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 第十五章 谁更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空旷的寺庙内,欣喜的和尚、村民正在收拾残局,显然今天收获颇丰,李善和王仁表慢慢踱步,后者的妻子拎着两盏小巧的花灯在后面嬉戏。

    “在下倒是想把秘方卖给你呢。”李善眼神闪烁,“就算送于阁下都行……”

    “说笑了,说笑了。”王仁表摆手道:“合作分利,已是占了便宜

    李善还真不是说笑,作为穿越者,这样的一份秘方的价值并不算太高,只要有足够的,可能的的回报,他是愿意送出去的……就当是风险投资了。

    东山寺免于裁撤,主要得益于那几本经书和李善给玄奘规划的西行路线,琼瑶浆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即使是在后期挖掘第一桶金的过程中也是可有可无,肯赠礼佛钱、香火情的也都是冲着经书来的。

    但琼瑶浆也已经因为口感细腻滑口而小有名气,李善对日后规划已经有了些思路。

    琼瑶浆本身,对李善的帮助已经不大了,他也不指望靠这玩意发家。

    沉思片刻后,李善坦然直言,“谢过好意,但合作分利并不合适,还是一次了断来的好。”

    王仁表吃惊的看着面前的青年,他的确起过一次买断的心思,也不怕对方弄鬼,但这么轻松得手,却出于预料。

    “二十贯吧,再请在城内寻个相熟的铁匠铺,打制几件厨具,若阁下有门路,帮忙寻个修屋建宅的匠人。”

    王仁表眼睛都瞪圆了,后面两个条件都是附带的,秘方才二十贯?

    这个时代,类似的秘方是可以传家的,也是世家大族敛财的利器,不然朱家沟的村民为何那般感激李善?

    “保密颇难。”李善笑着解释道:“而且在下身上有些因果,不想连累他人。”

    王仁表一皱眉头,轻声道:“得罪了人?”

    “嗯。”

    “在下祖籍太原,不知可帮的上忙?”

    “太原王氏?”李善脸上神色不变,作势想了会儿摇头道:“不为难仁兄了。”

    王仁表在寺庙中转了大半天,显然也不是只带眼睛不带耳朵的,笑道:“听说足下出身陇西李氏?”

    “呵呵,呵呵……”李善笑了,连连摆手道:“佛面贴金,说笑了。”

    王仁表一挥袖袍,轻声道:“今日见足下风采,必世家出身,非小门小户,王某诚心相问。”

    李善在脑海中翻阅太原王氏……好像在唐初没什么大人物,自己能借得上力吗?

    本就不是专业学历史的,李善只依稀记得李治的皇后出身太原王氏,就是被指使掐死武则天女儿的那位王皇后。

    沉默了会儿,李善轻轻叹了口气,“阁下何必刨根问底呢……在下曾祖申国公。”

    “申国公?”王仁表一脸茫然,在脑海中寻找。

    中国历史上封爵申国公的人很多,但在唐朝之前,只有三个人,而且是祖孙三代。

    “是鞭抽宇文黑獭的李公?”王仁表意外的问。

    李善轻轻点头,所谓的宇文黑獭就是北周的实际创建者宇文泰,其人一生纵横沙场,最危险的时刻是一次战败,即将被追兵所杀,当时身边仅有的部将对其辱骂鞭打,追兵认为宇文泰只是小卒舍弃追击他人,宇文泰这才逃得一条性命。

    那位部将就是李善的曾祖李浑,后封爵申国公,祖上自称李陵的后人,而陇西李氏是自称前汉飞将军李广后人。

    李陵是李广的孙子,就是与匈奴大战最终投降,坑的司马迁被割了唧唧的那位。

    李陵遁入草原百年,族谱早就不可考了,李穆这一支自称陇西李氏……说的难听点,这是硬是往脸上贴金。

    李东山寺,难道不是去求经的?”王仁?用惊奇的口吻问一句,转头道:“姑母,这样吧,明日侄儿去一趟。”

    老夫人微微眯眼盯着还跪在地上的王仁表,“你操持庶务也一年多了,长进不少,听说在外头已经置了宅子?”

    “还瞒着,是怕被人夺了去?”

    “九弟,这就是你的不是了。”王仁?在一旁添油加醋,“你是家中独子,必要奉养双亲,如何能置外宅?”

    王仁表铁青着脸却不肯分辨,难道解释这是父亲去外地赴任前特地留给自己的?

    这样的解释在别家可能行得通,王仁表的父亲王裕出身旁支,但毕竟是太原王氏,但在这一家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位老妇人在成亲前只是名门贵女,但四年前,武德元年被封为同安长公主。

    当今皇帝李渊一母同胞的嫡亲妹妹,太子李建成嫡亲姑母。

    上首的同安长公主还在严词训斥,类似的场景在她回长安的几年里几乎每天都要上演一遍,王仁表都已经习惯了。

    “罢了,也懒得多说。”同安长公主冷哼一声,“既然你都置了宅子,那就搬出去吧。”

    “母亲……”王仁表猛地抬头。

    同安长公主置若罔闻,径直往后面走去,王仁?蹲下身,笑着说:“九弟别急,姑母只是一时气急,谁让你……先搬过去吧,过几日为兄替你说清。”

    王仁表咬着牙一言不发,拉着妻子就走,指望王仁?说清,还不如指望父亲早日回京呢。

    一个时辰后,王仁表和妻子李氏坐在崇永坊的一间宅子里,身边没有一个仆役,没有一个丫鬟,只有散落在地上的几口箱子,几个包袱。

    “郎君,母亲只是气急……”李氏知道这宅子的来历,低声劝道:“过几日妾身再上门服侍母亲……”

    “只是崇永坊,她却也容不下!”王仁表一捶桌子,震起一阵灰尘。

    长安一百零八坊,皇城坐落正北,越靠近皇城,宅子越抢手,而崇永坊位于长安中部,往北三个坊才是东市,其实地理位置并不好。

    李氏心里也明白,问题关键不在于宅子本身,而是宅子是公爹王裕私下转手给儿子的。

    “没必要写信去随州,父亲无诏不能回京,也用不着指望王仁?,此次必是他作梗……”

    看妻子一脸不解,王仁表苦笑道:“他与我一向不和,但知道半个月前父亲即将赴任,我才得知内情……”

    同安长公主和丈夫王裕生一女三子,女儿被前隋杨广纳入后宫,三个儿子连连夭折,王裕年过四十尚无子嗣,起意过继族侄,同安长公主看中了当时才两岁的王仁?。

    但还没等过继,王裕身边的一个丫鬟有了身孕,生下的就是王仁表。

    原本还无所谓,但五年前,李渊起兵攻占长安,数年间扫平乱世,即将一统天下……王仁?自然心里妒恨,他好华服美舍,在世家子弟中颇有才名,又善于逢迎,很得同安公主的青睐,常常搬弄口角。

    同安长公主和王裕回京不过三年,而王仁表一直在关中,这三年内王仁表处境艰辛,可以说至少一半功劳都要落在王仁?身上

    呆呆的坐了很久,夫妇俩开始盘点带来的细软,数来数去,只有三十多贯钱,而且接下来还得买各式家具,冬日还得买炭火、被褥……

    王仁表突然想起了城外东山寺的那位少年郎,在这种情况下,或许那是条出路……至少,比向他人开口要好。

    苦笑了一声后,王仁表忍不住想,一个是抛妻弃子,一个是被主母苛虐,真不知道谁更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