走大臣,一同组成了大乾王朝的核心权力机构:值房!

    但是,这也只是单纯说政治地位而已,但是从其他方面来说,刘必显又不如秦去疾了。

    秦去疾可是开国功臣,大乾南澳侯,嗯,他的封地在澳洲西南部,所以他的封号也是被正式确定为南澳侯。

    在火车上,一文一武却是没有太多的接触,秦去疾不搭理刘必显,而刘必显也是基本不和秦去疾进行接触,两个人都是待在自己的专列车厢了,一路上只见了几次而已。

    如此自然是为了避嫌!

    刘必显是作为天使来前线,慰问部队,稍候就会单带甘肃坐镇大后方,主持地方配合军方作战事务,比如说修铁路,督办甘肃、陕西等地区的兵工厂以及相关产业做好生产,保障西北铁路的畅通、筹集粮食果蔬肉食什么的。

    说白了,就是来给二十几万大军当后勤大管家来的!

    而秦去疾是西域军务督办大臣,二十万大军的最高指挥官,他们两个人要是联系密切的话,分分钟就会惹上麻烦。

    鬼知道他们身边有多少军统鹰犬盯着呢。

    为了避嫌,他们基本不接触,大家各干各的事。

    刘必显为了避嫌,抵达了嘉峪关后,只是照章办事,奉旨代替圣天子巡视慰问各部队,第二天就是乘坐火车返回了甘肃省的省治,也是西北前线的大后方甘州城。

    他只要配合军方打仗就行了,至于嘉峪关前线军方怎么打仗,打的怎么样,他懒得管,也管不着!

    军政分离之下,刘必显哪怕政治地位比秦去疾高,也没权限干涉军方的行动!

    反过来,其实军方也没权利干涉他的工作。

    这一文一武,各干各的,基本是平行运转。

    不过说是这么说,当刘必显走了后,秦去疾也才是松了口气,这边上有着一个值房行走大臣盯着,他始终都觉得不自在。

    现在那人滚蛋了,他也就可以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即将开始的西域战事上了!

    按照圣天子的旨意,西域战事必须在六月份前展开,充分利用当地的夏季,并在秋天结束前期战术,然后过冬。

    留给他的时间已经是不多了!

    就当秦去疾陆军上将抵达嘉峪关的时候,数百公里外的哈密城里,乌力罕也是没有闲着,正在指挥着手下的将领们部署哈密城的防务,同时派遣骑兵部队密切监控周边地区,尤其是靠近嘉峪关地区的乾军动向。

    乌力罕,其人也是蒙古人里的老将了,而且他从来都没有参加过什么西征,他一直都是待在东线。

    多年来一直带领蒙古人的部队驻防在哈密地区,他麾下的三万多部队就是阻拦乾军西进的第一道防线。

    乌力罕和乾军交手多年,对乾军可谓是非常的熟悉,并且也是针对性的做出一些战术安排,比如说这些年西域地区之所以没有遭到太大的损失,主要就是因为他采取了避敌锋芒的措施。

    在靠近嘉峪关,也就是靠近大乾控制区的地带里,平日里只是保持着少量的侦骑部队,甚至连部落放牧都是不再过去,采取了坚清壁野的方式,愣是制造了宽度达到了一两百公里的无人地区。大风小说

    但是在数百公里后,他却是在哈密地区修筑了城池,而且这还是蒙古人主持修筑的第一座类似于棱堡的城防建筑了,蒙古人和乾军交战多年,该学的东西早就学了,棱堡也不例外。

    如此也是导致了,这么多年来,虽然每年乾军都会出来作战,但是顶多也就是爆发一些中小规模的战事,大规模的战役始终没有爆发,同时乾军受限于补给线漫长,也无法动员大规模的部队跑到哈密攻城。

    而派来的中小规模的骑兵部队,也是不敢冒险攻打有数万人驻防的哈密,来了甚至都有可能被蒙古人吃掉。

    如此每年的中小规模战斗持续几个月后,乾军往往就会因为后勤问题而主动退回嘉峪关,这样一来,偌大的地盘又是重新回到了蒙古人的手中。

    如此反复了十几年后,饶是大乾王朝强悍无比,空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但是蒙古人却是始终掌控着西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