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大寨主 > 第1359章 充满了希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哪怕是现在的蒸汽时代,虽然运费比风帆时代大幅度降低了,但是相对来说,远洋贸易的运费还是比较高的,不太适合用来运输廉价的大宗物资。

    粮食这东西,就是属于比较廉价的大宗物资,如果纯粹只是为了粮食贸易的话,那么航运公司得亏死。

    但是,如今这年头大乾的对外贸易,包括本土和海外领地之间的贸易,都是非常典型的,那就是从本土往外输出各类工业制品,部分大乾的特产;比如说布匹、肥皂、香水、武器、五金、火柴。

    又比如说丝绸、瓷器、茶叶这些传统特产商品。

    而海外向本土输入的则是各类的工业原料以及农产品,比如说各类普通矿石、贵金属、香料、蔗糖、橡胶、咖啡、棉花、皮毛、染料、木料、可可、粮食等等。

    怎么说呢,返航的时候总不能空着船不是,这两三千吨的大型货轮往来一趟,这费用可不低,能赚一点是一点。

    而如今大乾控制的北美洲地区,主要发展农业,各种各样的农业种植,除了粮食外还有各种经济农作物。

    所以大乾到了美洲的商船,在返航的时候,自然也是会带上美洲的各种产品,其中价值最大的还是贵金属,美洲那地方金银的产量多的很。

    不过量最大的,还是粮食以及其他经济作物。

    这些东西数量庞大,价格也不算高,运回本土其实没多少赚头,但是总比空着回来好不是。

    同时帝国本土针对海外领地,是普遍采取零关税政策。

    也就是说,本土和北美洲之间的往来贸易,是参考的国内贸易制度,是不收取什么关税的。

    大乾本土的商品运输到北美洲贩卖不用关税,北美洲的农产品运到本土来贩卖也不用关税,正是因为不用关税,所以才能勉强保持不亏本。

    这种情况下,美洲以及其他海外领地,已经是开始向本土逐步供应农产品了,极大的丰富了帝国本土的,粮食供应,缓解了人口快速增长而导致的粮食压力。

    前年,户部统计的帝国本土的每年人均消耗粮食达到了三百一十公斤,同时户部统计的帝国本土人口大约在两亿人。

    但是帝国本土的粮食总产量只有六千万吨,而缺口的两百万吨粮食,其实都是从海外领地进口的,其中以南洋的吕宋省、万丹省、马六甲州为主,美洲西海岸为辅。

    然而帝国本土进口的农产品不仅仅是粮食,其实更多的还是各种经济农作物,比如蔗糖、棉花。

    而这些经济农作物如果不进口的话,那么就会在帝国本土消耗大量的土地去种植,如今有了大量廉价的海外经济作物进口,本土的很多农民无利可图之下,干脆一股脑种植粮食了。

    毕竟大乾的粮食,那可是旱涝保收,因为大乾玩的是粮价稳定政策,大乾粮食总公司每年都会以固定某个价格大量收购粮食。

    他们制定的粮食价格是参考了诸多方面的,需要保障农民的利益,同样还得保障工人们的利益。

    因为一个种田卖粮,一个打工买粮,一个平衡的不好,那么就会让其中一方吃亏。

    因此大乾官方对粮食价格是非常敏感的,限死了价格。

    这也意味着,农民们只要肯干,那么种出粮食来就不用担心丰收伤农,更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赚的不多,但是肯定能赚!

    所以,本土的大部分农民,对于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还是非常高的。

    更不要说,当面帝国玩土地改革的时候,还是采取的限定土地用途的方式,土地限制了规定只能是种植粮食,那么就只能种植粮食,是不能种植什么经济作物的。

    所以帝国本土的粮食产量,还是有保障的。

    但是如果想要把帝国的人均粮食水平提高到三百五十公斤甚至是四百公斤这样的水准,单单是靠传统的华夏农业区是不行的了。

    得加上帝国本土的其他新开发地区,比如说辽西、辽东、比如说中亚。

    此外还得加大进口,南洋地区,美洲地区就已经是帝国的粮食进口区域了,后期的印度以及非洲也是可以的。

    从能够为帝国本土提供大量的农产品以及贵金属,也就可以看得出来如今北美洲发展的还是相当不错的。

    而作为北美洲里发展的最好的城市,新南港自然也就不一般了。

    如今新南港的城市居民虽然只有万人不到,但实际上这些城市居民大部分都是官员以及他们的家属和驻军,而实际上新南县的移民们,人家可不住在城里,要么是住在自己的农场里。

    要么是住在一个个移民小镇上!

    整个新南县上百公里范围内,有大约二十个规模比较大的移民镇,一百多个移民村,一共有大约二十万帝国移民生活居住。

    围绕着这些移民镇、村的,乃是一片一片,几乎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农场。

    其实这年头,很多人并不喜欢住在城里,但凡是有点条件的人,都是喜欢住在乡下。

    尤其是权贵们富豪们,都喜欢建造大规模的宅院,一般也都是修筑在城郊,比如金陵城的郊区里就有很多权贵们的豪宅。

    而一些不显眼的小山沟里,往往就有着当地的权贵修筑的豪宅。

    这年头的大乾人,除非是在城里工作没办法才会住在城市里,不然的话,但凡有些条件都不会住在城里的。

    所以在这个时代里,当你看到一个城镇里没多少人的时候,别以为这个镇就很穷或者人很少了,实际上有钱人都住在郊区的豪宅里呢。

    新南港也是这样,整个新南港城区并没有多少人,全部加起来也就万人规模,而且相当多一部分都是驻军以及商人、官府的官员以及他们的家属。

    而普通移民的话,其实是非常少的。

    但是这并不影响新南港的繁华,因为此地乃是整个北美洲东部海岸最大的港口城市,并且通过新南河,还能够一直延伸到内陆地区。

    很多新移民来到北美洲东海岸后,下船的地方就是在新南港。

    赵楠就是这样的一个移民!

    他是五天前乘坐移民船来的新南港,不仅仅是他,还有他的家人。

    他是一家十二口人直接移民到北美洲的,按照如今的北美洲移民政策,只要报名移民,并服从安排的话,那么就会给予免费的土地,船票报销,另外会提供必要的农具以及种子甚至种田用的挽马,当然了,这一部分就要钱了,但是没钱也没关系,可以申请专门移民贷款。

    当新南港的县衙门下属的移民处里,赵楠是拿到了分给自家的土地文书,土地不少,而且他也去看过了情况非常不错。

    就是距离港口远离点。

    在官府人员的帮助下,他们初步安顿了下来,这刚安顿下来呢,赵楠就是再一次来到了县里,准备申请移民贷款。

    他们家分到的土地可不少,足足三百六十亩,这是按照人均二十亩来分的土地。

    这其实还是在新南县呢,如果赵楠愿意选择去更加内陆,偏僻的地方,那么能够免费分到的土地会更多,比如说距离新南县大约两百多公里外的一个新移民镇,如果愿意去的话,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分到五十亩地。

    这是免费的哦!

    如果你兜里还有钱,那么你还可以用相当廉价的价格购置更多的土地。

    如果是按照华夏传统的标准来看,其实在海外领地的每一个移民家庭拥有的土地都是属于小地主标准的,每一个家庭少则数十亩,多则数百甚至上千亩,其数量多寡,看地方也看人数。

    但是,甭管土地多少,他们都只能自己耕种,可不能和那些欧洲的殖民者一样,直接让土著来耕种土地。

    大乾帝国可不搞什么土著种植园之类的。

    赵楠家人口不少,但是想要依靠纯人工就开荒三百多亩土地,也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他就是想着去购置挽马,用来开荒种粮。

    赵楠以前在老家的时候,虽然也是种田,从年头忙到年尾,不仅仅是他自己忙,而且是一家子都在忙,就连他那个只有六岁的长子,都是在田间帮忙干活了。

    他们一家老少天天忙着,但是到头来却是依旧吃不饱。

    纵然帝国早已经是施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包括以租代购令、限租令、阶梯农业税、士绅一体纳税、粮价保护、屯垦令、推广新粮种、推广肥料、修建水利设施等众多政策,用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粮食产量等。

    但是奈何耕地面积有限,人口数量增加极快,而且这年头因为粮食产量也是比较有限,所以如今的大乾帝国本土里。

    农民们一年辛苦劳作下来,饿是饿不死的,再不济,也有番薯可以吃!

    但是想要吃饱饭,吃得好,那么就非常的困难了。

    饶是比太阳还伟大的万古圣君楚行,也没敢说让全帝国的子民吃饱饭了,他顶多也就是让全帝国子民勉强不饿死。

    当然了,即便是这样,林子然依旧沾沾自喜!

    数遍华夏数千年历史,能够做到治下饿不死人的王朝,只有他这么一个!

    哪怕是某个地方发生天灾了,帝国也能够迅速赈济,进而避免大规模的饥荒发生。

    但是饿不死,不代表着吃得饱,吃得好!

    赵楠一家子就是属于这样的人家,全家老小人口不少,当年以租代购也分了土地,只是数量有限,然后又佃租了部分土地。

    也是按照官府的吩咐,在田间荒地里种植番薯玉米!

    但是奈何!

    依旧吃不饱!

    当然了,这也不他一家的事,他们老家那片,因为人多地少,基本上大部分人都很难吃饱。

    最后,赵楠才是一咬牙,带着全家人移民!

    和那些一无所有,最后被迫无奈移民,甚至连抵达移民定居点后,连口粮都需要通过官方的移民贷款来解决的人来说。

    赵楠他们一家就要好得多!

    他们家虽然以前在老家也吃不饱,但是好歹也算是有地有房的人。

    就是地少了点,房子破了点,选择移民后,这地产房产也就只卖了十几元。

    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家的地都是以租代购得来的官私田,这土地性质和普通的私田不一样,普通的私田可以自由买卖,买多少钱也没人管你,当然了,故意搞低价买卖合同借此逃税漏税,税部还是会管的。

    官私田的话就不行了,私人之间不能买卖!

    这官私田早些年是不允许转售的,但是考虑到实际情况,后续农部修改了政策,由官府回收官私田。

    也就是说你想卖田可以,但是只能重新卖给官府,而且这个价格嘛,自然也高不到那里去。

    再加上全家多年积攒下来的二十多元积蓄,赵楠他们一家到了新南县后,手头上却是还是有着三十多元的存款的。

    现在天上掉下了几百亩土地,而且那些土地他都看过了,那可是肥沃的很,而且官府那边已经是提前在附近修好了水利设施。

    详细看过这些土地后,赵楠又是跑到了隔壁几户老移民的天地里去看了看。

    当他看到别人家的土地上种植的小米一眼几乎望不到尽头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是被镇住了。

    他人活一辈子,还头一次看见一大片,几乎望不到尽头的麦田呢。

    一问才知道,这片麦田足足有一千多亩!

    更关键的是,这片麦田只归属三户人家所有!

    很快他就有了疑问,就算是有这么多的土地,但是那几家邻居的人手怎么可能开垦种植这么大片的土地?

    就算是使用耕牛,恐怕也是忙不过来啊!

    但是很快他的邻居就是给了他答案,别用牛,用马!

    这一解释,赵楠才知道在老家那是地少,要深耕细作,养牛也便宜,所以用牛好。

    但是在美洲这地方,地方多的是,还是得用马。

    毕竟任何一个帝国子民,只要愿意来北美洲都能获得免费的土地,后续还能以廉价的价格从官方购买土地,当然了,这些土地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开垦,官府就会直接没收土地进行再分配了。

    这也意味着,哪怕是普通的新移民家庭,也能获得动不动就上百亩甚至几百亩的土地。

    这么多土地,单单依靠人力是很难更重的,必须依靠蓄力。

    同时又因为土地多,加上也不搞什么深耕,所以使用马耕地是最适合的。

    美洲事务衙门官府也是大力在美洲推动马耕政策,鼓励农民们使用马匹耕种土地。

    这一点,和帝国在本土的部分省份推行马耕也是一样的道理,尤其是在东北、河丰、河西、西伯、海东等边疆省份,更是大力推动马耕政策。

    只不过不管是牛还是马,这些都不是属于免费提供给移民的物资了。

    按照相关的移民政策,基本上所有地区的新移民都会免费获得土地,必要的种子,必要的农具。

    然后到了地方后,如果移民没有口粮,也能够获得为期一年的免息口粮,一年后开始逐年归还,而且是属于借粮还粮的种类,和普通移民贷款有极大的区别。

    此外部分地区还会提供免费的船票,或者是补贴。

    此外皇家银行也会对移民提供移民贷款,这个主要是让移民进行扩大生产的。

    赵楠家里虽然有三十几元的存款,但是他盘算过后,还是先去为一家子申请了为期一年的免息口粮,然后又是跑去了皇家银行的分行,申请了移民贷款。

    有了这一笔移民贷款再加上他自己的存款,勉勉强强也能购置马匹以及喂养马匹了。

    忙完这些,他才是带着一匹挽马回家!

    在路上的时候,他是越看这两匹马越喜欢。

    卖马的人说,这匹都是源自欧洲的重型挽马,然后进行了本地培育之后的马种,被称之为新南马。

    这种新南马其身躯硕大,肌肉发达,腿比较短,肩高能够达到一米六三到一米七三之,不过最为关键的还是耐力不错,同时也是能适应北美洲的气候。

    这种新南马在短时间里,就是被大规模培育,然后广泛用于北美洲以及大乾在其他部分海外领地的耕种。

    这匹新南马是非常纯粹的挽马,体型庞大,食量同样也庞大的,赵楠琢磨着,仅仅是喂养这匹马,就是所费不少,但是即便如此,他依旧是购买了这匹新南马。

    没有这种重型挽马的帮忙,他们一家子根本不可能把那数百亩的土地开垦出来。

    而只要利用这匹重型挽马的帮忙,开垦出来足够多的土地,那么养马的费用自然也就出来了,然后还能赚更多的钱。

    这一点,他已经是向好几户邻居证实了。

    把马匹拉回去的时候,赵楠一家就是开始了忙碌的开垦生涯。

    于此同时,和他们一样都是属于移民,但是却是选择了在本土海东省库里的赵云次,也是迎来了他人生当中的重要一刻。

    他父亲乘坐火车抵达了库里,然后向隔壁的刘老六一家为赵云次提亲,换过婚书后,算是把婚事正式确定了下来。

    这个时候,赵云次也算是有一个未婚妻,而这个未婚妻将会在三个月后和他正式成亲,成为他的妻子。

    对未来生活,赵云次充满了希望,也是更有干劲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